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數字化轉型發展大會暨首屆數字原生大會在京召開

2023-09-18   InfoQ

原標題:2023 數字化轉型發展大會暨首屆數字原生大會在京召開

2023 年 9 月 13 日 -14 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和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聯合主辦的「2 023 數字化轉型發展大會暨首屆數字原生大會」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以「數跨新階 原生新紀」為主題,成立數字原生推進方陣(DNA),發布何寶宏博士新書《數字原生》,公布第二屆「鼎新杯」數字化轉型應用大賽案例結果,公布 2023 年上半年政企數字化轉型最新評估結果。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政策標準處處長陸洋、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中國通信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中新、國務院國資委信息中心原主任王緒君、中國信通院院長余曉暉出席會議並致辭。開幕式由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主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

政策標準處處長陸洋致辭

陸洋表示,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能,當前,我國數字化轉型發展頂層政策環境持續優化、基礎設施水平加快提升、產業生態體系不斷完善。未來建議一是提升數字基建質量,二是加快核心技術突破,三是強化標準規範建設。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

聞庫致辭

聞庫表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正不斷擴大,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作用。數字經濟的頂層政策環境不斷完善,技術創新活力不斷並發,產業模式不斷創新,轉型標準體系不斷完善。他建議,一是加速推進數字化政策的精準落地,二是大力促進多領域企業的交流與合作, 三是充分發揮標準的牽引作用。

中國通信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趙中新致辭

趙中新表示,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旋律,打造一批存在推廣應用價值的數字化轉型應用案例具有重要意義。應繼續加大「鼎新杯」案例徵集活動宣傳推廣,推動轉型走深走實。展望未來,他認為一是持續推進信息通信行業賦能社會數字化轉型發展,二是持續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強化賦能其他行業產供銷協同。

國務院國資委信息中心原主任

王緒君致辭

王緒君表示,近年來國有企業持續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數字化轉型工作體制基本形成,新技術深化創新攻關,數位技術服務能力有序提升。他建議,一是持續優化政策環境,二是切實推動標準建設,三是持續打造行業數字化轉型示範樣本。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

余曉暉致辭

余曉暉表示,數字化轉型與過去幾十年已然發生的全球信息化浪潮一脈相承,都是信息通信技術驅動的範式變革,但又呈現全面互聯、數據驅動、軟體定義、平台支撐、全局智能等新的特徵,而數字原生成為數字化的新階段和重要方向。他提到,預計未來幾年,數字化轉型模式與價值將更為清晰,數字化轉型的生產方式、業務形態、產業組織方式、商業模式、創新範式、技術架構都將發生轉變。

數字原生推進方陣(DNA)成立儀式

數字經濟時代,一批具備「數字原生」基因的企業和組織應運而生,它們將數字思維、數位技術融入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通過「數字原生」理念,重塑企業文化、組織架構、技術能力和經營模式,實現核心價值提升與商業模式創新。為促進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讓更多傳統企業理解「數字原生」理念,中國信通院聯合產業各方,正式發起成立「數字原生推進方陣(DNA)」,搭建數字原生企業對話平台,推動數字原生理念發展。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執委安筱鵬主旨演講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執委安筱鵬發表題為《什麼是數字原生?》的主旨演講,剖析了數字原生出現的機理機制,並指出,數字原生企業的四個特徵,即數字原生 = 客戶運營商 + 數據運營商 + 進化型組織 + 長在雲端。安筱鵬指出數字原生的關鍵在於構建基於數位技術底座的業務架構和組織架構,打造扁平化協同的進化型組織。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

何寶宏博士主題演講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博士發表題為《轉型的終點:數字原生》的主題演講,從技術應用的生命周期,電力化轉型與原生的視角切入,圍繞軟體、數據、算力、AI、Web3、元宇宙等技術和應用展開,深入分析了數字原生正在和即將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描繪了數字原生時代的場景,為更多企業和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制定面向數字原生時代的戰略規劃提供了參考。

《數字原生》新書發布儀式

大會舉行了何寶宏所長《數字原生》新書發布儀式。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中譯出版社社長喬衛兵、副總編輯劉永淳,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共同出席新書發布環節。

大會正式公布第二屆「鼎新杯」數字化轉型應用大賽標杆案例。本次「鼎新杯」數字化轉型應用大賽以「數字揚帆,鼎新引領」為主題,設置了 6 大方向 16 個賽道,遴選和展示了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數字化轉型應用案例,為促進數位技術與業務融合創新,加速產業數字化發展,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大會發布了2023 年上半年政企數字化轉型 IOMM 最新評估結果,涵蓋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政府、雲邊端數字化三大類評估體系。

央國企高質量數字化發展賦能計劃啟動儀式

會上,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中國電信集團政企信息服務事業群處長高揚、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客戶服務部總經理王濤、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振坤、阿里雲智能集團戰略發展副總裁逢孝鋼、華為雲央國企行業總經理龔岳院、騰訊雲能源行業副總經理吳麗穎、浪潮雲企業雲事業部副總經理練飛、百度智能雲產業發展生態合作總監石喬共同啟動「央國企高質量數字化發展賦能計劃」,旨在為央國企高質量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和實際落地指導,同時整合行業優質賦能資源,形成推動央國企數字化轉型落地的有效方案。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

栗蔚發表演講

會上,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發表題為《中國數字化轉型數實融合 IOMM 綜合指數(2023 年)》的演講。她表示隨著國家戰略的高度重視以及數字經濟規模再創新高,數實融合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任務。中國信通院聚焦數實融合,深入研究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以及典型行業的地域特徵,得出數實融合 IOMM 綜合指數,為進一步揭示數實融合發展趨勢,評價我國重點行業及其代表性企業的數字化發展水平、轉型成效提供了有益參考。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

政企數字化轉型部主任徐恩慶發表演講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政企數字化轉型部主任徐恩慶帶來《以 IOMM 方法論推動政企數字化轉型》主題分享。徐恩慶指出,數字化轉型正在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數實融合已成為國家重點戰略之一,中國信通院深入研究數字化轉型趨勢及方法論,形成了覆蓋企業整體轉型、業務數字化、數字化平台、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政府、信創等的數字化轉型方法論體系,並通過構建產業平台、標準評估等為推進我國數字化發展持續賦能。

發布儀式

會上還發布了多項企業數字化、數字政府、政企信創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流程挖掘行業發展報告(2023)》、《低代碼無代碼產業圖譜》、《組裝式發展白皮書》、《數字化供應鏈賦能產業鏈韌性協同發展(2023)》報告、《汽車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一城一雲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白皮書》、《政務大模型建設路徑及評價體系研究報告》、《數字政府建設與發展研究報告(2023 年)》、《音視頻媒體處理平台技術能力要求》,啟動了《企業流程治理研究報告(2023)》、組裝式系列標準、SEPT 信創標準化評估平台、信創 ERP 質效提升專項計劃,並進行了數字政府簽約儀式。

先鋒人物結果公布

大會公布了 2023 企業數字化發展共建共享平台(EDCC)先鋒人物、2023 數字政府建設賦能計劃先鋒人物。

主題演講環節

大會同時邀請了產業各方嘉賓發表精彩演講。上午環節,招商局集團數字化中心技術管理處處長山金孝發表《數字化助力構建「兩條曲線」,推動「三次創業」》主題演講;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全渠道運營中心總經理助理魏丫丫發表《指針:中國電信新零售數字化實踐》主題演講;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華為雲城市雲總經理趙永明發表《一城一雲,共助城市數字化「智理」》主題演講;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數字化部總監杜宇發表《創新基因謀發展,轉型升級譜新篇——中國聯通數字化轉型與創新實踐》主題演講;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金蝶中國北京研發中心總經理汪東海發表《築夢蒼穹, 智啟未來》主題演講。

大會下午環節,北京神州泰岳軟體股份有限公司運營商 BG 產品副總裁兼數字化運營事業部總經理劉鵬發表《躍升數字化生產力,領航 ICT 運營管理新範式》主題演講,長城汽車 IDC 產品總監張松發表《長城汽車採用 PBC 組裝式架構搭建新一代業務中台》主題演講,宿遷市大數據中心數據應用處處長周曉莉發表《宿遷市雲數融合創新賦能數字政府建設》主題演講,中國銀行軟體中心高級經理伊純發表《銀行數字化轉型應用實踐探索與討論》主題演講,中國移動雲能力中心 / 中移(蘇州)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雲原生負責人李莉發表《移動雲星羅雲原生底座,構建數字原生新基礎設施》主題演講,北京北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春鳳發表《數據驅動的學習型智慧建築大腦 ——北投大廈項目》主題演講,重慶市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羅克發表《數字化變革下的協同與創新》主題演講。

「2023 數字化轉型發展大會暨首屆數字原生大會」歷時兩天,圍繞數字化轉型發展多個熱點議題和前沿領域展開深入討論,設立 11 個主題分論壇,包括: 數字原生、雲上數字政府、央國企信創與信創產業發展、大模型時代智慧政務發展新機遇、政務信創、信創 ERP 與經營管理數字化、數字化流程變革創新、企業數字化能力智慧運營、數字化安全生產與信創運維實踐、低無代碼與組裝式技術應用、數字基礎設施等,從不同角度、不同應用方向、不同技術特點為參會者呈現數字化轉型發展相關的前沿思維、應用實踐與技術創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