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所在地
空港樞紐是雙流最顯著的特徵和優勢
為加快推動
中國航空經濟之都建設成型成勢
雙流積極在航空經濟產業功能區
推進「局區合一」體制機制改革
只找一個人只進一道門
「企業保姆」為你提供「一條龍」服務
「保姆式」服務讓企業不走「冤枉路」
順豐四川分撥中心產業園項目占地200畝,建成後將承接順豐全貨機及散航安檢打板操作、西南地區及四川省各類快件集散等功能,為西南電商客戶提供倉儲、訂單處理服務及園區電商企業辦公、生活配套服務。目前,該項目已成功辦理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有望在兩三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我們上周三提交了辦理施工許可證的相關資料,預計本周內能夠取證,較以往辦證時間減少了20天左右,這為項目加快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國五冶順豐項目負責人甘彬介紹說。
談及辦理流程提速如此之快的原因,甘彬認為,這是雙流推行「局區合一」、實行「保姆式」服務帶來的明顯變化,讓企業免走「冤枉路」。「區航空經濟局為我們指派了定點服務人員,這是我從業以來首次遇到這樣的服務方式。」甘彬告訴記者,項目建設涉及的任何事項,企業只需做好自身準備工作,剩下的辦理流程便由定點服務人員協調園區服務科解決,真正做到了辦事不出園區。
區航空經濟局功能區建設部部長李佳春便是甘彬口中的定點服務人員之一 ,不過他更認同自己「企業保姆」這個身份。「我們採取『企業包聯制』方式,主動上門服務定點聯繫企業。」李佳春介紹說,企業只需提出訴求、準備相關資料,事項辦理的全流程全部由「企業保姆」來執行,確保企業辦事只找一個人、只進一道門。
作為雙流航空經濟的牽頭主抓部門,區航空經濟局推進「局區合一」的質效,更大程度上影響著雙流航空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區航空經濟局黨組成員,航樞委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蒲釗勝表示,「局區合一」體制機制改革中,結合自貿改革、機構改革將航空經濟局、自貿局、航樞委、綜保區管委會相關人員進行了統一整合,班子成員拉通分工使用,並採取大部室制,實施競爭上崗,根據人員的能力水平、業務素質重新分工。選派懂業務、肯吃苦、精明強幹的人員充實到園區服務科,強化服務企業一線的能力。同時,積極提高「職能局」派駐人員的融入度,同區航空經濟局的人員一道,採取靠前服務、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的形式,全力解決園區企業的問題和訴求,堅決確保企業辦事不出園區。
職能下沉帶來全生命周期服務
作為新興的航空經濟產業功能區,有許多新的規劃建設內容。此前,每推進一個項目,都需要報規自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然後請職能部門的專業人員一起推進,不僅協調麻煩,而且政出多門,推進效率大打折扣。「局區合一」體制機制改革推進以來,區規自局、區生態環境局和區住建交局3個「職能局」將職能下沉園區,成立了園區服務科,零距離服務企業。
「去年11月我們被派駐到園區後,原來局上的辦公室就撤銷了,全員搬遷到園區服務科辦公。」區規自局派駐航空經濟區園區服務科科長張明說,辦公地點的改變也帶來了服務方式的轉變,與園區工作人員組隊上門走訪企業,提供從企業項目選址到建成投用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成為他和園區服務科同事們的工作常態。同時,凡是涉及區規自局的工作,也均由園區服務科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避免企業辦事跑多個科室。
「現在職能局園區服務科直接派駐到功能區管委會,不需要到處協調,大家一塊就推進了,項目建設速度也得到了有效保障。」蒲釗勝說。
以改革的紅利反哺航空經濟發展
點燃了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航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來源:空港融媒 記者:唐靜 趙飛 編輯:李丹 審核:周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