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可以替代肯德基選址寶典的是什麼?

2022-06-15     懂懂筆記

原標題:數字時代,可以替代肯德基選址寶典的是什麼?

肯德基選址經驗曾被業內奉為寶典。如今商業環境愈加複雜多變,數字時代什麼是更有效的致勝工具?

餐飲業在疫情的衝擊下,整個行業正在發生重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成敗之間,選址是一個關鍵要素。

「 01 」

商業環境愈加複雜,數字工具代替傳統經驗

餐飲業開店的第一步就是選址,在業內通常說「定址定江山」,成功的選址是餐飲品牌核心競爭力之一。在餐飲行業最有名的選址經驗出自肯德基,其一整套策略在近二三十年間被所有餐飲企業學習、效仿,甚至被寫進了美國MBA的教科書。但是我們都知道,今天的商業環境更為複雜,消費更加多元化,再加上餐飲業模式的創新,如今選址的決定因素有了更多維度。

舉幾個例子。比如蜜雪冰城走低價路線,與喜茶走中高端路線不同,面對迥異的消費群體,雖然是同品類但產品定位不同、目標人群不同,選址標準有明顯差異。再比如,盒馬鮮生高度融合線上線下經營,線下給線上引流,因此線下門店既是體驗店也是倉庫,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選址思路與傳統超市會有很大差別——既要考慮商業環境,也要考慮周邊居住人口的結構。

今天的消費理念更加個性化、多元化,每一個連鎖品牌選址的標準也千差萬別,加上外部環境的複雜、多變,肯德基選址寶典或許不再適用。

一個商業決策如果有三五個變量,或者十來個變量,還可以藉助以往的經驗靠人力來分析、決策。一旦變量達到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那麼依靠人力就很難再做出精準的判斷,就需要數字工具來替代傳統的經驗,用AI來替代人力。

除了選址,當下中小企業開店全流程也存在挑戰:在決策階段,缺乏城市/行業等數據,難以支持整體洞察決策;在網點規劃階段,由於缺乏商圈數據,難以全城推進、全盤分析,進而影響全面布局。在開店選址階段,商業面臨著開店選址耗時耗力,不夠精準等痛點。而到了運營管理階段,也面臨著缺乏競爭對手數據,難以知己知彼;缺乏客群畫像,無法「投其所好」,最終導致服務優化、運營升級缺乏方向、後期運營疲軟等一系列難題。

進入後疫情時代,線下消費開始逐步恢復。為幫助實體企業走出困境,各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幫扶政策。除了政策上的幫助,商業能否在經濟復甦中快速崛起,關鍵還在於企業自救。如何自救?世界正在向數字化遷移,疫情更是加速了這個進程。這一輪市場復甦中,誰能更好利用數字化工具,誰就有機會成為新時代的贏家。

「 02 」

數據+技術+模式,構建行業服務能力

在數字經濟中,數據是基礎性、戰略性資源,更是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2020年4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明確將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寫入文件,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並列為要素之一。

如今,數據已經成為不少商業公司的核心資產,縱觀全球,在美國就有一家商業大數據行業巨頭CoStar,它在商業地產信息化領域是無可爭議的行業領先者。這家公司成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一款產品是按季度發行的紙質地產指南,到2000年CoStar完全淘汰了實體產品線,轉型成為100%基於網際網路的公司,如今業務已經由全美擴展至加拿大和歐洲,公司於2009年IPO,此後十年間股價上漲了1521.07%。CoStar股價飆升的背後,是投資人對於商業地理大數據價值和潛力的篤定與認可。

CoStar有三十多年發展歷史,如今已經建立了全美最大的商業地產信息資料庫,監測超過88億平方米商業地產建築,記錄了每一個房間從建設、出租、出售到拆除的每一次狀態變化,並將之轉化為全面專有的數據集,為客戶提供優質而精準的服務,從而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訪客,有著難以超越、多元化的客戶群基礎。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商業地產83%的交易都與CoStar相關。

CoStar經歷了傳統模式階段,並順利轉型到數字化形態,這有點像奈飛從一家傳統的DVD光碟租賃公司轉型成為一家流媒體公司,前景一下子被放大無數倍,成為數字時代的弄潮兒。

作為一家線下商業大數據公司,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從行業巨頭CoStar的競爭力分析可以看出,時間沉澱下來的海量數據、技術優勢以及商業模式,是CoStar 的核心競爭力,且外界難以複製。

從以上分析看出,CoStar從數據、技術優勢與商業模式三個維度構建了自身的「護城河」,成為了美國行業的引領者。如果我們繼續從這三個維度出發去對比,在中國的諸多行業玩家中,是否有可以成為中國的Costar的公司呢?通過我們的行業研究發現,深耕大數據領域七年的數位大數據公司(以下簡稱數位)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候選者。

首先看數據。我們知道大數據是數字時代的「能源」,是AI決策的依據,數據量決定了動能的大小。CoStar的地產信息資料庫來源於 30 多年間不斷地採集與維護,平均每天 CoStar 在其資料庫內更新的信息可達上千條,多年行業數據採集經驗所建立起來的強大行業數據資產,成為其重要壁壘。數位通過七年時間累積了300+城市數據、3000萬商業鋪位信息、4萬個品牌數據,8000+商場數據,5億+柵格數據等,同樣構建了中國最大的線下商業大資料庫。

其次看技術。CoStar多年來,信息技術團隊開發了在商業房地產行業中獨一無二的數據收集和質量控制機制,並在數據信息基礎上提供商業地產租賃、銷售、建設等趨勢分析,及結合用戶運營目標/戰略分析、風險監測等服務,滿足商業客戶對線下數據的需求。數位根據自有的多維度信息(位置環境、經濟活動、區域客群、品牌競爭等),結合這七年來線下積累的行業經驗,自建大數據預估模型,準確率大於90%。目前數位已經開發了多個大數據商業分析模型,包括5A選址模型、商鋪吸引力模型、品牌關聯度模型、好店模型、競爭分析模型等等,在多個維度可以助力實體店鋪,並作為行業標杆得到了客戶廣泛認可。技術優勢讓數據更好用、更有用,產生更大的價值,從這一點來看,數位與CoStar的發展路徑一致。

第三看商業模式。線下商業地理數據在很多場景中可以幫助企業,比如實體店鋪線下開店選址,比如商業地產招商,或是品牌針對不同區域消費特徵制定不同營銷策略等等。平台需要具備一種能力——把龐雜的數據整合成簡單易用的產品,讓企業好用、易用,在任何場景下、企業有需求時能夠「拿來即用」。CoStar搭建的線上平台引領了行業變革,並為用戶提供易於獲取的全方面數據信息。其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四大類基礎服務,又分為數十種不同產品,可以面向商業地產交易參與者(房東/經紀人、中介、消費者)、房產開發商、設計師、投資機構、政府機構、保險/貸款等不同客戶。數位的產品組合還在完善中,目前主要是數位觀察、上上參謀兩款類型產品,分別作為數據平台及開店工具面向不同人群提供服務。作為一家年輕的科技企業,數位接下來的考驗在於將海量數據轉化為產品,服務於更多的客戶群體、更多的商業環節。

「 03 」

多重趨勢疊加,開闢天花板級數字化新藍海

CoStar在北美發展多年,商業模式已經成熟,得到了行業客戶的普遍認可。在中國,線下商業大數據市場的發展剛剛開啟,背後隱含著幾個巨大的趨勢。

首先,全球經濟進入轉型期,中國提出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成為下一階段的重點。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二十年後,實體重回主流。一方面,實業更有韌性,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實業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也密切相關。

其次,在發展實業的大趨勢下,實業也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難。比如當前經濟環境更加複雜多變,用戶的消費行為、習慣都發生了重大改變,疫情這樣的「不確定」因素也極大影響了實體的運營。以餐飲業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2021年吊註銷餐企為88.5萬家,創下10年來新高。如果加上未被統計的夫妻店、個體店,預計2021年餐飲行業關店數在百萬級別。今年的餐飲業形勢依然不樂觀,國家統計局5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4月,全國餐飲收入13262億元,同比下降5.1%;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3064億元,同比下降5.6%。其中,4月份全國餐飲收入2609億元,同比下降了22.7%。

第三,世界正在加速向數字時代遷移。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發生著深刻變革。在這一輪發展實體經濟的大潮中,數字化將是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顯然,幾大趨勢疊加,未來實體經濟的發展將與數字化更加緊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提出,要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實體店鋪的數字化分為場內和場外。場內是指店鋪的收銀系統、門店管理、整合ERP、智能點餐系統等等,場外是指與線下商業環境相關的數字化。從發展進程來看,場內的數字化已經武裝到牙齒,不僅全面數據化,還有大量的創新模式出現。而場外數字化還停留在蹲點數數、現場考察,拍照回傳等傳統階段,可以說「場外」的數據採集仍處在「新石器時期」。相比場內的數字化,場外數字化是一片新藍海,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也有著巨大的創新空間。

CoStar被投資人看好,因為與商業房地產相關的交易種類多、數量大和價值高,且在線商業房地產信息、分析市場潛力巨大。在天花板極高的藍海市場占據行業領先地位,CoStar 未來收入預期將繼續穩定增長。

與之相比,中國線下商業大數據市場尚處於萌芽期,需求廣闊且發展空間巨大。

一是在實業層面,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商業地產也出現了井噴式發展,基於與商業房地產相關的交易的種類多、數量大和價值高,線下商業數據分析需求迅速增加。

其次,從數字化進程來看,目前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只有25%左右,遠低於歐洲的46%和美國的54%。其中,中小微企業總量超過4000萬家,占比99%,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市場空間將不可估量。

第三,今天線下商業大數據正處於發展初期,產品、服務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商業大數據公司只要擁有足夠的豐富的數據,未來可想像的空間無限大,幾乎看不到天花板。

上上參謀、拓店雲、數位觀察,這些都是線下實體企業可以依賴的數字化工具,成為替代肯德基選址寶典的選擇。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線下商業地理大數據,在社會經濟的轉型期可以從多個維度幫助實體企業實現數字化。在中國,已經湧現出一批包括數位在內的線下商業大數據公司,比如店馳、數說故事、嬴商網、中指、極海、窄門餐服、商用智能、慧選址、邊界獵手、商圈秀、贏拓等,整體行業處於藍海市場,多數企業規模並不大,處於發展的初期。

以數位的上上參謀這類數字化工具為例,可以在實體創業者開店全流程中給予幫助:不知道店開在哪裡,系統可以根據開店要素推薦三個最佳位置;初步選址後可以通過AI大數據在線跑分評估選址的科學性;需要開店相關的線下商業地理數據,動一動手指就可以看到城市、周邊、外賣、人口熱力、行業熱力五大維度商業數據。

如果依賴傳統的經驗、靠人力選址,可能需要數十天,還未必會考慮得很全面,而通過上上參謀這樣的應用工具,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直觀獲取和得到分析結果。數據工具還可以規避很多人為因素,數據更加完整的同時也更真實,這就是大數據平台的巨大能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83be653c09693fc8b6748dac0edab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