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平治」王巍:發展考古學 服務新時代

2024-05-07     長安街讀書會

原標題:「學思平治」王巍:發展考古學 服務新時代

王巍:發展考古學 服務新時代

學思平治

作為一名從業40年的中國考古人,作為1982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學習的歷史學科研究人員,能夠參加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大會,見證這一在中國歷史學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心情十分激動。

一、成立中國歷史研究院意義重大

成立中國歷史研究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要決策,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歷史研究的重視與關懷。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歷史研究,他指出:「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 研究歷史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向哪裡去?一直是人類關於自身最基本的問題。要回答這些問題,歷史學責無旁貸。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先人們走過的道路,留下的印記;他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生活習俗等方方面面都與其後代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世界上各個民族都十分重視本民族的歷史傳承,或用文字記載,或以神話、傳說等方式口頭傳承。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鑑歷史,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優良傳統,歷代史家為記述和研究中華民族的歷史作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留下了無比珍貴的寶貴遺產——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和以史為鑑的範例。70年前,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史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40年前,改革開放的實施,促進了中國史學的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對中國歷史學提出了新任務,賦予了新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賀信中指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這既深刻闡明了在新時代開展歷史研究的現實意義,也指出了中國歷史研究院的重大使命。

二、中國考古學迎來發展新契機

習近平總書記對考古學高度重視。2016年6月,他參加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期間,接見了在烏茲別克進行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的中國學者,我有幸作為其中一員,至今記憶猶新。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五周年座談會的講話中,也對考古學在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文化交流領域中發揮作用,寄予了殷切期望。這些都令全國考古工作者備受鼓舞!

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主要利用發掘出土的實物資料研究歷史,研究人類過去的生活,探討人類文化與社會發展的進程及其特點與規律,為當今人類社會發展提供借鑑。考古學可以提供很多不見於歷史記載,又對於研究各個時期歷史極為重要的第一手資料。特別是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歷史研究,只有依靠考古發掘獲得的資料。有理由認為,考古學與文獻學是推動歷史科學發展的兩個車輪,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考古學是具有自身強烈特點的學科。第一,是一門交叉學科,是人文社會科學中與自然科學關係最為密切的學科。第二,研究對象的真實性和解釋的多樣性及難以確定性,更需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需要嚴謹科學、實事求是、勇於探索的學術作風與精神。第三,研究區域和內容既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又具有國際性,適於開展國際交流。第四,離現實政治關係較遠,便於開展國際交流;有些涉及邊疆問題和國家安全,又十分敏感、尖銳。第五,研究年代既古老又與當今社會息息相關(比如經濟建設、城市建設、古城保護利用)。第六,具有可視性、神秘性,不斷有新發現,民眾關注度高。

中國是考古學的沃土,發展中國考古學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第一,原生文明,歷史悠久,發展進程自成體系,國際學界廣泛關注。第二,環境生態多樣,文化豐富多彩。國際上流行的各種研究方法與手段往往都有用武之地,產生的成果往往遠遠大於在其他地區的應用效果。第三,民族文化延綿不斷,生生不息。許多生活習俗、思維方式和思想意識依然存在於中華民族的肌體之中,民眾對考古學具有親切感和濃厚的興趣。第四,研究對象是自己祖先創造的文明,發展考古學,闡釋中華文明的輝煌燦爛,可以為增強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這是中國考古學的獨特優勢。

三、新時代中國考古學的發展目標與方向

新時代中國考古學應該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考古學學術體系、學科體系為總目標,提高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地位,掌握國際話語權,爭取在21世紀中葉把中國從考古資源大國建成世界考古研究強國。

要達成這個總目標,我們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考古研究資料是實物,但這些考古資料除了諸如甲骨文、金文那樣的文字資料之外,都不能直接反映歷史事實,都需要考古工作者進行闡釋。不同的人,對同一批資料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解釋。因此,考古學研究特別需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在這方面,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最為銳利的武器,無可替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國家和民族服務。學術無國界,學者有立場。我們要以研究歷史、傳承文明為己任。在一系列涉及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問題上,堅守底線,與歷史虛無主義及其在考古學上的表現作堅決鬥爭,旗幟鮮明地捍衛人民的利益。

其次,豐富和完善中國考古學體系。(1)大力開展涉及考古學全局的重大課題研究。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圍繞古代都城考古、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各區域間的互動與古代中國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南島語族文化起源等重大課題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2)加強考古學理論研究和中國考古學發展歷史的回顧與總結。動員組織全國學術力量,編寫《中國考古學百年史》;舉辦中國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3)彌補短板,加強薄弱環節,繼續加強邊疆考古,抓緊甲骨文和金文以及簡牘、紡織考古、文化遺產保護等瀕危學科和「絕學」的後備人才梯隊建設,避免「青黃不接」。(4)充分發揮中國考古學會下設的16個專業委員會的作用,全面促進中國考古學各領域研究水平的提高;辦好中國考古學大會。(5)組建考古教育專業委員會,促進各高校考古和文博專業的交流,提高考古文博專業的教學質量;爭取儘快創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動員在職以及剛剛退休的研究人員做專任教師,努力培養高水平本科生,為中國考古學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

再次,大力推進中國考古學的科學化、國際化和大眾化發展。

科學化。大力發展科技考古,加強自然科學技術手段在考古學中的應用,使考古研究手段更加科學化;與此同時,大力提高考古學者的科學素質。

國際化。一是要具備全球視野,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二是加大考古「走出去」的力度,促使中國考古學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我國的赴外考古始自2000年,近5年逐漸形成高潮,目前已在近20個國家開展考古工作。三是繼續辦好高水平國際學術論壇——世界考古(上海)論壇,搭建對外交流和對外展示中國考古學成就的國際平台,使國內外考古學工作者加深相互了解,為提高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地位、增強學術話語權創造有利條件。四是圍繞國際學術熱點積極開展研究,引領國際學術潮流。圍繞現代人起源、農業起源、世界各古老文明的起源、古代城市化、世界範圍內各區域文化交流(如陸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南島語族文化的起源等國際學術熱點,積極開展考古發掘和跨學科研究,爭取國際話語權。五是積極與國際頂級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開展具有實質內容的合作研究。

大眾化。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後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建立中國考古博物館。這是幾代考古人的夙願,我們一定要辦好,使之成為國際一流的考古博物館,成為中國歷史研究院乃至我國考古學對外交流的一扇窗口,讓更多的國內外民眾感受中華文明、了解中國考古學成就。積極參與大遺址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申遺等工作,發揮考古學的基礎作用。積極與媒體配合,通過製作紀錄片、舉辦公共考古論壇和講座,大力開展考古研究成果的普及與宣傳。

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成立,為中國歷史學和考古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開啟了中國史學發展的新紀元。我們要齊心協力、開拓進取,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王巍: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出處和作者。

責編:劉星月;初審:程子茜、陳佳妮;複審:李雨凡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熱門篇)

「好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首部為黨獻策理論讀物《學思平治——名家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出版發行

「書目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403期幹部學習書目博覽

「期刊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405期幹部學習核心期刊目錄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501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特區。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量千餘萬次,參與互動人數近千萬人,平台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並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同步入駐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累計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並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覆:【申請入會】【學思平治】【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幹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期刊報送】查看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9831a58bc6c96b3e5f59631d11fe4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