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言必稱韓國了,我們也有了《孤注一擲》這樣的現實主義力作

2023-09-04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不要再言必稱韓國了,我們也有了《孤注一擲》這樣的現實主義力作

本文作者:金爍

如果用橫空出世形容《孤注一擲》有點誇張,但橫出一刀總不為過。

《孤注一擲》點映首場剛好是周末,進場一瞬間非常驚訝,一部劇情片點映首場上座率65%以上,哪怕是在三年之前好年景的時候都很少見。後來才知道,點映上座率這麼高,多觀眾是某音引流來的。接下來的走勢更加驚人,雖然網上有不少聲音吐槽大規模點映不守武德,但市場不會騙人。

截至2023年8月15日,根據貓眼數據,票房已突破20億,連續五天票冠,15日單日就1.24億,最終票房預測37.93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國產電影行業市場化以來,有太多電影的佳績不是能準確預測的,出品方以及影評人可以對影片質量有一個相對準確的判斷,但當電影真正現象及在社會上自發傳播後,走進電影院的不再是那些常規觀影者,而是關注這部電影的陌生人,這一部分人才是創造票房奇蹟的原因。《戰狼2》是這樣《流浪地球》是這樣,《孤注一擲》也是這樣。

《孤注一擲》的成功多少也有點水到渠成的意思,網際網路+自媒體讓嘎腰子的各種傳言傳到了每一位手機用戶,對於電話詐騙人們空前焦慮起來,畢竟萬一中招,可能損失的不僅是錢,還是命。很多人吐槽《孤注一擲》里沒有展現我警方人員如何英勇神武地與犯罪分子展開鬥爭。對不起,關於這一趴,確實有點難。

一部作品不一定總展示成功,也有可能展示失敗,當然也可以僅僅展示現在。有時候展示就是一種力量,對於電詐集團內部到底什麼樣,大家從各種各樣的途徑看到過聽到過,但那種無法看透全景的神秘感以及由此造成的恐懼,才是嘎腰子越傳越滲人的原因。

《孤注一擲》從展現張藝興和金晨兩個電詐從業人員故事入手,向觀眾展示了電詐集團的全景式畫面。雖然素材雜糅,但基本達到了祛魅的效果,人們免除了因不了解造成的恐懼。就好像知道了鬼都是人變的,少了那部分想像心裡踏實很多。

因為《孤注一擲》沒有展現太多辦案部分情節,讓很多觀眾不滿。一方面是涉及到警務合作比較複雜,不好展開講。另一方面,反詐確實花了很大力氣在預防上。

整個電詐產業來說,通過大力宣傳可以提高受害者的防騙意識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那些為了找工作半推半就的從業者才是真正的難題。就是電影里張藝興和金晨甚至王傳君的那些角色。如何壓縮這個群體的數量不要再增加才是工作重點。

有個大膽的腦洞,最近一段時間傳言傳的如此之熱烈,很有可能口罩加宣傳的疊加,願意過去從業者大量減少,詐騙集團又需要新鮮工人。拉新就可能從過去的半推半就招人,變成了現在大著膽子直接騙走了。當然,這只是不負責任的推測。

《孤注一擲》大概成片比較早,裡面涉及的洗錢以及止付環節落後於現實。隨著移動支付的興起,現金洗錢幾乎不存在了,大額資金的流動也會有嚴格的止付手段。大家非常關心的,不能跨國執法問題,隨著國家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湄瀾執法合作中心工作力度的加強,相信會取得進展。

事物成極而衰,電信詐騙走到今天,從消費端已成為人人喊打,從業務端從業者也會日漸減少。這種犯罪形式會從高峰逐漸下降,減少到一個相對低的發案率。

關於電影選材問題再說兩句。網絡有種說法,說《消失的她》吃話題紅利,《孤注一擲》吃話題紅利。言外之意,這些電影選擇熱點題材是一種投機行為。可是作為一種大眾消費文化產品,電影就應該選擇當下人們最關注的話題。這就是所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陳思誠、寧浩為代表的新一代電影領軍人物已經成長起來了,他們懂藝術、懂市場,知道如何讓電影這種商業藝術品既好看又掙錢。

前幾年我們曾經非常眼熱隔壁韓國出了很多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從目前看,新一代影人的選題眼光已經很成熟。剩下的就是整個行業技術上不斷打磨精進,早日達到作品藝術與商業兼具的表達。

這個暑假國產電影打敗了好萊塢諸多大片,拿出了《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八角籠中》還有馬上到來的《我經過風景》這些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還有《封神榜第一部》、《長安三萬里》這樣優秀的反映傳統文化題材的電影。在目前百業齊喑的情況下,拿出一個漂亮的暑期檔成績檔。

不得不說,中國電影人好樣的!中國電影好樣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67d07d6c4ca2551c5c528c59585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