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農村集體土地徵收中的這5項補償,缺哪項都違法了!

2022-06-15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原標題:2022年農村集體土地徵收中的這5項補償,缺哪項都違法了!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從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持續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形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部署了多項任務。近日,各地方政府據此也陸續發布了具體實施措施。

不過農民最關心的還是這些政策發布後,自己是否會得到實惠。相當一部分村民都盼著自己家能遇到徵收,以此來改善自己的住房環境,得到相應的經濟補償,甚至藉此可以變成「城裡人」。

為了在遇到集體土地徵收時,能第一時間知道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是否合理,在此之前,咱得提前了解一下集體土地徵收補償的相關法律規定,知道知道徵收補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都該補啥,補給誰?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大部分歸農戶而非村集體】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償費的具體所占比例和分配比例。

一般而言,土地補償費在這兩項補償中占比不超過50%,而安置補助費的占比則不低於50%。

區片綜合地價是一種預設性標準,在征地沒有發生時已經由各省級政府部門統一制訂出來並公之於眾。省級政府部門在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時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係、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由於我國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性質決定,土地補償費並不會直接支付給農戶個人,而是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經村民會議商議表決,由集體經濟組織對土地補償費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中進行分配,不屬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人,不享有分配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權利。集體經濟組織應將土地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並接受監督。

安置補助費則必須專款專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

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實踐中最後一種情形較為多見,即安置補助費大部分情況下是應當直接支付給被征地農民的。

【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歸所有者】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用,歸其所有人所有。

其中,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對自己住宅的補償。針對農村村民住宅,徵收方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這裡面需要提示被征地農民以下幾點:

1.房子是誰的,青苗誰種的,誰有權得到相應的補償費。

2.補償款沒到位,徵收方就沒有權力讓村民搬遷,剷除、毀壞其他地上附著物甚至拆除村民的合法房屋。

3.宅基地上住宅房屋和所種植青苗、作物的價值,如有必要均可委託專業評估確定。被征地農民要有對高價值裝飾裝修、青苗作物等的取證意識,提早保留好證據。

【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不得與其他補償項目混同】

徵收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足額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險費,按照國務院規定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險制度。

社會保險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單獨列支。

也就是說,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是一項獨立存在的補償項目,村集體不能再從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里試圖「扣除」這部分費用甚至予以截留。

新修訂的《廣東省土地管理條例》第33條規定,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實行預存制度。申請徵收土地的縣級以上政府在上報有批准權的政府審批前,應當將社會保障費用足額預存至收繳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過渡戶,並保證專款專用。有關費用未足額預存到專門帳戶的,不得批准徵收土地。

在對征地行為(一般認為是縣級政府的徵收土地公告行為)、征地補償安置決定進行審查的過程中,社會保障費用是否落實也是重要的審查點之一。

當然在實際徵收中的情況會比較複雜,徵收方對村民本應得的補償總是容易做出能少補就少補,能不補就不補,減損被征地村民合法權益的行為。

譬如好好的住了幾十年的住宅,徵收時就被徵收方說成是違建,要強制拆除;還種著青苗的土地,一夜之間就莫名其妙被夷為平地了;一直都在本村生活居住勞作且戶籍動都沒動過地兒的村民,突然就被告知不具有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了等等。

因此,在明律師提醒咱們村民朋友:早了解,早準備,在有徵地補償消息時,第一時間和專業律師溝通具體情況,尋求律師提供的專業法律幫助,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儘早儘快的拿到屬於自己的合理補償。這樣,征地對於咱農民而言才會是一件真正的大喜事。(鄒宇平/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9826f7cb843b141853e16290082a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