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規解讀看要點 四類疾病易發現

2019-08-27   中醫中藥網


體檢時,有一項是必做的,那就是尿常規檢查。如果尿液檢查異常,可能是泌尿系統本身出現了問題,也可能是全身疾患在泌尿系統的反應,看似簡單的尿常規不可小覷。

一般而言,尿的化驗包括物理檢查(外觀、性狀)、化學檢查及顯微鏡檢查。當你拿到化驗結果,便會發現有的檢查項目後面對應的是具體數值,而有的卻顯示為陰性(「-」)或陽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定量結果和定性結果的區別。解讀尿常規化驗報告,可以參考如下程序和辦法。

四大指標要先看 疾病線索早出現

與血常規檢查一樣,尿常規的化驗指標和數據也很多,但有的數據有重要意義,而有些是對另一項的進一步解讀。作為普通大眾則沒必要全部都弄懂,抓重點就好。

在看化驗報告時,尿蛋白、尿糖、紅細胞、白細胞這四個指標很重要,要首先關注。

尿中蛋白應陰性若為陽性需定量對於正常人群來講,尿中是沒有蛋白的,如您的尿中發現了蛋白,或蛋白質檢測這一項顯示為「陽性」或「+」,那您的腎臟很可能出現問題了,這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尿蛋白檢測是腎臟疾病診斷常用的粗篩試驗(初步篩查),早期腎病最先會通過尿蛋白增加而反映出來。

除原發於腎臟本身的疾病外,高血壓﹑糖尿病等很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尿蛋白陽性。尿蛋白定性報告的結果是粗略的,如果尿常規檢查尿蛋白陽性,應該進行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

24小時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蛋白臨床意義包括:

(1)有助於腎小球病變的早期診斷。

(2)可推測腎小球病變的嚴重性。

隱血陽性多誤差 可靠鏡檢尿沉渣

當您看到尿常規的檢測結果,發現「尿隱血」這一項是陽性(「+」),請不要慌,因為隱血檢測的誤差較大,如果想進一步探究,可通過看顯微鏡檢查尿中是否含有紅細胞,只有看到紅細胞才能說明有問題。懷疑腎臟病患者必須通過尿液鏡檢,以免誤診、漏診。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在劇烈運動或前弓位久站之後,尿中紅細胞可增多,但為一過性。如尿中長期有血,則應該警惕患有腎臟結石、腫瘤、急性腎炎、膀胱炎和泌尿外傷,此時需到泌尿專科就診,以探明究竟。

尿糖陽性看血糖 兩者都高糖尿病

正常人尿中只有微量的糖,一般化驗不出來。尿糖陽性要仔細分析,大量吃糖或推注葡萄糖時會出現短暫的尿糖,也可能是糖尿病,或者是因腎糖閾(指尿中開始出現葡萄糖時最低血糖濃度)降低所致的腎性糖尿,此時應結合血糖檢測或其他相關檢查結果明確診斷。腎性糖尿也是病,但不是糖尿病,此時血糖是正常的。尿糖和血糖同時高,便可診斷為糖尿病;若血糖不高,只是小便里有糖,可能是腎性糖尿。這兩者不是一回事。

尿中應無白細胞 感染可致數超標

正常尿中白細胞陰性,鏡檢結果不超過5個(0~5/H)。尿報告單上報告驗出大量白細胞(「++」~「+++」),或者白細胞尿鏡檢超過5個多提示泌尿系統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與血常規一樣,不要看到白細胞就認為是感染。如由腎臟變性損害出現的狼瘡性腎炎等,都會導致尿白細胞升高,但這並不是由感染而引發的「炎症」。

干擾因素可能大 指標異常要複查

尿常規的檢查受外在因素的影響很大,當發現結果異常時,可針對同一項目再複查一次,看看第二次的結果如何,再做判斷。

比如,尿蛋白陽性,不一定是腎功能不好,可能是體檢前的飲食不規範,或體檢前有過劇烈運動,這種情況只需要複查尿常規便可。

多個指標綜合看 四類疾病易發現

綜合尿常規多個指標可以提示腎病、糖尿病、泌尿感染以及肝膽疾病等四類疾病。

(1)提示腎臟疾病的幾個指標慢性腎臟疾病有「沉默殺手」之稱。要早期發現腎臟病,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每年做一次尿常規檢查,這樣就能及早發現蛋白尿或鏡下血尿。尿隱血或紅細胞、尿蛋白、管型、比重、酸鹼度。尿潛血陽性同時有蛋白者,首先考慮腎臟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進一步做腎功能檢查;如尿蛋白陰性應到有關專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質。如果尿中化驗出有管型陽性,特別是顆粒管型、細胞管型,都是腎臟實質性病變的標誌。常見於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和腎病綜合徵等。

(2)提示糖尿病和相關併發症的指標尿糖、尿酮體、微量蛋白質、尿比重四個指標與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有關。

(3)提示泌尿系統感染的指標尿白細胞、上皮細胞、紅細胞、顏色和濁度對確定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有很重要的價值。大量白細胞(「++」~「+++」)和上皮細胞,多提示泌尿系統感染。

(4)提示肝膽疾病的指標尿液呈黃綠色往往提示黃疸,膽紅素和尿膽原指標增高時主要反映肝臟有問題,有助於黃疸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小知識:24小時尿量收集法

早上第一次小便排凈後,從第二次的小便開始留,並記錄留取的時間,直至第二天的這個時間(共計24小時),中間全部的尿液。所謂全部尿液是指即便是排大便,也需先收集小便,而後再大便。將這24小時內收集的所有尿液都放到一個容器里,混合均勻,然後從中抽取100毫升~200毫升,拿到醫院化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