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5月,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在英王陳玉成、輔王楊輔清的配合下,率領一支精銳部隊攻破江南大營,解除了清軍對天京的包圍。為了擴大戰果,李秀成、陳玉成揮師東進,進入江蘇、浙江地區,將這一帶的清軍打得潰不成軍。
李秀成占領蘇州後,兵鋒直指上海。
上海在中英《南京條約》後開埠,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廣州,成為「洋貨百物輻輳」的中國第一大港口城市。如果李秀成能夠占領上海,一方面能夠控制清廷漕運的命脈,另一方面能夠利用這個港口城市從外國獲得寶貴的軍事物資供應。
李秀成深知,太平軍要攻占上海,洋人是最大的阻礙。為了以最小的代價占領上海,李秀成致信英國、法國公使,希望他們不要干涉太平軍進攻上海,表示太平天國將採取平等互惠的通商政策。可是,英國、法國公使對此置之不理,他們已經做出決定,要以武力協助清朝軍隊保護上海租界和縣城,並共計出動了1200餘人參與協防。
這時候,臭名昭著的洋槍隊粉墨登場了。
當太平軍逼近上海時,署理江蘇布政使吳煦與上海富商楊坊一起,僱請美國人華爾組建了一支洋槍隊,購置洋槍洋炮,招募洋人和華人為士兵,防守上海城。
最初,洋槍隊只有300多人,數量太少,缺乏紀律約束,戰鬥力並不強。很快,李秀成部將陸順德率領一支偏師抵達松江,與駐紮在這裡的洋槍隊展開激戰。洋槍隊被打敗,灰溜溜地退到米市,重整旗鼓,補充了幾百人。
也許勝利來得太容易,陸順德難免產生輕敵的思想。7月15日,陸順德率主力部隊出城前往進攻寶山時,竟然沒有關閉城門。在米市的洋槍隊聞訊,趁夜偷襲松江,將松江占領。松江的得而復失,打亂了太平軍的安排部署。李秀成不得不放棄了進攻寶山的計劃,全力防守青浦、嘉定二城。
8月2日,李秀成親自率領大軍在青浦城下與洋槍隊展開大戰,將洋槍隊打得潰不成軍,死傷三分之一。華爾身受5傷,差點性命不保。
可惜的是,接下來當李秀成率部進攻上海縣城時,遭到英法軍隊的猛烈阻擊。停泊在黃浦江上的英法軍艦也對太平軍進行了炮擊。李秀成被迫於8月24日撤退,結束了第一次進攻上海之役。
1862年春天,李秀成率部收復了杭州後,派出大隊人馬,分兵分五路,水陸齊進,第二次攻打上海,打算拔掉清朝在長江下游的最後一顆釘子。李秀成警告英法侵略者,不要幫助清軍,「各宜自愛,兩不相擾」,「倘不遵我王化,而轉助逆為惡,相與我師抗敵,則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在太平軍第二次攻打上海時,華爾的洋槍隊已經擴充到1000多人,經過近兩年的訓練後,戰鬥力得到極大提高,給太平軍製造了一定的麻煩。
然而,太平軍並不懼怕。1月初,李秀成所部一路進展順利,連克嘉定、青浦、吳淞口高橋等地,幾乎占領了浦東全境。
當年2月,英法聯軍和洋槍隊對太平軍進行反擊,大舉進攻高橋。太平軍在敵眾我寡、武器落後的情況下,在高橋與敵人英勇奮戰。由於英法聯軍和洋槍隊攻勢太猛,為避免全軍覆沒,太平軍撤出高橋,退守嘉定、青浦,結束了第二次攻打上海之役。
高橋之戰後,洋槍隊、英法聯軍與李鴻章率領的淮軍聯手,主動向太平軍發起進攻,攻下了嘉定、靑浦、南橋等地。
洋槍隊在進城後,大肆燒殺搶掠,光是在嘉定就搶掠了價值20餘萬元的財物。清軍也有燒殺搶掠的傳統,可他們與洋槍隊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洋槍隊在搶劫時,會把守城門,不允許清軍進入參與搶劫。如果清軍敢有怨言,是會挨揍的。
1862年5月,李秀成得知洋槍隊即將進攻太倉時,親自率領大軍從蘇州出發,第三次攻打上海。
5月17日,太平軍在太倉打敗了清軍,奪到大炮、洋槍無數。接下來,太平軍在嘉定、青浦、高橋等地與洋槍隊和英法聯軍展開激戰,一度將洋槍隊統領華爾圍困在松江城內,還俘獲了洋槍隊副統領法爾思德。在與英法聯軍作戰時,太平軍還擊斃了法國侵華艦隊司令卜羅德少將。
在太平軍浩大的聲勢面前,洋槍隊和英法聯軍個個膽戰心驚,龜縮在上海城,不敢輕易與太平軍作戰。
然而,就在李秀成多次打敗英法聯軍和洋槍隊時,曾國藩、曾國荃攻陷了安慶,順江而下,直逼天京。洪秀全下令李秀成揮師,援救天京。5月21日,李秀成率部退出奉賢縣城,結束了第三次攻打上海之役。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英國、法國侵略軍在中國幾乎戰無不勝,所向披靡。清軍在英法聯軍面前屢戰屢敗。只有李秀成三次攻打上海時,敢於和洋槍隊和英法聯軍硬碰硬,打出了中國人無比堅強的戰鬥精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ROBoXgBrsvY2_Uu2PC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