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圖壁縣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 呼圖壁縣棉花種植情況
1.1 棉花種植布局
棉花產業是呼圖壁縣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2020年呼圖壁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8.90萬hm2,其中棉花5.37萬hm2,占比60.36%;2021年總播種面積為8.85萬hm2,其中棉花4.65萬hm2,占比52.5%。2021年棉花種植面積比2020年減少0.72萬hm2,下降7.86%。在種植區域上,呼圖壁縣優化棉花種植布局,引導棉花生產向優勢區集中,大部分集中在烏伊路以北地區的土層深厚、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強的棉花種植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以及烏伊路以南適宜早熟棉生長的少部分區域。
1.2 棉花種植模式與主推技術
目前呼圖壁縣棉花種植全部採用機采棉種植模式,膜寬2.05m,膜厚0.01mm,一膜六行,膜上行距為66cm+10cm,株距9cm。採用自主導航精量播種,「干播濕出」膜下滴灌出苗,收穫基本上全部採用機采。目前呼圖壁縣棉花主推技術主要有: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機械精量直播技術、水肥一體化高效利用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無人機飛防技術、化學封頂技術、化學脫葉催熟技術、打包式機械化採收技術、秸稈還田技術。
1.3 棉花品種
目前呼圖壁縣棉花良種覆蓋率達到85%,主要以縣域主栽品種和示範品種為主,通過政府等各方面引導,近年來棉花品種「多、亂、雜」有所改善。2021年呼圖壁縣推薦的棉花「一主兩輔」品種分別為新陸早67號、新陸早77號和新陸早82號。2022年主栽品種分別為新陸早82號、新陸早67號、中棉113,示範品種為新陸早79號、新陸早78號、新陸早77號。
1.4 棉花產量和品質
2020年呼圖壁縣棉花籽棉單產395.6 kg/667 m2,2021年達到411.6 kg/667 m2,籽棉平均單產呈現上升趨勢。近年來呼圖壁縣棉花單產和品質的提高,主要得益於棉花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棉花絨長和斷裂比強度有所增加,棉花品質不斷提升。
2 棉花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品種方面
呼圖壁縣近年來加大對主栽品種和示範品種的篩選和推介,棉花品種多、亂、雜局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觀,但品種「多、雜」現象依舊存在,甚至出現一個品種多個包裝,品種間套用包裝袋的現象。
2.2 軋花方面
一是軋花廠受場地所限,分堆分軋存在一定困難;二是存在農戶種植多個棉花品種的現象,分售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以上原因造成棉花單軋、單組批在現實生產中實現難度加大。
2.3 用水方面
隨著棉花產業的不斷發展,棉花用水緊張,季節性乾旱矛盾日漸突出。2021年7月底,棉花出現較為嚴重的乾旱,造成棉花葉片萎蔫,落蕾落鈴,影響了棉花的產量和品質,而且季節性乾旱漸成常態。
3 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策
3.1 加大宣傳
通過網絡媒體、電視、培訓會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棉農對主栽品種和示範品種的知曉率,擴大主栽品種和示範品種的應用面積。促進優質優價政策落地實施,消除棉農對質量補貼的疑慮,健全棉花優質優價政策,保障優質棉獲得優勢價。
3.2 加強聯合
農技部門進一步加強與軋花企業、種子企業的橫向聯繫,合力打造棉花綠色高效高質示範園,推動「用棉企業+軋花廠+基地(新型經營主體)+種子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模式在實踐中發揮作用。探索軋花廠收購與加工新機制,建議建立單收單軋軋花廠示範,推行「一廠一品」生產加工模式,實現單品、單種、單收、單軋和單組批,從加工環節提高棉花品質。納入優質棉「一廠一品」加工的軋花廠,作為全縣棉花質量補貼試點企業進行扶持,給予金融優惠政策支持。
3.3 科學管理
在目前滴灌條件下,呼圖壁縣棉花用水量為350 m3/667 m2左右,這樣的灌溉定額基本能夠保證棉花正常生長的需求。本地春季的「倒春寒」,夏季的持續高溫乾旱、冰雹、大風,秋季來霜較早,對棉花的產量和品質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選擇早熟優質品種、精量精準播種、合理運籌肥水、綜合防治病蟲害、科學化控塑形封頂、適時催熟脫葉,才能獲得棉花優質、高產。
3.4 多方配合
繼續轉變農業科技人員觀念,理清思路,深入田間,利用現代媒體傳播手段,對不同品種因地制宜指導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保證主推技術落實到位,提升主推技術覆蓋利用率,從而提高棉花的產量和品質,促進呼圖壁縣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葉峰(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圖文編輯: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