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津老人免費乘公交政策,市民給出了哪些建議?

2019-12-09     天津本地寶


天津,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座開通公交車的城市,也是國內較早實行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福利政策的城市。九年多以來,65周歲以上老年人可在全市範圍內免費乘坐公交車。這一惠民福利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但由此帶來的不文明現象和安全問題也被屢屢曝光,引發了市民們的討論與思考。


本期「今晚調查」呈現「天津市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情況的調查數據與分析結論。此次調查由天津城建大學城市管理專業主持,全市共回收有效問卷570份,相關科研成果榮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城市管理競賽一等獎。

正面反饋占主流

高珊在最近的三年中換了兩份工作,她對公司提供的薪資待遇比較滿意,對於上下班跑通勤卻很煩惱。「班車站不經過我家小區,雖然坐兩站公交能到班車站,可我走到最近的公交站也得十幾分鐘。」高珊說,她現在搭公交車上下班,單程要一個半小時左右,感覺很辛苦,想要換工作。

因為頻繁乘坐公交車,她常看到老年人持敬老卡免費乘車。「其實我不反對老年人免費乘車。我自己每天要趕早高峰上班,幾乎沒有趕上過有空座位的時候,站在車廂中間連個手扶的地方都難找。高峰期悶在公交車裡,人人火氣都旺,老年人愛隨身帶很多東西或者大聲聊天什麼的,就很『打眼』,容易招人煩。」高珊注意到網絡上常有老人要求年輕人讓座而引發爭議的新聞,但她自己很少遇到類似的情況,她覺得天津大多數老年人有素質,即便偶爾有不文明行為出現,也不能把責任單純歸結到「免費乘車」上。

優惠政策因地制

隨著各地先後邁入老齡化社會,給予老年人群的優惠和便利也不斷豐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老年人優惠乘車政策,各地採用的門檻年齡主要集中在60歲、65歲和70歲。除北京市、南京市、鄭州市採用60歲作為門檻年齡外,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等更多城市選擇65歲作為門檻年齡,另有部分城市以70歲作為門檻年齡。可以說,65歲是目前大部分城市優惠或免費乘坐公交車的主流門檻年齡,這一設置充分考慮到了老年人的健康情況、出行需求等要素。

目前,老年人優惠乘車政策的實施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類似於北京市的「無限額全免費」政策、類似於成都市的「限次免費」政策、類似於寧波市的「錯峰優惠」政策和類似於上海市的「福利政策貨幣化」。因地制宜為老年人提供乘車優惠,有利於不同城市根據市民生活需求進行公共資源調配,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滿足感。

乘車時段全程覆蓋

此次參與討論老年人優惠乘車問題的市民覆蓋了多個年齡層次和學歷水平,其中男性占36.1%,女性占63.9%;在年齡分布方面,18歲至35歲占44.4%,36歲至50歲占19.8%,51歲至65歲占17.0%,66歲至80歲占12.8%,80歲以上占3.5%,18歲以下占2.5%;在學歷層次方面,本科占44.2%,大專占14.0%,初中及以下占13.7%,其他學歷的占比均未超一成。



很多受訪者乘坐公交車有明顯的隨意性,對公共運輸高峰期與非高峰期均有覆蓋,因此受訪者能夠更公平公允地探討對老年人免費乘車方案的個人體驗、感受以及相關意見。

滿意度有年齡差異

在本次調查中,各年齡段受訪者對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政策情況的滿意度存在顯著差異。

均值分析顯示,18歲以下和66歲至80歲的人群滿意度較高,均值達到4.0以上;而其他年齡段的受訪者滿意度較低。18歲以下的受訪者仍在求學階段,較少乘坐公交車,一般會從尊老敬老的價值觀角度作出評價;而66歲至80歲的老年人正處於享受該福利的階段,屬於直接獲益人。

18歲至50歲的受訪者正屬於對公交出行需求旺盛的年齡階段,由於利益空間受到擠壓而表現出較低的滿意度;80歲以上的老年人出於健康和安全考慮,較少搭乘公共運輸出行,因為享受不到該項優惠福利,滿意度也有所下降。如何平衡各年齡段人群的滿意度,如何使社會利益最大化,將是改進、優化老年人優惠乘車方案的發展方向。

社會認知普遍積極

滿意度差異會影響大眾對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一事的整體態度嗎?在必要性方面,選擇「比較必要」的受訪者占25.9%,肯定「非常必要」的受訪者占25.7%,認為「不必要」的受訪者占20.4%,表示「一般」的受訪者占21.6%,認同「非常不必要」的受訪者占6.4%。多數受訪者認為,老年人享受優惠乘車福利有必要性。

對於老年人優惠乘車福利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大於消極影響的觀點,26.6%的受訪者比較認同,25.4%的受訪者一般認同,24.5%的受訪者非常認同,16.5%的受訪者不認同,7.0%的受訪者非常不認同。均值分析發現,對該問題的調查數據出現較高的樣本方差,受訪者可能處於某種程度上的認知矛盾中。市民對老年人享受優惠乘車的反饋,整體來看是積極、正面的,但一部分人的個體訴求和認知矛盾也應該受到重視。關注不同的聲音,才能讓善意的初衷轉化為大家滿意的成果。

「敬老卡」去向何處

王先生一過65歲就去辦理了「敬老卡」,使用「敬老卡」乘坐公交車成了他最近七年的出行習慣。他乘公交車不許年輕人讓座,有一次趕上一個小伙子非讓不可,他就把座位「轉讓」給了一名穿著校服的小學生,自己和小伙子面對面站在車廂里聊天,講述自己當年如何下鄉勞動、挖河修堤的人生故事。

曾經有段時間,王先生突然找不到自己的「敬老卡」了。這讓他特別難過,仿佛蒙受了經濟損失。他去打聽過補辦的手續,當時感覺很麻煩,就在家裡下決心,一定要騎自行車去補辦。主意還沒定,他從某個書包的夾縫裡找到了卡片,從此就放在錢包里貼身攜帶。

王先生有一輛私家車,卻很少開車出行。他和老伴兒曾經嘗試帶著小外孫乘公交車出行,行程中沒發生什麼問題,只是小外孫不適應公交車裡的環境,每次都嚎啕大哭,他們只能帶著小外孫半途下車。現在,他帶外孫出門就開車,自己出行仍然會選擇公交車。家裡人擔心安全問題,他覺得自己還能再坐幾年公交車,「等我站都站不穩了,別說坐公交車,出門都困難」。

乘公交車的危險性

搭乘公共運輸工具出行時,擁擠的車廂是否會給老年人帶來安全隱患?38.6%的受訪者比較同意,36.4%的受訪者非常同意,12.6%的受訪者一般同意,只有一成多受訪者對此持反對意見。近年來,老年人在公交車上摔倒或突發疾病的事件屢見不鮮。市民普遍認為公交車內擁擠的環境不利於老人的健康狀況以及後續治療。

近六成受訪者認為優惠和「免費」會促使高齡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選擇乘坐公交車,兩成受訪者對此觀點持一般同意態度,18.1%的受訪者不同意該觀點。受訪者較為重視老年人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時的安全問題,擔心優惠反而導致老年人遭遇危險的情況增多。

此外,受訪者也認為老年乘客的增加可能會提升公交司機的職業風險。據了解,如果老年人在公交車上發生安全事故,通常會由公交車司機負全責,這一問題也成為該職業的潛在風險。

冒用敬老卡不多見

本次調查對公眾關於天津市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狀況的認知,從公平與效率層面的「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的選項中分別按照從1分到5分賦值,均值分析結果顯示:擔憂老年乘車而導致高峰期公交車乘坐體驗過於擁擠的回答均值為2.4,擔憂由於老年乘客過多而引發讓座糾紛的回答均值為2.6,擔憂老年人行動遲緩而間接降低公交車運行效率的回答均值為2.7,擔憂部分老年人享受不到政策福利這一問題的回答均值為2.9。

在公平與效率問題方面,冒用敬老卡乘坐公交車的現象較為少見,均值為3.3。這一數據表明我市市民素質較高且公交系統運作有序,有效遏制了年輕人冒用老年卡乘車的現象。

公眾提供優化意見

市民對天津市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狀況的感知較為正面、積極,但存在安全層面和公平效率層面的擔憂。那麼,受訪者們希望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的方案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進和優化呢?

認為應該「保持現狀」或者「取消政策」的受訪者占比最低,建議考慮「錯峰優惠」和「限次免費」的受訪者占比較高。此外,選擇發放補貼的公眾占比不高,可能是考慮到補貼能否覆蓋日常出行花銷等問題。

如何提升執行效力

天津城建大學城市管理專業王磊副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本次調查數據及分析來看,以下四個方面的努力有利於提升該福利政策的執行效力,滿足公眾出行及心理需求。

1、加強宣傳,形成和諧乘車氛圍。倡議和引導老年人減少在早晚尖峰時段的出行。

2、重視安全,保障老年人平安出行。提倡老年人的家屬陪伴出行,以便及時應對突發事件。

3、多措並舉,減少高峰期非必要出行。考慮設置科學的月刷卡次數,引入價格機制,減少非必要乘車。

4、優化財政補貼機制,保障政策平穩高效運行。市民支持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政策,那麼就需要在兼顧效益的情況下,激發公交公司的企業活力,降低財政負擔。

關懷老年人的出行需求,為老年人提供福利政策,秉承和弘揚了我國尊老敬老文化傳統,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市民在以實際行動支持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政策,也為這項惠民行動的未來前景與發展方向獻計獻策,希望共同努力,讓老年群體在「免費」搭乘社會發展帶來的「福利班車」的道路上越走越順暢、越走越有獲得感。

感謝天津城建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城市管理專業劉思賢、竇港圍、吳曉菲、韓碧琳、敬洋帆五位同學貢獻本次調研相關數據與分析。

更多最新消息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天津地鐵、規劃、拆遷、落戶、房價、公積金、社保等消息...您可以長按文末二維碼,關注【天津本地寶】頭條號,私信發送【關鍵詞】即可,如下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V-b6W4BMH2_cNUgOt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