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整個二戰中,普通百姓的傷亡數字遠高于軍人的傷亡。在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因戰爭傷亡的人數在3500萬左右,其中軍人傷亡330多萬人。所以,從傷亡數據來看,普通百姓的傷亡人數是軍人的近10倍。因為戰爭,普通百姓遭到日軍的屠殺,光是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日軍殘忍地殺害我國百姓30餘萬人。除此之外,還有大批的百姓因日軍的侵略逃亡他鄉,甚至是海外。在此過程中,大批民眾因病,因傷,因餓,因凍,因日軍的追擊死在了逃亡的路上,還有部分因此受傷。
所以,戰爭受傷的最嚴重的往往是普通百姓,國都沒了,何來的家。普通百姓只能逃離家園,過起了逃亡的生活,期間還要遭到日軍的追殺和軍機轟炸。
說戰爭受傷最嚴重是的百姓,但有一個國家除外,這個國家就是日本。在日本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中,日軍之所以能夠侵略亞洲各國,後勤補給顯得極為重要。如果沒有充足的後勤補給,戰爭更不可能繼續。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大規模的戰爭使得物資的消耗非常驚人。特別是彈藥的消耗量,每天不計其數的武器運往戰場,工廠則要源源不斷的生產。
特別是二戰的中後期,為滿足日軍在戰場上的消耗,日本國內開足馬力生產,學生、工人、婦女等等全部投入到了軍用物資的生產當中,學生每天上幾個小時的課就安排生產彈藥。有勞動力的直接前往工廠生產潛艇、軍艦和坦克等等重型裝備中。可以說,在整個二戰的中後期,日本青壯年幾乎全部前往了戰場,其它的則全部在工廠生產物資。
這些百姓更是捐錢的捐錢、捐物的娟物、有勞動動力的出勞動力,更有的直接鼓勵自己的孩子前往戰場,為國而戰,效忠天皇。甚至得有的婦女之前前往戰場充當慰安婦,鼓舞日軍在戰場上英勇作戰。
要知道日本發動的可是侵略戰爭,全國百姓居然扭成一條繩全力支援日軍作戰,在他國掠奪物資,燒殺搶掠。而且很少有人反對日軍的侵略行為,在戰爭後期,美軍計劃登陸日本時,日本更是提出了「一億玉碎」的計劃,計劃用一億國民的生命抵擋美軍的進攻。更要命的是還得到了絕大多數普通百姓的支持。
要不是美軍1945年8月對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一顆原子彈,日本恐怕還不會投降那麼快,戰爭死亡的人恐怕還要更多。
所以,在今天看來,日軍之所以能夠侵略整個亞洲,其實和百姓的支持密不可分,如果百姓反對戰爭,侵略戰爭恐怕就沒有那麼久,也不會死那麼人。為此,今天日本認為廣島和長崎死亡的普通百姓是無辜的時,則有網友評論稱「原子彈下無冤魂」,理由是他們支持了日軍的侵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