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天行道?臭不要臉!吳用為什麼倒向宋江?因為他們一樣惡毒

2023-11-18     郭哥文化

原標題:替天行道?臭不要臉!吳用為什麼倒向宋江?因為他們一樣惡毒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中寫:盧俊義追趕朱仝、雷橫來到梁山,兩個好漢都不見了。抬頭看時,只見一面杏黃色大旗迎風招展,上面繡著「替天行道」四個大字,紅羅銷金傘下蓋著宋江,左邊是吳用,右邊是公孫勝,這是「替天行道」旗第一次出場。

七十一回中寫梁山英雄排座次,掛上「忠義堂」、「斷金亭」牌額,立起「替天行道」杏黃旗,這是這面旗幟正式作為梁山的行動綱領出現。

眾所周知,宋江是梁山的第三代首領,第一代首領是「白衣秀士」王倫,他雖然是個讀聖賢書的人,卻胸無大志,嫉賢妒能,濫殺無辜,林衝上山時就被他要求「納投名狀」。

第二代首領是晁蓋,他帶著兄弟們上山時,王倫依然採用對待林沖的方法,要送他們離開。這時,吳用設計鼓動林衝殺了王倫,晁蓋被眾人推舉為新首領。

後來,宋江在岳陽樓題反詩被抓,梁山好漢一同劫了江州法場,宋江這才免於一死。再到後來,晁蓋戰死鰲市頭,宋江順理成章地坐上了頭把交椅,成為梁山的第三代首領。

其實,早在晁蓋死之前,宋江就已經成為實質上的首領了,這一點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來。

比如,梁山的好漢們三打祝家莊,打高唐州,打青州,大鬧西嶽華山等等戰役中,宋江都是以統一的理由申請出戰的:哥哥是首領,我替哥哥去一趟。

仔細閱讀原著就會發現,晁蓋被架空是從吳用「反水」開始的。吳用本來就是晁蓋的死黨,有過命的交情。作為梁山的首席大管家和參謀長,吳用的一舉一動都能決定大勢走向。

在吳用眼裡,晁蓋只是個講義氣的江湖大哥,只想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沒有更高的志向,不過,宋江就完全不同了。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中,大將呼延灼被捉到山上,宋江對他說:

「見今宋江暫居水泊,專待朝廷招安,盡忠竭力報國,非敢貪財好殺,行不仁不義之事。」

這就很能表明他的心意,他上梁山只是暫時的,最終還是要走到儒家那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路上去。事實上,這並不是宋江第一次表示自己想要被招安,早在三十二回中,宋江就對武松說過類似的話。

吳用畢竟是個讀書人,是個有理想,有追求的謀士,怎麼可能甘心落草為寇呢?在宋江和晁蓋之間,他當然會選擇宋江。更重要的是,宋江打著「替天行道」的名號,做起事來卻心狠手辣,喪盡天良,吳用認為,這才是梟雄該有的樣子,跟著這樣的人才能成大事。

《水滸傳》中,宋江做了很多缺德事,但最缺德的要數李逵斧劈小衙內了。為了賺朱仝上山,他不惜派李逵去砍殺「粉雕玉琢,天真可愛」的四歲孩童。後來,宋江親自對朱仝解釋過:

「前者殺了小衙內,不幹李逵之事;卻是軍師吳學究因請兄長不肯上山,一時定的計策。」

這件事雖然策劃者是吳用,實施者是李逵,但拍板定下的只能是宋江。

在盧俊義、秦明上山時,這兩人的計策也一樣毒辣,稱為卑鄙無恥一點也不為過。

宋江作為首領,很懂得做表面文章,取得百姓的支持。在攻下城池之後,往往約束手下人馬,禁止哄搶民間財物,還會把府庫里的財物拿出來分給百姓。不過,吳用卻不是這樣的人。

攻打大名府時,宋江生病無法親自前去,就派吳用代替自己。城池攻破之後,吳用放縱手下在城裡燒殺搶掠,連劊子手蔡福都看不下去,帶著柴進央求吳用,吳用這才振臂一呼,梁山眾人終於停下了殺戮。可見,吳用對手下士兵有絕對的控制權,他不想制止,只是不想制止而已。這個人的心思歹毒可見一斑。

最終,在數次打敗朝廷軍隊之後,宋江的招安夢想終於實現,帶著手下的弟兄們戴上烏紗做了官,衣錦還鄉。可是,最終等待他們的卻是毒酒一杯。

正所謂壞事做盡為招安,終誤了卿卿性命。宋江吳用死不足惜,只是可憐了那些死得不明不白的好漢,可憐了那些喪生梁山屠刀下的無辜百姓。宋江的一場黃粱美夢,最終化作三尺墓穴,一捧黃土。所謂「替天行道」,不過是追名逐利的藉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490c1e0238381afc27d4355f66c37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