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於幸福小區里的老字號,低調了20多年,終於捨得讓我曝光了

2019-07-13     襄陽食記

為你呈現的673種味道

//

早上吃頓清湯,似乎和宵夜來碗牛肉麵一樣,是襄陽人的飲食習慣之一。

清湯在我印象中記憶最深刻就是:皮薄,餡少,不糊湯。

把餛飩放在碗里像一個小金魚,鼓著臉,散著紗尾。有點小蔥點色,有紫菜、蝦皮。

最重要的是有一勺豬油的油花在半透明的湯麵上漂浮閃耀。

小時候就特別愛吃清湯。一隻筷子不停地往四方皮里裝餡,手速很快,自己擀的皮特薄餡也不大。

而現在很多地方的餛飩都越做越大,不像當年的那種小餛飩了。

早些年的襄陽到處都有,可現在越來越難找

不止清湯越來越難找,襄陽人對清湯的叫法也不一樣,每次跟別人說想吃清湯,都會引起一番爭執。

到底是叫清湯還是餛飩或者小餃子甚至抄手?反正也不是特別重要。

重要的是回憶里的那個味道是什麼就叫什麼,好吃就夠了。

說到幸福小區,很多人對幸福路的牛肉麵都有數不清的回憶。

從外地回來下火車的第一頓多數是這碗麵條,但附近巷子裡的這家和我年紀一樣大的清湯,知道的人卻寥寥無幾。

發展中的襄陽,道路和一些老店的門牌都做了調整。

以前他們家都是擺在路邊,夏天傍晚吃著清湯吹著冷風別提有多愜意,現在也只能老老實實坐在裡屋。

店面特別小,只擺的下兩桌,但大家都默契的坐在兩個小桌子附近,大概能坐下十來號人。

從早上一開門,來吃清湯的人就沒間斷過,始終將這間小店擠得滿滿當當。

店裡不光做皮薄餡小的餛飩,也做皮厚餡多的大水餃,雖然麵皮和餡料都不同,但無一例外的全都來自老闆的純手工操作。

做好一張餛飩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餛飩皮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下鍋的餛飩煮完了之後是直接上桌還是連鍋一起扔了,糊了的餛飩皮絕對是洗鍋的噩夢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清湯店都是買現成的餛飩皮,自己動手製作餛飩皮的人越來越來少。

老闆二十多年如一日,堅持自己每天和面擀麵皮,他想要的薄皮和勁道,只有自己能把握。

肉餡也十分講究, 好的肉餡是滿而不柴。

餡料雖然不多也要下足功夫,老闆的內餡是7分瘦肉3分肥肉。

製作中,將肥瘦肉一道加工,熟練的刀法,把粉嫩的肉末剁的剛剛好。

剁太大了不好包,太小了不好吃,還要保證肥瘦均勻,每一筷子挑起的餡料都像大拇指殼一樣大

一碗好的餛飩湯,既要有肉的鮮味,又要有湯的素雅。

很多清湯店都是用方便麵調料做底湯,濃妝艷抹的完全丟失了清湯的精髓。

這家的湯底只有簡單的鹽和味精,又加了適當的蝦皮、紫菜等等,非常的素雅

老闆的秘制佐料只能看不能拍,說是怕泄了自己的方子。

把新鮮的餛飩或餃子一口氣下入鍋中,不到一分鐘就立馬浮出水面。

用漏勺將它撈起,白色的麵皮下就露出好看的內餡紋路

用另一口鍋燒水倒入清湯的調料里,一小勺豬油就是這碗清湯最好的點綴

把煮好的餛飩放入湯水裡,湯清不白,一碗噴香誘人的清湯就上桌了。

薄的像金魚尾紗一樣的餛飩皮輕盈地在清湯中靜靜漂浮,似乎連一丁點肉餡也快要包裹不住。

蝦皮和紫菜零星的夾雜在餛飩里。 清湯麵上漂浮著星光點點的豬油,翠綠的蔥段就是最亮眼的點綴。

每一個餛飩都浸滿了湯汁,皮薄不澀,入口汁水豐富,肉餡細膩不柴,鮮香味濃,每一口都能吃出肉質的新鮮。

吃餛飩一定要喝湯,它家湯底的味道非常濃厚,看起來卻是清如水

這大概就是老闆不願透露的秘密所在。

如果你非要問我有多好吃,說實話,我無法形容。

這些存在於市井小巷之中的小館,動不動就能開二十多年,靠的就是這種無法誇大的質樸味道。

什麼是正宗?什麼是食物對我們的安慰?

其實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什麼叫正宗的時候,只有我們是否對一樣食物有共同的記憶。

記得小時候每次生病發燒,就只想吃一口他家的餛飩。

雖然病好於藥物作用,但心理安慰卻是他家的餛飩給的。

所以在我印象里,最正宗的餛飩就該是這個樣子。

它的存在仿佛就是這座城市之中對我而言最溫暖的治癒。

不是說別家的餛飩都不是正宗傳統餛飩,也不是說現在襄陽沒有好吃的餛飩,而是這種傳統做法的餛飩餃子越來越少。

當我們的味覺被取悅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就會接受這個變化,忘記手工麵皮和內餡的味道, 以至於新一代的人成長之後都不知道以前我們吃過的餛飩到底是什麼味道。

到那個時候,襄陽便欠一碗餛飩,記在每個老去的人的帳上。

老字號

地址 | 樊城區園藝路幸福小區7天連鎖酒店斜對面

營業時間 | 07:00--20:00

/

吃掉這一口溫暖

•END•

出品:襄陽食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編輯:吃貨君 攝影:吃貨君

由襄陽食記原創發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OszRWwB8g2yegNDDS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