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芳官的耳飾為何一大一小,有何寓意?

2023-06-27     少讀紅樓

原標題:紅樓夢:芳官的耳飾為何一大一小,有何寓意?

在我國的傳統美學中,特別注重對稱之美。對稱之美,在我們的生活、建築、園林設計、文藝創作中,隨處可見,我們也對這種美心甚悅之。當然,這中間,最重要的還是,我們人體的各個部位,同樣體現了對稱之美,所以,我們自然而然,也就推己及物,熱愛並動手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對稱之美了。

不過,大千世界,美是沒有統一標準的,美是千變萬化的,有對稱之美,自然也有非對稱之美。

所謂對稱之美,最通俗的理解不過是,以一個點或一條線為中心,兩邊的設計完全一致,以達到事物協調、統一、平衡之美感。在文學創作中,古人尤其注重對稱之美,《文心雕龍》里說,「夫心生文辭,運載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史通》也說,「對語儷辭,盛行於俗」。

由此可見,對稱之美,在文學創作中,是如何受歡迎了。

但是美不是千篇一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對稱美為主導的古代美學界,非對稱之美,同樣有自己的一隅之地,且在各行各業,生生不息。

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中學語文課本里,葉聖陶老先生在《蘇州園林》里那句話:「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這說的是蘇州園林的園林設計非對稱美學觀,所以我們進入蘇州園林,見不到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還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

園林設計如此,文學創作是否也有這樣的大膽突破對稱美的創新?

答案是肯定的。

讓我們來看一段《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對戲子芳官的一段外貌描寫:「右耳眼內只塞著米粒大小的一個小玉塞子,左耳上單帶著一個白果大小的硬紅鑲金大墜子,越顯的面如滿月猶白,眼如秋水還清。」

在本回里,作者對芳官的外貌和服飾,都有大段詳細描寫,若我們只是草草讀過,則辜負了作者的一番苦心。

這裡,我們單單只是從非對稱之美的角度,來對芳官的耳飾進行分析。

說到女子佩戴耳環耳墜耳塞之類耳飾,我們第一反應當然就是,兩邊耳朵一邊一個一模一樣的,來體現對稱平衡之美,有人甚至認為,一邊一個耳環或耳墜,會讓女子走起路來,更加端莊優雅,步伐端正,不至於往左或往右傾斜,亦不至於風風火火,失了大家閨秀風範。

東漢劉熙的《釋名》里說:「穿耳施珠曰『璫』,興於蠻夷,盛於華夏。」

可見,女子佩戴耳環耳墜等,在我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且以前的耳飾名字叫作「璫」。所以,《孔雀東南飛》里劉蘭芝的耳飾是:「耳著明月璫」,《洛神賦》里,人神分別時贈送的禮物也是「獻江南之明璫。」

這裡說的耳飾都是一邊戴一個的,我們很難想像,知書達理、端莊優雅的劉蘭芝,一邊耳朵戴著明月璫,一邊又什麼都不戴的樣子。

在《紅樓夢》里,即使是放蕩不羈、性格潑辣、敢愛敢恨的尤三姐,戴起耳墜來,也是規規矩矩一邊一個一模一樣的:「忽起忽坐,忽喜忽嗔,沒半刻斯文,兩個墜子就和打鞦韆一般。燈光之下,越顯得柳眉籠翠,檀口含丹。」

可是,到了芳官這裡,可就讓我們大開眼界了。在這一天的大聚會中,她穿著褲裝,以褲腿示人,類似於我們今天穿了個睡衣就跑去參加Party一般,已經夠讓人大跌眼鏡了,結果,她戴個耳環,還一邊一個不一樣的,一個大一個小,更是要直接驚掉我們的下巴。

我們來細看芳官的耳飾。首先,她戴在耳邊的耳飾,不是同一種類的耳飾,右耳是玉塞子,左耳是紅耳墜;其次,顏色還不一樣,一個是玉色,一個是鑲金紅;最後,大小也不一樣,一個是米粒大小,一個是白果大小。真是大膽新穎、別出心裁,直接走在引領大觀園美妝界的時尚最前沿。

芳官右耳的這個玉塞子,是塞於耳內的,類似於古代帝王的「充耳」(表示帝王塞住耳朵,不偏聽偏信),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類似我們今天的藍牙耳機。左耳戴的則是普通女孩都會一左一右戴在耳邊的紅耳墜。

為何芳官敢這般標新立異不懼流俗地打扮自己?因為她女伶的身份,以及張揚浮誇的性格,都讓這般極富個性的打扮,非芳官莫屬,一如她的直接以褲裝示人。其次,這種看似另類時尚的打扮,對芳官的容貌無疑是加分的——「越顯得面如滿月猶白,眼如秋水還清。」

為何會有這樣的效果?因為這種小處非對稱的處理,會愈加渲染烘托出五官的對稱之美,一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突出體現了小說作者突破常規、活潑靈動的辯證美學觀。

回到小說人物中,這種裝扮,又體現了芳官的不拘小節、隨性洒脫、豪放不羈,一如小姐中的史湘雲。

「若是晚上吃酒,不許教人管著我,我要盡力吃夠了才罷。我先在家裡,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如今學了這勞什子,他們說怕壞嗓子,這幾年也沒聞見。乘今兒我是要開齋了。」(第62回)

小說里,芳官的「輕狂樣兒」,很多人是看不慣的,一如低配版的晴雯。可是,芳官對待不公正待遇的大膽反抗精神,又讓我們為之深深敬佩汗顏。她與乾娘大鬧一場,與趙姨娘公然對打,性格里的滿腔正義、不畏強權、倔強不屈服,儼然是又一個女英豪。

只是可惜,芳官在抄檢大觀園時,最終選擇跟隨水月庵的智通出家而去,她以為自己從此跳脫擾攘紅塵,卻怎知,不過是從一個火坑,跳進另一個火坑。悲夫!

而在大觀園女孩子們最後一次大型聚會中,芳官一左一右佩戴的鮮艷奪目的玉塞耳墜,猶如兩道耀眼的光,照進後世無數讀者的眉間心上。

作者:午夢堂主,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50e84ab9d69fa8c03668c67828b10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