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不再「聯合」?英國,為什麼沒有國慶節?

2022-06-13     環球情報員

原標題:王國不再「聯合」?英國,為什麼沒有國慶節?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設置有「國慶日」,通常用來紀念國家歷史上諸如戰爭勝利、獨立、革命勝利、憲法頒布等重要時刻。

國慶日是國家的一種精神符號,能夠增加國民對國家的認可,增強國家凝聚力。

雖然國慶日好處多多,也有極少數的國家沒有正式的國慶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英國。

作為20世紀初的世界霸主,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為人類歷史貢獻了包括君主立憲、海洋法系等重要制度,推動英語成為世界性語言。

日不落帝國

由於各構成國的節日文化差異,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以來的300多年,英國無法形成法律意義上統一的國慶節。因此,英國是目前全球的大國里,唯一一個沒有國慶節的。

英國國王(或女王)的生日就成為國慶節的替代品,英國將其作為法定假日。

白金漢宮前的慶典現場

2022年6月3日-9日,英國政府為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舉行了登基70周年的官方慶典。米字旗掛滿英國大街小巷,大量民眾早早地就在白金漢宮前等候,準備一睹閱兵盛況,慶祝活動持續一周,官方發售的慶典商品卻早已賣斷了貨。

堂堂「大英帝國」為什麼沒有正式的「國慶節」?國王的生日又是如何演變成英國國家慶典的?

女王壽誕成為英國「國慶」

一、宗教永恆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領土由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以及愛爾蘭島上的北愛爾蘭,共四個構成國組成。

作為統一國家,英國在「國慶」問題上卻顯得十分「散裝」。

英國沒有統一的國慶節,但四大構成國卻有各自的「國慶」,相當於一年能過四次「國慶節」。唯一的共同點是,這四個日子均與宗教相關。

四地的「聖人節」

四大構成國中,除英格蘭外,其他三國的主體民族都是凱爾特人的後代。公元前8世紀,生活在歐洲大陸的凱爾特人為了躲避日耳曼人的攻擊,跨越海洋來到了不列顛群島。

凱爾特人與當地土著融合,形成了三大民族分支。不列顛人與蘇格蘭人分別居不列顛島南北兩側,愛爾蘭島上則生活著愛爾蘭人。

英格蘭與其他3個構成國

公元47年,羅馬帝國征服了不列顛島南部,憑藉著相對優越的地理條件以及羅馬文化的加持,不列顛南部迅速發展成為不列顛群島上文化、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征服不列顛的同時,基督教信仰出現在帝國東部的黎凡特地區(敘利亞至以色列一帶)。由於基督教的一神論與羅馬的多神論格格不入,外加其強調對基督的忠誠,忽視對羅馬皇帝的忠誠,羅馬帝國嚴厲打壓基督教的發展。

羅馬帝國

一直到公元313年,眼見基督教已成氣候,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頒布《米蘭敕令》,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性。隨後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政治需求相融合,發展成羅馬國教。

羅馬帝國接受基督教更多是為了統治的需要,君士坦丁甚至計劃將基督教聖人們的遺骨遷移到新都君士坦丁堡,以此顯示自己在宗教上的正統地位,遷移計劃中就包括耶穌十二使徒之一的聖安德魯,他在公元60年因傳教而被釘死在X型十字架上。

《最後的晚餐》,左三為聖安德魯

負責看護聖安德魯遺骨的教士得到天使的「神諭」,指示他「應將遺骨帶到世界盡頭去」。

公元315年,這位教士帶著部分遺骨,逃到了蘇格蘭東部沿海的一個小鎮(今蘇格蘭聖安德魯斯)。此時基督教信仰已傳播到不列顛群島,聖安德魯的形象開始滲入蘇格蘭的文化之中。

來到不列顛的除了信仰,還有外敵。自4世紀起,盎格魯-撒克遜人(日耳曼人的一支)開始跨海襲擊不列顛。

盎格魯薩克遜人來了

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將國土分給了兩個兒子,羅馬一分為二。為了集中兵力防備日耳曼人入侵,公元410年,西羅馬帝國撤出不列顛島南部。失去了帝國的庇護,盎格魯薩克遜人更肆無忌憚地入侵不列顛。

不列顛人被驅趕到山地縱橫的威爾斯,並開始自稱威爾斯人。盎格魯薩克遜人占據了島上最富庶發達的地區,將這裡命名為英格蘭(即「盎格魯人的土地」)。

6世紀的西歐

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入侵讓島上的政治生態為之一變,無序與混亂代替了法治與和平。5世紀初,一位名叫派屈克的教士來到愛爾蘭傳教(也有說法是被販賣到愛爾蘭)。

雖然困難重重,但「神跡」幫助他一次次化險為夷。在派屈克的努力下,愛爾蘭人接受了基督教。

死後,聖派屈克成為愛爾蘭的主保聖人。他去世的3月17號成為愛爾蘭人最重要的節日——聖派屈克節。

聖派屈克節

盎格魯薩克遜人不斷蠶食威爾斯領土,約6世紀中葉,一個名叫大衛的威爾斯人站了出來,他是一個威爾斯部落首領的孫子。在他的帶領下,盎格魯薩克遜人的進攻遭受挫敗。

公元589年3月1日,大衛與世長辭。他去世的日子就成為威爾斯的國慶日「聖大衛節」,聖大衛成為威爾斯的主保聖人。

黑底金十字的大衛旗和紅龍旗都是威爾斯的象徵

到公元6世紀,蘇格蘭、威爾斯和愛爾蘭徹底接納了基督教信仰。英格蘭卻因為盎格魯人的內鬥而遲遲沒能融入基督教文明。

直到公元7世紀,內戰不斷的英格蘭人才開始普遍信仰基督教。即便是內部分裂,盎格魯薩克遜人仍未停止對凱爾特人的侵略。除了欺負實力最弱的威爾斯,七國中最北方的諾森布里亞還時常與蘇格蘭發生戰爭。

英格蘭的七國時代

傳說在公元832年,蘇格蘭的安格斯二世率軍與盎格魯人交戰。在決戰前一晚,安格斯二世夢到了聖安德魯,他向蘇格蘭國王保證一定會取得勝利。安格斯二世則表示如果勝利,他將任命聖安德魯為蘇格蘭的守護神。

開戰當天,蘇格蘭軍隊驚奇地發現天空中的白雲呈「X」狀,這正是聖安德魯的標誌(即聖安德魯十字,象徵X型十字架)。

大概是這樣的白雲

蘇格蘭人士氣大振,擊敗盎格魯人贏得勝利。從此,聖安德魯成為蘇格蘭的主保聖人,天藍色底白交叉的圖案發展成為蘇格蘭國旗。

公元927年,盎格魯人的內戰終於結束了,統一的英格蘭王國建立。

此後的幾百年間,雖然統治英格蘭的家族在變換,但英格蘭的擴張卻從未停止。

自1096年起,為了爭奪耶路撒冷聖地及中東商路的控制權,羅馬教廷在200年的時間裡接連對伊斯蘭國家發動了近10次東征。1190年,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率軍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

熱那亞在地中海上擁有規模龐大的船隊,參加十字軍的英格蘭人為了得到熱那亞人的海上支持,接納了熱那亞人使用聖喬治旗。

聖喬治是公元3世紀末的一位羅馬帝國騎兵軍官,後皈依基督。他曾在北非某地,從惡龍口中救下了一位酋長的女兒,當地人被喬治的義舉感化,皈依了基督。

聖喬治的故事在地中海沿岸極具影響力,通過英格蘭籍十字軍,聖喬治信仰在不列顛傳播開來。

聖喬治屠龍

1282年,英王愛德華一世征服了威爾斯公國,將其納入英格蘭版圖。此時,象徵聖喬治的紅十字已成為英軍的標誌之一,許多士兵將其縫製在衣服或盔甲上。聖喬治逐步上升到「英格蘭主保聖人」的地位。聖喬治十字開始出現在王室旗幟上。

16世紀初,歐洲爆發宗教革命。英王亨利八世為擺脫羅馬教廷的束縛,宣布建立英國國教,自任國教領袖。

1552年,英格蘭廢除了一切與羅馬教廷相關的宗教聖人旗幟,以此削弱羅馬教廷對英格蘭的影響。

聖喬治因為是英王的象徵,成為唯一留存的聖人旗幟,地位愈發尊崇。每年的4月23日被定為「聖喬治日」,這一天也成為英格蘭最為重要的節日。

16世紀末的西歐(愛爾蘭從1542年開始附屬於英格蘭)

到16世紀,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愛爾蘭相繼形成了各地的「主保聖人紀念日」,這演化成四地最為重要的慶祝節日。

隨著不列顛群島在政治上不斷整合,聯合王國建立後,究竟讓哪一個聖人紀念日來當英國的國慶節,英國人為此又犯了難。

二、政治不朽

1603年,膝下無子的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去世,時任蘇格蘭國王的詹姆斯六世(英格蘭稱詹姆斯一世)以侄子的身份獲得英格蘭王位。

詹姆斯在位期間,英蘇兩國處在同一君主的統治下,愛爾蘭作為英格蘭王國的附庸,也處在這個共主聯邦之中,這為日後的合併奠定了政治基礎。

詹姆斯是伊莉莎白一世的表侄

1688年,英格蘭爆發光榮革命。推崇獨裁的國王詹姆斯二世被議會放逐,詹姆斯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被從荷蘭迎回,共同擔任英格蘭君主。

次年,王室簽署《權利法案》,議會成為英格蘭的實際權力機構,國王變成了吉祥物,英格蘭的君主立憲制就此確立。

1707年,安妮女王簽署《1707年聯合法案》,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成大不列顛王國(英國)。18世紀,英國接連在多場戰爭中擊敗法國、奧地利等對手,在北美、遠東占據了大片殖民地。

安妮女王

合併後,英蘇兩地的文化隔閡並未消失。聖安德魯日和聖喬治日仍被看做兩地的「國慶日」,英國未能形成統一的國慶。由於沒有統一的國慶節,英國君主的生日逐漸演變成國家慶典的替代品。

1748年11月9日,英國政府第一次以官方名義為喬治二世慶祝生日。在這一天,喬治二世在首都倫敦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這一傳統被延續下來,形成今日的「國王(女王)壽誕」。

喬治二世

英國崛起成全球帝國的過程中,君主立憲制下的國王發揮不了太大作用。但國王憑藉至高無上的地位,成為英國臣民的精神信仰,將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

雖然英國憑藉著強大的海軍獨步天下,但也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稱心如意。1776年,英屬北美殖民地爆發獨立戰爭。

多次被英國擊敗的法國暗中支持「叛亂者」。英軍敗北,只得承認北美殖民地的獨立,新生的美國將發表《獨立宣言》的7月4日定為獨立日(國慶節)。

北美獨立戰爭

1789年,英國的老對手法國爆發革命。對國王心懷不滿的巴黎民眾在7月14日攻占了極具象徵意義的巴士底獄,這一天也成為如今的法國國慶日。

得益於自身的強大和統治的穩定,英國既不用像美國那樣設置獨立紀念日,也沒有發生像法國那樣的革命。而恰恰是這份強大,也讓英國無法設置對全國具有共同紀念意義的國慶日。強者的無奈,也不過如此。

法國國慶閱兵

1800年,英國的「統一事業」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附屬於英國的愛爾蘭王國加入聯合王國,英國本土覆蓋了整個不列顛群島。

此後,四地「聖人節」的地位逐步降低。在英格蘭的主導下,各地不再強調民族區別,英語在英國各地迅速鋪開,成為帝國本土的通用語。

米字旗的形成

三、國王至上

1837年,維多利亞登基為王。19世紀末的英國登頂國力巔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作為英國的精神化身,人們喜歡用女王的名字去形容那個時代。

維多利亞女王喚起了英國人對王室深深的敬意,每當維多利亞女王生日,國民們會極盡所能予以慶祝。

維多利亞女王

女王本人不愛喧囂,她希望生日(5月24日)這一天與家人一起安靜度過。作為帝國的象徵,女王的心愿顯然難以實現。為此,女王將自己登基的6月定為官方生日,藉此給國民提供一個慶祝的日期。

1897年6月,維多利亞女王迎來登基60周年。殖民大臣約瑟夫·張伯倫提議將鑽石禧年作為「大英帝國的國慶」來慶祝。

英國政府將慶典期間定為假期,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倫敦的人行道上,期待著皇家遊行。他們一路上為女王歡呼,高唱「上帝保佑女王」。

登基慶典

這場登基慶典如同維多利亞時代劇的高潮,為大英帝國的臣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帝國回憶」。

除了英國君主的生日,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國的「銀行假日」體系逐漸完善,這也成為英國民眾主要的放鬆和休閒時光。

所謂「銀行假日」,顧名思義就是銀行停止營業,給員工放假的日子。最早的銀行假日出現在1871年。

熱衷板球的約翰·盧伯克爵士堅持認為,銀行雇員也應有機會參加板球比賽。在盧伯克等人的推動下,英國議會於當年頒布了《1871年銀行法案》,規定:英格蘭、威爾斯和愛爾蘭地區有4個「銀行假日」。

約翰·盧伯克:英國銀行家、政治家、博物學家(專業術語「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的發明者)

銀行假日期間,銀行業務自動停止,貸款等業務的計算也暫停一天,不會影響客戶和銀行的利益。

銀行假日不僅讓倫敦金融城內高負荷運轉的職員們得到休息,英國民眾也得到了享受合法假期的機會,人們甚至一度將銀行假日稱為「聖盧伯克日」。

到20世紀,銀行假日的範圍得到擴充,新年、節禮日(聖誕節翌日)等相繼納入其中。

為了安撫想要獨立的愛爾蘭人,英國政府在1903年將愛爾蘭的「聖派屈克節」確立為銀行假日(僅限愛爾蘭島),當然,這並沒阻止愛爾蘭南部26郡在1922年獲得獨立,北部的6郡留在英國,成立北愛爾蘭。

「裂開」的愛爾蘭

愛爾蘭人在這一天穿綠衣,戴綠帽,佩戴象徵幸運的三葉草(聖派屈克曾以此講解「三位一體」的教義),喝著愛爾蘭黑啤,在一片綠的海洋中宣揚著對民族文化的驕傲。

雖然銀行假日在英國民眾生活扮演著重要角色,但銀行假期包含不同月份的數個假日,無法形成統一的英國國慶,英國君主壽誕仍扮演著「國慶節」的角色。

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去世,設置國王「官方壽誕」的制度被延續下來。即位的愛德華七世生日在11月,冬季的英國氣候濕冷,並不適合舉行大型慶祝活動。所以,此後的英國國王大都將自己的官方生日放在風和日麗的6月。

愛德華七世

現任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1952年登基,她的生日為4月21日。而官方生日則是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二戰後,在全球去殖民化浪潮席捲下,大英帝國化作了昨日煙雲。大片殖民地獲得獨立,這些國家紛紛將獨立日作為本國的國慶節。

靜下心來處理內政的英國人開始考慮本國假期系統,英國政府嘗試著設立統一的國慶假日。除了女王壽誕,自1965年起,英國政府試圖延長銀行假日中的「8月銀行假日」(8月的最後一個周一),準備將其發展成「國慶節」。

這一嘗試遭到英國出版界的抵制,因為眾多的日曆會就此作廢。對8月沒有特殊感情的民眾也不買帳,該計劃最終流產。

上世紀50年代,女王在壽誕日舉行閱兵

1971年,在《1871年銀行法案》通過100年後,英國議會通過了《1971年銀行與金融交易法》取代了老法案,新法案對銀行假期也進行了完善,新年、5月節(產生於2000多年前,慶祝春天到來)等相繼成為銀行假日。

冷戰結束後,英國政府在地方民眾的呼聲中,英國允許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恢復自己的地方議會,並將文化、教育等權利下放給地方議會。

2007年,英國政府批准了蘇格蘭議會的提案,將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日」列入銀行假日(限蘇格蘭地區)。每年11月30日,蘇格蘭人會跳起凱利舞,享用哈吉斯(羊雜碎配燕麥等),全球的蘇格蘭裔社區一同慶祝聖安德魯日。

聖安德魯日

英格蘭人試圖將「聖喬治日」也列入銀行假日,威爾斯人希望「聖大衛日」也能享受如此待遇,但英國政府並未批准。

畢竟承認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的「聖人節日」有助於沖淡當地的獨立呼聲,而威爾斯和英格蘭不存在此類問題。

即便沒獲得銀行假日地位,但英格蘭人仍把聖喬治日過得有聲有色。節日當天,英格蘭的教堂、民宅外面都會懸掛聖喬治旗,民眾還會舉行聲勢浩大的節日遊行。

英格蘭的「聖喬治日」

而聖大衛日這一天,威爾斯人會戴上威爾斯的國花——水仙和韭蔥。按慣例,英國君主或王儲將親臨威爾斯參與盛典,部分學校甚至可以放半天假。

2008年6月,英國工黨黨員、移民部長利亞姆·伯恩建議把「8月銀行假日」變成一個全國性慶祝活動。

然而,蘇格蘭8月的銀行假日與威爾斯和英格蘭的日期不同。在蘇格蘭民族黨(SNP)的壓力下,伯恩被迫收回了言論。蘇格蘭民族黨籍的議員安格斯·羅伯遜表示「工黨笨拙地試圖恢復英國的『國家』身份,這令人絕望」。

伯恩(左)與羅伯遜(右)

經過不斷調整,如今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共有8個永久性銀行假日,北愛爾蘭則有10個。

2011年,英國卡梅倫政府曾有意取消5月節的「銀行假日」,將假期挪到10月21日以設立一個「英國日」,這一天與英國歷史上擊敗法國的「特拉法爾加海戰(1805年)」重合,英國政府希望以此作為國慶節,增強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感。

民眾無法接受取消5月節,英國雖然不過勞動節,但工會組織還希望借著5月節組織遊行,由於民眾強烈抵制,該計劃最終流產。

卡梅倫

英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沒有正式國慶日的大國,雖然英格蘭人在英國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但其他三個構成國的自我意識也在逐步增強。

2022年的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吸引了大量英國民眾的關注與支持,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此前由安德魯王子性侵案及哈里王子與王室關係的僵化帶給王室的形象損傷。但蘇格蘭等地民眾對慶典的參與熱情顯然弱於英格蘭人。

女王切蛋糕

四大宗教節日地位平等,英國更難形成統一的國慶節。女王的壽誕仍要繼續充當「國慶節」。

隨著英國實力的衰退,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在謀求推動獨立公投,地方離心力的增強讓英國更難形成統一的國慶認同。

支持獨立的蘇格蘭民眾

長期作者|碧落清遙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6f0c978ca2d3221b195709e92ebf9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