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那本書是我第一次見到就完整且認真的看完,然後再幾乎沒翻開過的,我馬上想到的就是《郭氏元經》。這本晉代的陰陽五行典籍,是愛好者必須要看,且看後幾乎不會忘記的典籍。(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於《郭氏元經》這本書可能很多人沒聽過,但只要熟悉《三命通會》的人肯定知道《元白經》這本書。根據我的考證,《三命通會》等書中所寫的《元白經》就是《郭氏元經》。至於為什麼後人把《郭氏元經》叫做《元白經》,是因為該書的核心「三元九星」(上中下三元,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共九星)以「白星」為首。
《郭氏元經》是晉代郭璞所做,但該書的價值遠不在此,因為該書的理論並非郭璞首創,而是集晉代以前陰陽學家的大成,我們在該書中可以略窺晉代以前陰陽五行的學術成果。因為我的學識淺薄,所以不知道在《郭氏元經》之前是否還有類似的更完整的陰陽五行典籍,如果有也請大家幫忙推薦給我下。也就是說,《郭氏元經》其實是類似於《三命通會》這種合集,只是郭璞將其總結歸納為八十一篇,更加方便大家查閱而已。現在很少有單獨出版的《郭氏元經》,而是將其包含在《陰陽五要奇書》中一起出版。
可以說,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它的價值。我們目前幾個主流的術數門派,堪輿學可以在其中尋到「飛星」的理論源頭,命理學可以在其中得知祿馬神煞推算方法和使用,以及四庫(甚至藏干)的來源,而命理學的分支紫微斗數更可以在其中看到九星吉凶的判斷。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其中得知「三元九運」和黑黃道的推算方法,等等。
有人說,讀了《郭氏元經》的人會更低調,為什麼?因為當我們覺得自己所學似乎已經超越他人,或學到了他人所未掌握的知識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只要我們一翻開《郭氏元經》,就會發現我們並非掌握了新的知識,只是「複習」了古人的知識而已。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有「猛然驚醒」之感,知道自己所學之局限,古人之大能。
說到這裡,有人也許會問了:既然《郭氏元經》這麼好,你為什麼只讀一遍就將其束之高閣了呢?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這本書大部分內容都非常易懂,看完一遍基本就理解了,所以無需看第二遍。而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該書中除了簡單的部分,複雜的部分翻多少遍也還是記不住,比如「吊替」、「九宮飛星」、「天定卦」等等,每次看都跟第一遍看差不多——這部分內容實在太難記,而我實際中不怎麼使用,所以就沒必要再看。
郭璞被陰陽五行學家尊為鼻祖,可見其理論根基。當然,更早的鼻祖其實是鄒衍,可惜的是鄒衍的著作已經全部遺失而不可見,實在讓人遺憾,但看郭璞著作,或可窺鄒衍之術於一端,也堪快慰。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謝謝大家!
文|西風獨醉 探討命理藝術,弘揚傳統文化(請大家關注我,和我探討命理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63eacaf0a97805e1d4298239592cc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