政府補助是政府為了扶持企業的發展,無償贈與企業的資產,常見的政府補助類型有財政撥款、財政貼息、稅收返還等等,那麼企業收到政府補助後在財務上如何進行處理呢?下面我們結合具體案例來看一看。
一、政府補助的確認條件
政府補助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才能予以確認,一是企業能夠滿足政府補助所附條件;二是企業能夠收到政府補助。
二、政府補助的分類
政府補助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用於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
三、帳務處理
政府補助的帳務處理有兩種方法:一是總額法,將政府補助全額確認為收益;二是凈額法,將政府補助作為相關成本費用的扣減。
(一)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
企業收到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沖減相關資產的帳麵價值或確認為遞延收益。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確認為遞延收益的,應當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合理、系統的方法分期計入損益。按照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所謂的名義金額通常為1元,在收到補助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即可。
【案例】2017年6月甲企業購入一台科研用設備,設備公允價值為600萬元,預計使用壽命10年,採用直線法計提折舊。6月中旬,收到政府的財政撥款480萬元,作為設備的補貼款。2019年7月,甲企業出售該設備,取得收入500萬元。
1.總額法下做如下帳務處理:
2017年6月購入設備
借:固定資產 600
貸:銀行存款 600
收到財政撥款
借:銀行存款 480
貸:遞延收益 480
自2017年7月起,每個月月末計提折舊,同時分攤遞延收益
每月應計提折舊:600÷10÷12=5
借:製造費用 5
貸:累計折舊 5
同時分攤遞延收益:480÷10÷12=4
借:遞延收益 4
貸:其他收益 4
2019年7月出售設備
設備累計折舊額=600÷10×2=120
借:固定資產清理 480
累計折舊 120
貸:固定資產 600
借:銀行存款 5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480
資產處置損益 20
轉銷遞延收益餘額=480-480÷10×2=384
借:遞延收益 94
貸:營業外收入 94
2. 凈額法
2017年6月購入設備
借:固定資產 600
貸:銀行存款 600
收到財政撥款
借:銀行存款 480
貸:遞延收益 480
借:遞延收益 480
貸:固定資產 480
自2017年7月起,每個月月末計提折舊
每月應計提折舊:(600-480)÷10÷12=1
借:製造費用 1
貸:累計折舊 1
2019年7月出售設備
設備累計折舊額=(600-480)÷10×2=24
借:固定資產清理 96
累計折舊 24
貸:固定資產 120
借:銀行存款 5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96
資產處置損益 404
(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區分政府補助應用的期間。
1. 如果政府補助是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確認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會計處理如下:
實際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彌補虧損時(這裡以管理費用為例)
借:遞延收益
貸:管理費用
2.如果政府補助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會計處理如下:
實際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收益
(三)同時包含與資產相關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對於同時包含與資產相關部分和與收益相關部分的政府補助,應當區分不同部分分別進行會計處理;難以區分的,應當整體歸類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三、政府補助的稅務處理
(一)增值稅處理
政府補助是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的經濟資源,不屬於增值稅的徵收範圍,不征增值稅。
(二)企業所得稅處理
1.徵稅收入: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性資金,除屬於國家投資和資金使用後要求歸還本金的以外,均應計入企業當年收入總額。
2.不徵稅收入:對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並經國務院批准的財政性資金,准予作為不徵稅收入,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扣除。
以上就是小編總結的關於政府補助的財稅處理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這裡相信有許多想要學習會計的同學,大家可以關注小編頭條號,私信【學習】即可免費領取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