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火出圈就被封殺,又一個頂流作死了

2023-09-05     獨立魚電影

原標題:剛火出圈就被封殺,又一個頂流作死了

又一個頂流網紅,涼涼了。

擁有1200萬粉絲的秀才,突然被封號。

據報道是涉嫌偷稅漏稅。

至今,他本人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秀才的走紅,一開始僅限於短視頻平台的中老年女性用戶

他的視頻都以農村為背景,配上洗腦的流行歌曲,展示自己的招牌捂嘴笑。

而這套視頻又被年輕人當成了樂子,二次創作各種玩梗視頻。

和女網紅一笑傾城並列為中老年土味頂流

由此,秀才正式爆火出圈。

關於秀才的討論中,許多人都提到了中老年女性的情感需求。

甚至不少人惋惜,秀才被封后,阿姨們沒了精神寄託。

但魚叔覺得,這種觀點掩蓋了一個更重要的事實——

「秀才們是精明的獵手。

情感背後,藏著更大的騙局。

而這樣的騙局,還在繼續。

究竟是怎麼回事?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場「詐騙」—

其實,秀才在直播里幾次「露餡

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騙打賞

直播PK時,他的語氣沒了短視頻中的溫柔體貼。

反而十分強硬,一直朝粉絲要禮物。

還伴隨著一首名叫《醫藥費》的歌唱了起來——

「醫藥費,醫藥費,給我醫藥費。」

幸好被一旁的主播「一笑傾城」制止了。

PK輸了,就甩臉色。

不僅揶揄粉絲不給力,抱怨價值千元的禮物不夠分量。

還會把錢形容成「醫藥費」,調侃對面主播。

「我們家給你送的醫藥費都是華子(禮物),你給我送了個飛機,還讓我幹啥。」

據報道,有多名女粉絲被秀才引導打賞了幾十萬元。

那麼,這樣的騙局是怎樣形成的?

第一步,立人設。

在短視頻中,秀才溫柔體貼,真誠表白。

就像平替版靳東。

「從你走進直播間的那一天起,我一直在默默關注著姐。因為我相信一見鍾情,我也知道我們的緣分已經到了。」

讓魚叔想起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里,周潤發飾演的男主潘知常

為了能拉近距離,把自己塑造成老年女性的知己。

會在公園裡唱戲,製造偶遇機會。

還時常引用詩詞,看起來十分文雅。

潘知常特別懂得如何討老年女性的歡心。

會訴說原生家庭的不幸,袒露自己的脆弱和無助,激起別人的同情和保護欲。

還會適時吹捧。

先是挑起話頭,展開關於「美人」和「佳人」的討論。

「佳人喜歡男人有腦子。」

然後,話鋒一轉,稱對方就是佳人。

既誇了自己,又誇了別人。

讓老阿姨徹底淪陷。

第二步,構建親密感

秀才的視頻內容高度同質化。

先是他的招牌動作。

走著走著,突然看鏡頭,然後又羞澀一笑。

然後開始對口型唱歌。

仿佛在跟螢幕外的人對視。

值得注意的是,視頻平台上的合拍和摳圖功能也加強了這種互動感。

用戶只需要導入一張照片或視頻,就可以跟秀才「同框互動」。

甚至可以躺到秀才懷裡,和秀才結婚……

更讓人產生「一對一」的親密錯覺。

在之前的假靳東事件中,也是同樣的套路。

視頻里的假靳東由AI生成,一口一個「姐姐

「親愛的姐姐,我一直給你發信息,你怎麼不回我呀?」

「姐姐,你點一下右邊的愛心和加號,回復我一下可以嗎?」

才讓許多阿姨們信以為真,覺得自己在跟靳東談戀愛。

第三步,設局要錢。

這些人本就居心叵測,沒有真情實感。

等到時機成熟,就開始暴露真實目的。

電影中,潘知常引誘阿姨投資墓地

謊稱墓地十分緊俏,可以輕鬆倒賣賺錢。

這讓阿姨把攢的積蓄全都拿了出來。

同理,秀才以「線上打賞,線下分紅的方式誘導一名粉絲打賞52萬元。

但卻出爾反爾,沒有兌現分紅承諾。

最終,在警方的調解下,只還了幾萬元。

來源:極目新聞,下同

這並不是孤例。

另一名給秀才打賞了8萬的女士表示,秀才還承諾要教她做視頻。

結果也都沒有兌現。

這些受騙女性都去找過秀才本人,試圖把錢款追回。

「大媽奔赴千里見秀才」的新聞,相信很多人都刷到過。

新聞採訪到的秀才同鄉表示,近期有很多來找秀才的粉絲。

她們並不是全都為了「網戀奔現。

相反,許多都是去討債的。

但在最近的討論中,中老年女性的情感需求成了統一的議題。

她們遭欺騙的事實,就這麼被淡化了。

一旦開始索要錢財,騙局便浮出水面了。

而阿姨們也並不像很多人想像得那麼毫無察覺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里,阿姨發現潘知常借了錢後玩失蹤。

她覺得不正常,四處打聽潘知常的下落。

找到潘後,她本想斷絕關係。

但在潘的溫柔攻勢下,最後還是相信了他。

還帶他回家吃飯。

而現實中,不少粉絲明知秀才犯錯被封,但依然站在秀才這一邊,懇求平台不要封殺秀才。

「會等著你的」

阿姨們為什麼會心甘情願地被騙?

首先,是精神上的空虛

電影中斯琴高娃飾演的阿姨,雖然有丈夫、女兒,但活得像個隱形人。

丈夫在家只知道看電視,熟視無睹地讓她包辦了所有家務。

女兒也不願意陪她聊天。

當然,她們會在現實中尋求感情的出口,但往往以失敗告終。

在美劇《性愛自修室》里。

人到中年的妻子會穿上性感睡衣,暗示丈夫。

但卻被拒絕。

「你以為自己還是25歲嗎?」

她們活在妻子、母親的身份里,困於沒有激情的婚姻家庭中。

或許已經這麼過了十幾、幾十年。

「秀才」們的闖入和陪伴,讓她們短暫地逃離現實生活,找到了久違的熱情

其次,是對熟人社會的恐懼

秀才的粉絲大都來自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地區。

尤其是農村、縣城,都是典型的熟人社會。

她們內心的情感需求,說出來一不小心就會成為街坊鄰里的談資。

反而在面對陌生人時,容易敞開心扉。

而相對匿名的網際網路世界,同樣給了她們安全感。

因此,那些留言才會如此直白熱烈。

最後,大數據造成的信息繭房讓她們沉溺其中

人看到什麼,是大數據決定的。

不光視頻,就連評論區也不例外。

就如這兩天網絡流傳的一則視頻。

有網友發現,在同一條情侶吵架的視頻下面,男性和女性用戶看到的評論區是不同的,只能看到各自性別視角的評論。

而放在這些阿姨們身上,也產生了同樣的效力。

她們的首頁,充斥著針對中老年女性的視頻。

一個不小心,就會點進秀才們的直播間。

繼而被大數據判定為此類帳號的受眾。

如果有打賞行為,更會被平台重點標記、加以維護。

可想而知,她們是不容易刷到曝光騙局類的短視頻的。

前段時間那則「72歲奶奶跨省見秀才的新聞就是個例子。

在年輕人那裡,刷到的是針對這種現象的嘲諷玩梗。

但秀才的粉絲們接收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會刷到質疑新聞真實性的視頻,甚至是偽闢謠視頻。

然後得出結論——

老奶奶根本不是秀才粉絲,一切都是有人利用炒作、詆毀秀才。

甚至可能刷不到秀才的負面新聞。

有些粉絲根本不知道近期的事件,一直在問怎麼回事。

因此,很難逃離出陷阱。

秀才們的騙局,不只靠一己之力。

平台作為利益相關者,難辭其咎。

秀才們輕易賺到了錢。

網友們則有了樂子,開始一場整活狂歡。

鬧劇過後,中老年女性群體成為最大輸家。

她們的情感需求依然是被遮蔽的。

既被騙錢,還被嫌棄羞辱。

每當秀才PK快要輸了的時候,阿姨們總是被攻擊的對象。

甚至還被造黃謠

有居心不良之人借阿姨的名義,發各種露骨的留言。

一看就是反串,不是以往秀才粉絲的風格。

但卻又廣為流傳,成了網友們玩梗的素材。

而秀才被封后,越來越多的網紅開始模仿秀才。

就如網友的戲言,「一秀落,萬秀生」。

似乎中老年女性群體的需求得到了重視。

但不難發現,這些網紅們只是跟風蹭流量

一位網紅就現身說法。

每條出鏡拍攝的模仿視頻都會給直播導流兩三萬人。

讓現場觀眾人數會穩定在30萬到60萬之間。

在獵奇的狂歡中,背後的騙局和風險完全被娛樂化了。

甚至變成一種商機。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我們把秀才和中老年女性的慾望掛鉤,只會加重刻板印象。

正中「秀才」們的下懷。

反而與關注中老年情感需求的初衷背道而馳。

而這也暴露出,我們對中老年人的慾望和情感需求的想像多麼匱乏。

仿佛浪漫關係就是全部。

始終離不開性吸引力。

但她們需要的一定是愛情嗎?

採訪中,不只一位秀才粉絲將這種感情定義成姐弟情

自己把他當弟弟和兒子來心疼。」

反而是秀才誤會了。

來源:澎湃新聞

而在現實中,她們都是立體的生命。

也有多種多樣的情感需求和滿足渠道。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里,女主角的鄰居就將貓視為自己的情感寄託。

通過養貓來消解孤獨。

還會打扮自己,不斷嘗試各種新鮮事物。

現實中,蘇敏阿姨則選擇了獨自旅行。

在婚姻中,她一直在照顧家人感受。

每天都如履薄冰。

還被查出患有中度抑鬱。

但這樣的忍讓卻沒有換來應有的尊重和理解。

反而要遭到冷暴力和家暴。

而之後,她選擇學車,自駕出走

這才活出了神采。

對於中老年女性情感需求的討論,本質上是讓我們看到真實、多元的人。

尊重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都擁有追求自我的權利。

如果只用作玩梗嘲笑。

那不是在關注她們的需求,而是在滿足我們自己的獵奇心理。

一個秀才倒下了,還會有下一個秀才興起。

而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給本已弱勢的群體再多加上一層偏見。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39e1ef51dbc82d88e4eb47d801ce4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