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因為拼多多的火爆,整個零售行業都在談「下沉市場」的概念。
但是無論是拼多多還是其他零售企業,談論所謂「下沉市場」時,其實更多是指包括了廣大的縣城在內的三四線城市,而在廣大農村想要打破傳統的購物方式,實現真正的「下鄉」仍然任重道遠。
所以無論是京東還是淘寶,現在都在「下鄉」上,花了不少心思。
淘寶在農村的宣傳廣告
而微商,同樣在農村和三四線城市有著不同的光景,弄清楚這裡面的區別,對於開拓農村市場,實現微商「下鄉」,會有特別的意義。
在弄清楚農村微商的特點之前,首先要明白農村電商的發展和物流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根據2018年9月《人民日報》刊文的相關數據表明,那時起全國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就超過97%,制建村直接通郵超過97%。
僅僅去年上半年農村地區累計收寄快件44億件,支撐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貨值超2600億元。
此後,在全國物理行業在推動縣級處理設施、冷鏈倉儲設施建設,破解農村快遞基礎設施不健全、不配套問題;支持郵政、快遞企業與農業、供銷、商貿等企業合作,加強縣域共同配送中心建設等,都不斷在改善。
比如今年,郵政局就定下政策,嚴令禁止農村快遞「二次收費」的行為。
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給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堅定的基礎。
談農村微商,不能不談農村消費群體的社交和消費習慣。
以一位陳阿姨為例,作為一位典型的農村主婦,家裡年輕人在外地工作,她在家就是帶孩子,做一些家務,然後就是去鄰居家串串門,或者打打牌。
坐車又頭暈,很少去縣城,所以購物習慣基本固定,線下是小賣部、集市,手機只用微信,線上購物都是社區團購、微商。
當然,在她眼中,微商和社區團購都是在微信上購物,是沒有區別的。微商給她的體驗就是就是:方便、放心。
其實,這種體驗感的形成與農村的社交習慣和消費習慣密切相關。
首先在農村,消費的主體人群不是年輕人,他們很難被常規的營銷手段影響到,很多線上線下的廣告,他們接觸不到。
所以在農村消費者群體之間,都是靠好友直接口碑流傳的。比如,一次好的購買體驗,就能成為幾位鄰居之間的談資,最終擴散到很多的人。
同時,由於農村的網絡連結比較封閉,除了找人推薦以為,幾乎所有的引流方式,都很難讓這些人農村的消費群體進入微商們的通訊錄中。
這也導致,找微商購買產品的人,都能通過各種關係鏈找到源頭,假貨水貨很難走通,所以他們對於找微商購買商品並不會有太多不放心。
正如上面陳阿姨所說,在農村很多人眼中,社區團購和做微商是沒有什麼區別的。而我們基本不會將做社區團購和微商划上等號,首先主要運營的主戰場不一樣。
社區團購是經營線下社區關係,所以也有人將社區團購稱作鄰裡間的「拼多多」,對於社區團購來說,微信只是輔助工具,而微商的主戰場就在微信上。
第二個原因就是兩者的商品類型差距太大了。
日用百貨才是農村消費者最常需求的東西
社區團購,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經營的商品以瓜果蔬菜、新鮮肉類、油鹽谷糧、生活百貨等為主。而微商的品類就囊括了減肥瘦身、美白護膚、健康養生、潮牌服飾等功能商品。
但是在農村,減肥瘦身、美白護膚、健康養生、潮牌服飾這些商品很難賣出去。
因為對於農村消費群體來講,我們常見的那些減肥瘦身的產品他們沒有需求;美白護膚的產品他們不關心;健康養生的產品他們嫌貴;潮牌服飾他們不會買。
這導致在經營過程中,農村微商經營的商品類型也會逐漸走向本地化,以更加契合農村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此外,現在微商行業的商品,逐漸形成了一個價值兩百左右的定價規律。但是200的單價其實對於農村消費者來說是比較昂貴的,這也是常見的微商商品在農村很難流通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對於農村做微商來說,商品本地化,價格更親民是必須具備的條件。
總結:
隨著農村物流基礎建設的完善,電商「下鄉」勢不可擋,對於微商來說,農村是一片還沒有開發的處女地,蘊含著無限大的機會。
但是廣大農村消費者,消費習慣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對於微商來說,想要抓住「下鄉」的機會,在產品選擇和定價上,要去適應農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讓農村消費者信任的好微商。
(本文轉自小豬導航 www.xiaozhu.hk ,原文作者: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