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九果品、百果園等不能輸的數字化供應鏈之爭

2022-07-22     35斗

原標題:洪九果品、百果園等不能輸的數字化供應鏈之爭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胡小鳳。

位於珠江口內東部的深圳西部港區,是水果進口客戶的首選口岸之一。每天有車厘子、奇異果、榴槤、山竹、藍莓、火龍果等各種消費者喜愛的進口水果,源源不斷通過聯通全球的190多條航線雲集於此。

深圳西部港區於2009年開始拓展水果進口業務,與智利車厘子協會、盒馬鮮生、貿易商、經銷商、物流商等深度合作,開通「車厘子快線」、「盒馬智利車厘子號」等航線,以「品類多、物流快、品味鮮」而聞名。2021年水果進出口吞吐量達15.3萬標箱,貿易貨值達30億美元,預計2022年水果吞吐量將創18萬標箱新高,貨值約36億美元。

這一已經在進口水果業務建立優勢的港口近期又迎來新的變化。招商港口依託深圳西部港區,在全國首創了「全球果蔬抵港數字化交易中心」。

據了解,全球果蔬抵港數字化交易中心與深圳西部港區媽灣智慧港一路之隔,由招商局港口(華南)營運中心主導、招港創融公司運營,將構建深度融合的果蔬產、供、銷數字交易生態體系,為港口果蔬客戶提供高效、便捷、規範的網上交易全流程平台服務。在交易中心的啟動儀式上,招商創融分別與七家果蔬客戶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之一是洪九果品。

隨著人們消費升級,對進口水果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進口水果供應鏈條冗長繁瑣,提升整體供應鏈水平和效率,保證水果的時效性和新鮮度是行業面臨的共性難題。全球果蔬抵港數字化交易中心或許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

一、千億級、持續增長的進口水果市場

中國進口水果市場規模超千億,占整體水果市場規模的比例正持續增長。

中國的鮮果零售市場和鮮果分銷市場均為萬億級別。根據灼識諮詢,2016-2021年,中國鮮果零售市場規模由0.87萬億元增至1.29萬億元,復合年增長率8.2%;中國鮮果分銷市場規模由0.68萬億元增長至1.03萬億元,復合年增長率8.4%。

我國人均年鮮果消耗量為55公斤,遠低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的日均200-350g(即每年73-128公斤)的水果攝入量,因此鮮果市場仍有進一步增長的潛力。而隨著國內消費升級,帶動了對進口水果及品牌水果等高質量水果的需求。萬億級的水果市場中,進口水果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灼識諮詢數據顯示,中國進口鮮果市場規模已經由2016年的人民幣621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36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21.8%;進口水果規模占比從2016年的7.2%增長至2020年的11.9%。榴槤、櫻桃、山竹、龍眼及火龍果是2020年零售額超過100億元的水果品類中增速最快的五個品類。

本來生活網商品中心水果採購總監曾育煉告訴35斗,從長遠來看,經濟將向上發展,對高端水果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加之國內外的水果品種存在差異性,很多品種國內少有,比如榴槤、山竹、椰青等;收穫季節也存在差異,以蘋果為例,國內的蘋果每年 10 月份採摘,到了第二年10月份仍然在吃去年採摘的蘋果,而在本土沒有新鮮蘋果出來的空檔期,南半球的蘋果正新鮮。

總言之,通過進口,可以讓消費者吃到更新鮮、更多豐富品種的水果,進口水果市場前景可觀。

整體來看,目前國內參與到進口水果零售市場及分銷市場的企業有洪九果品、佳農、鑫榮懋、金果源、宏輝果蔬、百果園等水果供應鏈企業,有本來生活網、盒馬鮮生等生鮮電商平台,也有網際網路巨頭如阿里、京東、美團等入局。一面向上整合種植基地,改變上游分散局面,一面向下通過網際網路收集訂單形成採購規模,提升供應鏈規模和效率。

比如洪九果品是高端進口水果和高品質國產水果的全產業鏈運營商,通過「端到端」的數字化供應鏈,將鮮果產品從全球各地果園直接送達全國水果零售終端。

宏輝果蔬是集果蔬產品的種植管理、采後收購、產地預冷、冷凍倉儲、預選分級、加工包裝、冷鏈配送於一體的專業農產品服務商,主要品種涵蓋全國各優質產區及進口的各式特色果蔬。

鑫榮懋是連結全球核心水果資源、提供全渠道專業服務的平台型企業,業務範圍涵蓋水果領域四大板塊——品種引進和授權種植、專業供應鏈服務、全渠道分銷、產品開發和品牌營銷。

佳農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包括跨境直采、商品化加工、保鮮倉儲、冷鏈物流配送、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生鮮食品供應鏈管理綜合服務。

二、冗長繁瑣的供應鏈

據業內人士介紹,水果從越南種植到消費者手中的一般經銷流程是:果農種植——本地小代辦(統貨)——本地老代辦(統貨)——分級選果場——越南成品代辦方——中國代辦方(翻譯)——中國市場貨主(資金方)——物流檔口代理——物流園皮條商——果場包裝代發(資金方)——電商皮條商——網店——消費者。

可以看到,水果供應鏈涉及採購、物流、倉儲、分銷等,中間環節多,流程繁瑣,冗長複雜的水果供應鏈會加速損耗水果的新鮮度和質量。

此外,生鮮農產品銷售面臨的行業一大共性問題是,源頭品質不可控,而當原產地遠至國外,其不可控程度無疑加劇。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水果為典型的非標準化產品,種植端和零售端均較為分散。在種植端,由於受意外天氣狀況及採用的種植技術影響,難以確保統一的水果種植。在層層的分銷環節,採摘、分選、包裝、保鮮、儲存、運輸等可能由於多家參與者參與,品控不一、運作程序標準不一,從而導致無法維持鮮果供應的穩定和各批次質量的一致。

一些企業會選擇海外基地直采或者與當地知名品牌合作等方式,從源頭控制質量和價格。

洪九果品招股書透露,其在採購環節提升原產地直采比例,組建東南亞工廠及400+名當地團隊,保證上游果品供應穩定性;分揀環節配備全國57個智能分揀中心,實現產地端標準化運作和物流便捷。

曾育煉向35斗介紹,本來生活網上售賣的進口水果主要來自兩種渠道:第一是挑選優質的品牌供應商合作,比如來自紐西蘭的奇異果佳沛,公司是佳沛中國區直供商,佳沛直接從紐西蘭發船到國內;第二是直接和原產地對接直采,比如泰國榴槤、椰青等,通過第三方渠道進行報關清關送到國內。

但是,如國金證券研報分析,大部分水果分銷商難以垂直打通水果產業鏈,只能在產業鏈中承擔有限環節,進而導致分銷流程涉及多層中間商。此外,相比其他生鮮,果蔬類損耗率更高,保鮮周期也更短。從海外運至國內,冗長複雜的水果供應鏈會加速損耗水果的新鮮度和質量。而加之疫情的影響,整個配送周期又被拉長。

曾育煉稱,受疫情影響,產地找船難,船到了國內清關難,清關之後入倉難。不管通過何種渠道運送,都需要四證齊全才能進到本來生活網倉庫,包括檢驗檢疫證明、報關證、消毒證、核酸檢測證明。對於進口水果的倉儲也有特別要求,需要單獨的儲存空間,單獨的人去操作,整體運營成本提升。

「運送周期長,保質期短的水果損耗非常大,以泰國榴槤為例,原來4天就能運到,現在需要8天,如果天氣炎熱,整車的榴槤都會開花。」曾育煉如此描述。

三、數字化手段提升供應鏈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水果銷售來說,主要有兩個要求,一個是時效性高,另一個是保鮮。

因此提升整體供應鏈水平和效率,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全球果蔬抵港數字化交易中心」或許提供了一個解決思路。

招商港口華南營運中心執行長劉彬指出,全球果蔬抵港數字化交易中心解決了貨主和貿易商最為關心的兩大困惑:一是如何保障穩定和可控的物流通道,二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環節、最低的成本獲取新鮮可口的水果。

當前多層級的分銷模式形成了信息不對稱,數字化程度低導致對運輸、倉儲缺乏有效監控,貨物無法及時溯源等。

全球果蔬抵港數字化交易中心利用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終端技術,將傳統果蔬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與深西港區國際樞紐港生態相結合,構建果蔬產、供、銷數字交易生態體系並整合線下分散的行業資源,構建果蔬數字化大布局、大流通、大集群,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穩定的供應鏈服務。

具體來看,交易中心搭建完善的綜合保稅區、智能分揀中心、自動化接駁場及國內幹線物流等數字化生態和智慧物流集成管控體系;形成「產地工廠-起運港-目的港-銷地倉」的全鏈路數字孿生供應鏈,實現貨物狀態、貨物明細、物流軌跡、貨物質量實時掌控,異常情況實時預警,為果蔬客戶提供全鏈路的智慧解決方案。

此外,交易中心探索果蔬產銷新路徑,利用區塊鏈技術和實時產地大數據,將果蔬標準在產地端前置部署,從果園開始進行溯源質檢,追溯種植、生產信息,實現港區一鏈溯源,保障果蔬品質。交易中心還可以實現網際網路遠程看貨、在線下單,減少產業生態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高效完成產銷撮合,打造了去中間環節的抵港數字化交易生態,降低客戶運營成本。

交易中心依託的深圳西部港區是國際樞紐大港,擁有先天資源和優勢,交易效率高。深圳西部港區還通過各方合作蛇口海關、深西港口、船公司、代理等單位通力合作推動「兩步申報」「直卸直提」「綠色通道」等模式大幅提高通關效率和裝卸物流效率,全程物流無縫對接,碼頭從卸船到出閘最快5分鐘即可出港,10多分鐘即可在交易中心完成交易。

四、寫在最後

可以看到,供應鏈數字化發展已是必然趨勢。萬億級的鮮果零售市場和鮮果分銷市場,玩家眾多,但本質是供應鏈能力的競爭,對進口水果供應鏈能力考驗更甚。

通過一整套的數字化系統,實現從源頭產地的把控,再到供應鏈流程的降本增效,通過供給側標準化管理的方式輸出標準化的水果產品。

正如英國著名的供應鏈管理學家馬丁·克里斯多福所說,「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9074255ec5ac8d02fc9b2dd2bca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