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社交網絡上,「很有精神」梗突然火起來。此句台詞源自在上世紀70年代引進的《啊!海軍》電影。「很有精神」這一句台詞,再加之二戰日本海軍的戰術,可謂「昭和」氣息滿滿了。
舊日本海軍除了太平洋戰爭時期的瘋狂行動外,在戰前的一次演習中也「很有精神」,指揮官帶著整支艦隊在颱風中強行演習,海面上大風大浪,導致最後大部分艦艇各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整支艦隊近乎癱瘓,這便是本文要講述的,舊日本海軍歷史上最有「精神」的一次演習,即1935年度秋季大演習「第四艦隊事件」。
與日本陸軍不同的是,日本海軍具有極高的先見性,日本海軍認為日本在未來極其有可能與美國開戰,與美國爭奪在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因此在上世紀30年代初,日本海軍每年的演習都是以美國海軍為假想敵,因此1935年的年度大演習就是以此背景展開的。
在演習中,主要分為青軍和赤軍兩支艦隊,前者代表日本海軍,而後者代表美國艦隊。聯合艦隊的精銳大多數都在前者,而扮演美國海軍艦隊的軍艦,則是從一、二線抽調一部分艦艇得來的,這支艦隊就被命名為「第四艦隊」。
「第四艦隊」的實力也並不差,其中包含「最上」號等九艘巡洋艦,以及四艘「妙高」級重巡洋艦,同時還有兩艘航空母艦「鳳翔」和「龍驤」,一艘潛艇補給艦/母艦「大鯨」,還有許多特型驅逐艦以及一些常規驅逐艦。
這其中的特型驅逐艦即日本海軍為了應對《海軍條約》而建造的一批重武裝、高航程、高噸位的大型驅逐艦,也是在這次事故中受損最嚴重的艦種。由於《海軍條約》中對日本海軍各型艦艇的總噸位有著明確的規定,但是驅逐艦並沒有限制,因此日本海軍建造了一批戰鬥力堪比巡洋艦的驅逐艦。
但是這些驅逐艦,由於以驅逐艦的體格,扛著巡洋艦才使用的大炮和動力裝置,導致艦體強度和重心都有一定變化,雖然擁有堪比巡洋艦的戰鬥力,但是極易在惡劣海況中出現事故。
在此次演習開始前的7月份,就有軍官在日常檢修時,發現特型驅逐艦吹雪級「叢雲」號驅逐艦的艦艏,出現了金屬疲勞裂紋,便上報軍令部請求不要讓特型驅逐艦參加演習,但是被軍令部拒絕。
9月末,演習照常開始,但是有兩股颱風正在向日本移動,有一股颱風正向演習預定地點襲去。第四艦隊當時的司令官是松下元中將,雖然接到了有關颱風的情報,但是認為藉助颱風,對訓練艦員適應惡劣海況有利(還有一種說法是,日本海軍高層也希望籍此看看艦隊在惡劣海況中是否能發揮戰鬥力)。
總之,演習並未因颱風取消,反而第四艦隊在9月26日遭遇颱風前鋒後,仍以半速向演習地點前進,不可謂不有精神。
在下午四點後,第四艦隊逼近颱風中心,巨大的海浪向第四艦隊襲來,第四艦隊的災難開始了。在颱風過後,四艘驅逐艦的艦橋被海浪砸塌,「龍驤」號和「鳳翔」號也被海浪襲擊,飛行甲板被砸出一個大洞,同時機庫內大量進水,「龍驤」號的尾部機庫被海浪衝出一個大洞。
兩艘驅逐艦的艦艏,被海浪整塊切下來。巡洋艦的受損情況也不容易樂觀,金屬疲勞、甲板變形、裝甲龜裂、船體開裂的情況比比皆是。尤其是特型驅逐艦在颱風中整個艦艏被切掉的事情,震驚了日本海軍高層。
而第四艦隊事件是日本海軍非戰時事故中,最為嚴重的一次。在此次因為「過於有精神而挑戰颱風」事件後,整個第四艦隊的艦艇都需要大修才能繼續使用,近乎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