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里,唐僧領著孫悟空豬八戒等徒弟,從東土大唐一路出發,欲往西天取經。一路上遇到無數豺狼虎豹、魑魅魍魎,也遇到了很多國王。
烏雞國,現處於新疆境內,在唐朝時代,是大唐的附屬國。今天講的就是這個烏雞國。話說烏雞國國王是一位體恤百姓的明君,不料天有不測風雲,這烏雞國不知為何,連續數月不降一滴雨。這地方本就乾旱少雨,現在猶如火上澆油,大地龜裂、寸草不生,很多百姓都餓死了。
為了求雨,烏雞國國王沐浴更衣,徹夜虔誠禱告,不料旱災更甚,烏雞國竟長達三年無風無雨,整個國度陷入恐慌,百姓餓死的不計其數。就在烏雞國瀕臨滅亡之時,一日突然來了一位道士,自稱全真教派。此道士果然名不虛傳,竟會呼風喚雨,想什麼時辰下雨就什麼時辰下雨;要下幾寸雨,都拿捏得不差絲毫。從此,烏雞國又迎來了春天,在這全真道士的幫助下,一度風調雨順,百姓們從此安居樂業。
烏雞國國王為了答謝道士,與他結為異性兄弟,同吃同睡形影不離,如此兩年時間。一年春天,那道士與國王在後花園賞景,那道士忽然指著一口水井詫異不已,而國王也果真見井口散發著一陣陣金光,恐怕有什麼奇珍異寶掉在井內?當國王趴在井沿旁定睛觀看之時,那全鎮道士猛然將國王一推,待國王跌入井內,用一塊巨石壓住井口,搖身一變,變成烏雞國國王的樣貌,無論身形、神態都惟妙惟肖。
從此,這妖道做了烏雞國國王,朝中文武百官及後宮三千佳麗都臣服其下。國家在妖道的管理之下,依舊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快樂總是短暫的,這妖道的國王生活忽被唐僧打亂。原來那真國王化為鬼魂找到了唐三藏,在其悽慘的哭訴下,唐僧決定揭穿妖道的身份,於是安排大徒弟孫悟空及豬八戒處理此事。
孫悟空機敏睿智,先是聯繫了烏雞國國王的太子,將事情的真相告訴了他。太子疑惑之下,火速回宮,向其生母了解國王的起居情況是否異常。且看原文怎麼說--
太子叩頭道:「母親,我問你:即位登龍是那個?稱孤道寡果何人?」娘娘聞言道:「這孩兒發風了!做皇帝的是你父王,你問怎的?」太子道:「母親,我問你三年前夫妻宮裡之事與後三年恩愛同否,如何?」娘娘才喝退左右,淚眼低聲道:「這樁事,孩兒不問,我到九泉之下,也不得明白。既問時,聽我說:三載之前溫又暖,三年之後冷如冰。枕邊切切將言問,他說老邁身衰事不興!」
原來,這烏雞國國王三年前與娘娘是蜂狂蝶亂,不料三年後的如今卻成了冷淡。那假烏雞國國王怎麼說的呢?推辭是年老體衰,已經沒了體力了。那果真如此嗎?當孫悟空及豬八戒揭露出其真虛假身份,要被孫悟空一棍子打死之時,突然天上一片祥雲飄來,原來竟是文殊菩薩,菩薩厲聲叫道:「孫悟空,且休下手!」
文殊菩薩取出照妖鏡,那妖道立即現出原形,原來是一頭青毛獅子,喚作獅猁王。這獅猁王是文殊菩薩的坐騎,文殊菩薩要帶它回天庭。這下孫悟空不答應了,說這妖怪在這烏雞國三年時間裡害了多少人,就這樣放它走?你看文殊菩薩怎麼說--菩薩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後,這三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何害人之有?」
豬八戒聽了也不高興了:「菩薩你說它沒害人,這妖精雖然沒有睡娘娘,可三宮六院那麼多妃子,每日與它同起同睡三年有餘,玷污了多少人?這也不叫做害人麼?」可見,豬八戒的腦筋在這方面也是轉的特別快,孫悟空一聽這呆子的說辭也頗為贊同,不料文殊菩薩卻哈哈大笑起來。
就在豬八戒與孫悟空納悶的時候,文殊菩薩又道:他污不得,他是個扇了的獅子。」八戒聞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笑道:這妖精真箇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了!
原來呀,這獅猁王下面早就被文殊菩薩給割了,所以怪不得這三年君王生活里,從不見他步入後宮。豬八戒這呆子還偏偏不相信,走到獅猁王近前,摸了一把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來了!
這就是西遊記里唯一不進後宮的國王,各位怎麼看?關注金寶,下一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