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生活已不再像以前食不果腹,或者只是追求溫飽那樣簡單了,酒足飯飽是常態,尤其晚上還時不時地去宵夜,肥甘厚膩的東西吃多了,加上平時又缺乏運動,長胖又成了常態,放在現代來說就是三高,以前這類人叫做膏粱之人。
中醫上還有句話叫做胖人多痰,痰在體內待久了,它既可以是病理產物,又會變成病因,造成其他的疾病。
每個典型的病,都有它相應的方子進行治療。《醫方集解》記載:「治痰通用二陳。」意思就是說因痰而致的病症都可以用二陳湯來治療。名醫盛文紀就曾治療過這樣一例疾病。
據《名醫類案》記載,吳地有一位訓導,突然覺得頭疼,而且有發熱惡寒的症狀,最開始當做外感病治療,後來又有醫生把此病當做風邪侵襲治療,有熱便退熱,見病人頭痛便止痛,但症狀不輕反而加重,後來又換了個醫生,把此病當做氣虛治療,病情越來越重,最後到了人事不省、飲食不進的地步。後經人介紹找到了盛文紀。
盛文紀到後診察了一番,然後又了解了生病以來的診療經過後對其家人說道:「病人幾次差點因為誤治而丟掉性命啊。他的病症原本是因為『痰裹食』而發,之前的醫生並沒有追尋疾病發作的病因,都是見熱退熱,見痛止痛,差點釀成了大錯,應當先去其滯。」
於是便開了二陳湯,並加了一味大黃。叫病人的家屬,趕快去抓藥煎藥,讓人連續給他喂藥直到晚上。到了晚上病人左眼略微動了動,這說明病人郁滯的肝氣略微疏散了些,只要病人大泄便有生還的可能。
到了半夜時分,病人腹中突然出現了腸鳴聲,左眼果然睜開了,後來病人又泄了許多污穢物,有的就像卵狀物,用竹刀剖開卵狀物,即可看見裡面的東西是痰包裹的麵食。
由此可見,病人的種種症狀都是因為痰裹食所導致的,如果不細心追究病因的話,根本沒法知道病人的真正病因。排完後,病人便感覺渾身輕鬆,感覺身上的鬱結之氣已經疏散,身體內的津液也得以流通。沒過多久就想吃東西。
這一病例在當時許多醫者中流傳,每逢遇到盛文紀便問他是如何得知訓導此次患病是因為「痰裹食」。
盛文紀總會不厭其煩地解釋到:「訓導是北方人,長期居住在吳地,北方人喜歡飲酒吃麵食,吳地的潮濕氣候和長期飲酒均能助濕,濕能傷脾,脾為後天之本,脾土一虧,則百病交作,有這樣的病便需要服用這樣的藥,還有什麼值得疑問的。」問的人每每聽後,便對盛文紀讚賞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