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大紅臉,是怎麼回事?

2023-10-10     科普中國

原標題:動不動就大紅臉,是怎麼回事?

相信不少人會有這種體驗——臉頰動不動就容易泛紅,像個大紅臉,並且還可能有瘙癢、刺痛、火辣辣的感覺,感覺皮膚很敏感,很多東西都可能會加重這種情況,要麼是曬太陽,要麼是用某些護膚品和化妝品,甚至是單純的悶熱環境。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如果有上面的這種情況,那有可能就是患上了「敏感性皮膚」。

1.什麼是敏感性皮膚?

所謂的敏感性皮膚,專門指的就是皮膚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會反應過度,也就是很「敏感」。這些特殊情況可能是物理刺激、化學物質作用或精神因素,而敏感的表現就是皮膚容易發紅、發燙,可能還有皮屑、紅血絲等改變,另外,主觀感覺可能是火辣辣的,痒痒的,刺痛的,或者緊繃著的。

從本質上來說,敏感性皮膚主要是存在皮膚屏障功能受損,這時,皮膚對不良刺激的反應性會增強,隨之引起皮膚免疫炎症,最終引發敏感性皮膚。

這個問題首次是1970年提出來的,近些年已經特別常見了,國內國外都是如此。調查顯示,有敏感性皮膚的女性明顯多於男性,美洲女性為22.3%到50.9%,亞洲女性為40%到55.98%,而我國女性約為36.1%。換句話說,我國平均每3名女性,就有1名有敏感性皮膚。

2.為什麼敏感性皮膚這麼普遍?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女同胞出現敏感性皮膚?總結起來,原因真的很多,並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

一方面,可能是個體因素、內在因素,比如說遺傳、年齡和精神因素等。因為曾經有研究表明,敏感性皮膚與遺傳有關係,年輕人發病率高於老年人,精神壓力可釋放特殊的神經肽,繼而引發敏感性皮膚。

另一方面,還可能和諸多外在因素有關係,這些因素可能會引起或者加重敏感性皮膚。其中物理因素包括日曬、季節交替、溫度變化、衣物材質;化學因素包括護膚品、化妝品、清潔用品、消毒產品或者室內室外的空氣污染物;有的是治療因素,比如外用刺激性的藥品、長期大量外用糖皮質激素等等。

心理因素方面,像壓力、抑鬱、情緒化,都有可能誘發或加重敏感性皮膚。

除此之外,還有的敏感性皮膚是因為別的皮膚疾病引起來的,比如說玫瑰痤瘡、痤瘡、特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等。

具體到個人的話,就可能是某個或某幾個因素為主。所以,每個人的應對方式會有所差別,需要自己結合實際情況多多總結。

3.懷疑敏感性皮膚,該怎麼做?

第一步是需要進一步核實,看是不是敏感性皮膚。

一般來說,還是要找皮膚科醫生協助判斷。醫生一般會評估2個方面,一個是敏感性皮膚的主觀的症狀,基本是受到物理、化學、精神或疾病等因素影響後,皮膚出現不同程度的灼熱、刺痛、瘙癢、緊繃等主觀表現,可能會持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另一個是評估客觀的體徵,敏感性皮膚的外觀有可能基本正常,但也有部分人的面部皮膚會出現成片或瀰漫的紅疹、紅血絲,還可以伴隨有皮膚乾燥、細小皮屑等改變。

這裡還要強調一點,雖然面部是敏感性皮膚最常出現的部位,但其他部位也可以有敏感性皮膚,包括手、頭皮、腳、脖子和背等部位。

初步考慮為敏感性皮膚後,還需要評估有沒有其他引起敏感性皮膚的皮膚疾病,比如上面提到的玫瑰痤瘡、痤瘡、特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這方面過於專業了,需要醫生來做鑑別。如果醫生判斷有其他的皮膚病,那麼就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不要只著眼在敏感性皮膚。

4.敏感性皮膚的居家護理技巧

不管是哪一種敏感性皮膚,護理都是很重要的緩解,也是控制敏感狀態的基礎操作。做好護理後,有助於修復皮膚屏障、降低敏感性(反應性)、控制炎症反應,甚至能夠慢慢地提高皮膚的耐受性。

護理上,首先是總結容易引發或者加重敏感性皮膚的因素,然後儘量避免。常見一些不利因素有日曬、辛辣食物、喝酒、情緒波動、密閉環境、炎熱環境、刺激性的護膚品或化妝品。

平時可以優先考慮精簡護膚法則,也就是3個基本原則——溫和清潔、加強保濕、充分防曬。清潔的產品選擇弱酸性或中心的介面產品;保濕可以選擇靠譜大品牌的霜、乳或露,儘量不含香精、酒精、防腐劑等成分;防曬方面最好是避免日曬、物理遮擋和塗抹防曬霜聯合起來。

再一個是調節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治療預期,保持耐心,樹立信心,讓皮膚維持在一個比較良好的狀態。

最後,如果護理後沒有改善跡象,甚至越來越嚴重、發作越來越頻繁,請記得及時看醫生。

文章由科普中國-星空計劃(創作培育)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作者:唐教清 皮膚科主治醫師 醫學博士 科普作者

審核:程芳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醫院 皮膚科 主任醫師

來源: 星空計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6635384b30f6b55fcc372cee2dc18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