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嗉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這段廣為流傳的打油詩說的是清朝著名貪官和珅,他利用職務之便,聚斂錢財,家中藏有八億兩白銀,可謂是富可敵國。
從《宰相劉羅鍋》到《鐵齒銅牙紀曉嵐》,王剛一直扮演著劇中的和珅。王剛曾參加了《我們的師父》這檔綜藝,帶四個徒弟回家研究古董藏品,這也網友們見識到了他家的一些收藏,戲稱他為"當代和珅"。
四合院
來到王剛的家,映入眼帘是位於北京中心的一進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國傳統高檔合院式建築,早在3年前,北京的一進四合院估價就已經上億。
有專業人士人士給演員周迅的一間四合院估價超兩億,而王剛的四合院比周迅的差不了太多,價值也就不言而喻了。你以為王剛的豪氣就止步於此了嗎?那怎麼配得上"當代和珅"的名號,進到院子裡隨處是可見的名貴古董,才是此行之重。
家具瓷器
王剛帶徒弟們進到客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套明清時期的黃花梨家具,據說這一套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黃花梨木生長緩慢,長大成材往往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漫長時間,海南黃花梨成材樹已基本滅絕,再加上各地出台的保護黃花梨樹禁止砍伐的法律法規,黃花梨家具的價值更是水漲船高,普通的整套黃花梨家具的價格已經是非常昂貴,更何況是這種古董級別的黃花梨家具。
早在2010年,就有一把明朝的黃花梨交椅拍出了近7000萬的天價,這也難怪王剛老師不讓徒弟們把日常用品放到黃花梨桌子上,這種級別的東西稍微磕磕碰碰那就是几上百萬的損失了。
在黃花梨家具旁,擺著一組瓷器花瓶,中間一件是乾隆年間的仿景泰藍銅瓶,康熙年間的兩尊青花瓷將軍罐擺在兩邊。小編有了解到,從今年的拍賣市場來看,單是一對康熙青花瓷將軍罐,就價值上百萬,更不用說處在"C位"的仿景泰藍銅瓶了。
王剛老師家裡隨隨便便拿起一件瓶兒罐兒就是六位數七位數的珍品,如果讓我身處王剛老師這進四合院裡,恐怕只敢呆呆地站在原地了,畢竟一不小心碰壞一件,那就是我們普通人工作一輩子都賠不起的。
文房墨寶
再來到書房才知道,原來客廳里擺放的只是冰山一角。王剛老師最喜歡收藏名書古畫,書房裡各種大師字畫琳琅滿目。
正上方的一幅四字書法"瀟洒依舊"落筆蒼勁瀟洒,是書法大家韓美林先生題筆,提這個名字大家可能覺得陌生,但是大家一定知道"北京歡迎你"奧運五福娃,韓美林先生就是奧運五福娃的設計師,他是我國當代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可以說是一字難求。
左側是傅抱石和范曾的合畫,傅抱石先生和范曾是我國著名的現代畫家,傅先生作品常常以億元天價成交,最有名的還數人民大會堂那副巨製《江山如此多嬌》,范曾的字畫也常常賣出千萬高價。
想要拿到傅抱石和范曾的這幅作品,只有殷厚的家底是不夠的,王剛老師能拿到這幅珍品,想必是在拍賣場有著堅實的人脈。
最令人驚嘆的還要數左邊的這幅作品,經王剛老師介紹大家才知道,這居然是齊白石先生的真跡!就連小學課本上都有齊白石先生的故事。
他的作品著實可以用價值連城來形容了,每年在市場的成交額都在幾十億以上,那副《山水十二條屏》曾拍出了9.3億的天價。
而王剛家裡的這幅畫,正是當年齊白石大師送給西班牙駐中國大使穆女士的花鳥畫,王剛老師不忍這種珍品流落海外,斥巨資拍賣回來的。王剛老師沒有在節目裡透露具體花了多少錢,但我估計不會少於八位數。
節目中展示出來的,還只是王剛老師收藏中的一部分,根據我粗略估計,王剛老師但是四合院裡的藏品,總價值不低於一個億。但是王剛老師在意的從來的不是它們的經濟價值,王剛老師一一介紹這些寶物的時候,臉上滿是驕傲和自豪,他是打心底里愛這些帶有歷史印記的東西。
最有敬畏心的護寶人
有些網友玩笑的稱王剛是"當代和珅",沒想到王剛老師真的拿出了一份和珅的親筆奏摺!和珅的書法非常好,且楷書的造詣非常之高,有幾幅文章曾經拍出天價,王剛老師獲得這封奏摺也是費了大功夫。
他直言自己如此痴迷古董跟飾演和珅那段時光有著莫大的關係,因為了解了那段歷史,所以鍾愛那個年代的東西。
王剛老師還把自己的愛好變成了工作,他曾主持過《天下收藏》這檔鑒寶節目,節目中的王剛老師手持紫金錘和判官筆,看著節目裡繪聲繪色介紹寶物的王剛老師,不難感覺到,他是真的熱愛這些寶物。
王剛老師還曾在《國家寶藏》擔任了湖北博物館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的守護人,當他近距離欣賞這件文物時,他抬手捂住了自己的口鼻,就是怕自己呼出的氣息對這件國寶造成一絲一毫的影響。
當他離開時,面色莊嚴的向編鐘深深鞠了一躬,王剛敬畏的不只是這件文物,更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網友敬佩他對文物的敬畏和愛護,稱他是"最有敬畏之心的護寶人"。
清朝和珅的興衰浮沉已經成為遙遠的過往,"當代和珅"王剛老師的表演深入人心,給大家帶來了無數歡樂。當我真正了解到他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他對保護文物、傳承文化的一片赤誠之心。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它帶人們認識自己的歷史與創造性,是每個國家與民族的精神傳承,對於促進當代和未來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不管是現在還是遙遠的未來,我們都要保護文物,保護我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