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吃雞,誰是第一?

2023-08-11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北方吃雞,誰是第一?

全球每年有超600億只雞被端上餐桌,

它是人類食肉方面的「世界通用語言」,

在中國,更是南北通吃。

南方吃雞的方式豐富多彩,

那麼北方吃雞的「精髓」又何在呢?

可能在西北的戈壁沙漠上,

長途汽車走起的塵煙里;

也可能在東北的白山黑水間,

鋼鐵工廠的火花四濺中;

或者隨著綠皮火車行進,

鏘鏘著已走過整個華北平原......

如果說南方的雞在餐桌上,在笑談中,

那麼北方的雞則在征途上,在江湖間,

今天就來說一說,

北方人吃的雞,哪些已「封神」?

魯、豫

北方人吃雞,

必須先從山東河南講起;

而如果說南方吃雞看廣東,

那麼北方吃雞一定看山東。

(※山東出產體格碩大的壽光雞、色澤紅艷的琅琊雞與黑白斑點的蘆花雞)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在孩子眼中,廣東形似雞腿;

而山東形似雄鷹——

雖然也有很多人覺得山東形似「燒雞」

圖源:廣東政務服務網、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台

全國肉雞養殖排名第一、占比超40%的養殖大省,好客山東無雞不成席——

西有德州扒雞,東有福山燒雞;南有臨沂炒雞、棗莊辣子雞;中間還有濟南黃燜雞遍及全國各地。

粵式白切雞,

淡黃的色澤大多來自於黃梔子。

山東煙台福山燒雞,

紅潤的色澤多來自醬料。

如果廣東用「白切」、「鹽焗」

定下了南方雞「淡黃」的主色

那麼山東則用「黃燜」、「爆炒」

定下了北方雞「醬紅」的基調

淡黃VS醬紅

黃燜雞

「莫愁前路無黃燜,天下誰人不識雞?」

黃燜雞又叫香雞煲,濟南傳統名吃,相傳起源於明朝;及至如今,放眼全國,有蘭州拉麵和沙縣小吃的地方,就有黃燜雞米飯。

黃燜雞翅

黃燜雞的廣譜性極強,無論江浙的」甜「,川湘的「辣」,兩廣的「精緻」,甚至食材禁忌較多的疆藏,都伸縮自如,輕鬆勝任。

但只不過是尋常的醬料蚝油和辣椒,黃燜雞說白了不就是是香菇土豆燉雞嗎?

有人認為,黃燜雞成為「魯菜」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道菜,是一種恥辱」——諸如蔥燒海參、糖醋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個個都是粗中有細、難學難精的功夫菜,也曾占據「滿漢全席」中的一大半。

蔥燒海參

滑動圖片查看更多魯菜種類

所謂的「官府菜」、「宮廷菜」主要就是魯菜——所以,怎能用一道「簡單到簡陋」的黃燜雞,代表泱泱魯菜呢?

是的,濟南大廚絕不答應。

適合入秋食用的「黃燜全雞」

圖源:《中華遺產》2019年09期

繪圖:揚眉

魯菜里的確有一道「黃燜全雞」,但非常講究:「黃」來自伏天曬過的黃豆醬,是為「伏醬」(福將)

整雞出骨,油炸至金黃撈出,另起紅鍋炒香後燜燒至酥軟,淋上花椒油烹香後要趁熱吃。

秋天的雞肥,大口吃雞,大碗喝酒,很有「綠林豪傑」那種大山東氣魄。

黃燜栗子雞

也經常搭配栗子烹制, 製成黃燜栗子雞,這道菜有很多鐵律:一是要用山雞,越烹越香,能配栗子一起酥透;板栗要用泰安的,營養肉甜;還要兩次燉制,雞與栗子間隔擺齊——

炒雞

論炒雞,山東全國第一。

臨沂炒雞

臨沂炒雞棗莊辣子雞兩者相似,味道做法接近。雞肉不汆水,直接大火生炒,大開大闔,雞皮焦香,肉質軟嫩,滿滿醬香。

用煎餅卷著炒雞吃,或配上當地常吃的麵食缸貼子:大火共醬料一色,碳水與蛋白齊飛,「炒雞」好吃!

棗莊辣子雞一般用一年以內的小公雞,放入至少三種辣椒,干辣椒、小米辣、皺皮辣椒,辣味十足,呲溜一口白酒,更是辣意翻倍,酣暢淋漓。

棗莊辣子雞用的是小米辣和皺皮辣椒,

湖南人與長沙人可能覺得「小兒科」,

卻已足夠讓北方人大呼過癮。

兩種炒雞都是下酒神器。人盡皆知不可貪杯,但行至魯南地界,當炒雞的鍋氣一冒,不知不覺就得醉,與其說是炒雞,不如說是真正的「醉雞」;

江浙「醉雞」和福建「醉糟雞」倘若作客山東,瞬間就會明白——糟了,自己成「替身」了!

紹興醉雞,將煮熟的雞浸入以糟鹵,

糟鹵中包含足量花雕,

靜置數小時而成。

離開擅長燜炒的山東,

下面來到「燒雞」的地界,河南。

河南道口燒雞,

將雞肉撕成一縷一縷,

撕一盤就是道下飯神菜。

南方吃雞看廣東,

北方吃雞看山東;

銷量最大在海南,

到了北方是河南。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止2021年末,禽類消費量排行第一的是——海南;而該數據還顯示,北方吃雞第一大省,則是「中原糧倉」——河南。

誠然,單純就吃雞數量而言,

連北方第一的河南也未能擠進全國前十,

前三名「吃雞鐵三角」無疑是海南與兩廣。

河南人用雞製作菜肴,口味居中、恪守傳統,平和適口不刺激是其顯著特點,開封桶子雞、道口燒雞都是豫菜經典,這也和河南本地雞種有關——

河南三大土雞:盧氏雞、固始雞和正陽三黃雞,個體輕小、耐粗飼;雞肉緊實、小巧入味,最適合整雞悶煮。

桶子雞

桶子雞

桶子雞是開封傳統名吃,烹制前不開膛,烹制後雞形「中空如桶」,顧名思義「桶子雞」。雞皮有獨特的脆嫩感(與燒雞軟爛的雞皮相對),雞肉有嚼勁,充滿汁水,吃完口齒留香。

桶子雞選用老母雞,每隻雞要煮兩遍,第一遍煮時側身向上,在熱力作用下雞腹鼓起,形成中空「桶」形;煮到一半放掉雞腹內血水,再從尾部灌入老湯,然後進行第二次燜煮而成。

河南雞的做法,

還廣泛影響了整個中原。

比如,中國「四大名雞」中,符離集燒雞和德州扒雞都是由河南道口燒雞演化而來,又因做法的些許差異以及雞的品種不同,各具風味。

「中國四大名雞」為什麼全在北方?

「四大名雞」分別為

河南安陽滑縣「道口燒雞」;

山東「德州扒雞」;

遼寧錦州「溝幫子熏雞」;

安徽宿州「符離集燒雞」。

(※安徽雖然是南方省份,但宿州地處淮河以北,地理上為北方城市)

符離集燒雞經上色、油炸、滷製,

旺火急攻半小時後

用滷水的餘溫浸燜一夜而成。

圖源:《風味人間》第二季

在中國,鐵路自古至今「北多南少」

而一隻只燒雞隨著火車

很容易就「飛」遍大江南北,

占盡「天時地利」。

看看下面「名雞」們的誕生地點,

全在北方鐵路網的關鍵點上——

山東德州和安徽宿州符離集,位於京滬鐵路線上,當這條線還叫做「津浦鐵路」時,已是全國交通樞紐;

山東棗莊,秋染京滬線

溝幫子所在遼寧錦州,坐落在瀋海鐵路與溝海鐵路交匯處;

錦州晚霞伴夜歸

河南安陽道口鎮,處於道清鐵路和京廣鐵路的交叉點上;

每個鐵路樞紐都是四通八達的「飛雞場」。

四大名雞見證了中國的綠皮火車時代,

也因其騰飛全國。

一百多年來,火車改變著中國,燒雞便於攜帶,能常溫食用,軟爛適口,甚至無需餐具;出眾的賣相和撲鼻的香氣,讓它成為綠皮火車時代的「頭號旅行美食」——

碗裝泡麵,誰與爭鋒,

燒雞一出,莫敢不從。

鏘鏘的鐵軌之上,

「四大名雞」聚齊了「天時地利人和」,

想不出名都難。

1994年綠皮火車影像,

旅客們隔著窗戶接過油滋滋的燒雞。

有人曾這樣回憶從前殷切購買燒雞的一幕,哭笑不得:

「火車靠站,從火車窗口買燒雞,給過錢後,老闆遞過燒雞卻死活不鬆手,然後火車開走了,只留一個雞頭在我手上。」

撕好的符離集燒雞

燒雞肉質軟爛而不脫骨;

扒雞長時間文火慢燜,

既做到軟爛又脫了骨,

所以名字又叫「五香脫骨扒雞」,

入口沒有唐突感;

溝幫子熏雞

而熏雞重「煙火氣」,並不主打酥軟,

口感較燒雞扒雞帶勁兒許多。

老湯燉煮2小時後,

雞身上刷滿一層香油,

放在篦子上燻烤,

撒一把綿白糖後捂上鍋蓋,

煙燻火燎中被賦予棗紅色的「精髓」。

除了溝幫子熏雞外,採用相似做法的,還有內蒙古烏蘭察布的卓資山熏雞,雖不在「四大名雞」之列,卻也是一味由鐵路而興盛的草原名吃。

華 北

京津冀晉蒙

滷煮雞

保定的滷煮雞雖不如驢肉火燒出名,但保定本地人的年夜飯上也少不了它。據說,滷煮雞已有200餘年歷史,清仁宗嘉慶元年(1796年),河間縣果子窪村馬姓回族人,在保定馬號真武廟胡同開設了制賣熟雞的家廚式作坊,漸漸揚名四方。

火鍋雞

既不是鐵獅子,也不是金絲小棗,說起大多數人對滄州的最深印象,其實是——火鍋雞!

滄州火鍋雞

它並不是涮雞肉,而是源於川菜,將雞肉切塊麻辣爆炒,完成後即可置入銅鍋上桌。

一邊下筷搶肉,一邊舉杯飲酒,蘸料必須是蒜泥陳醋,想想那味道腮幫子就會一陣酥癢,吃一口便從舌底處汩汩湧出口水;

吃完雞肉,再用鍋底續水涮菜,辣度適中,北方人基本無障礙拿捏;

寬粉吸滿湯汁,滾豆腐綿軟味足,豆皮青菜加海帶,再配個油酥燒餅,蘸著湯汁愜意火辣,最後亂入一份楊枝甘露何其美哉!

※北京有北京油雞;河北有河北柴雞;你可能聽過「小雞燉蘑菇」,其實河北菜中也有一道名菜叫「柴雞燉蘑菇」,只不過後者的蘑菇較前者所用的榛蘑略有遜色。

西 北

陝甘寧青新

葫蘆雞

去西安,品嘗陝菜,葫蘆雞往往是首選,據說它在唐朝時已出現,被稱為「長安第一味」

葫蘆雞要經三道工序:

清水煮制;煮後加入香料再大火蒸製;最後,將用來上色的梔子拌入玉米澱粉,裹糊油炸而成,肉爛、形整,骨脫;形似葫蘆,蘸各種乾料食用。

※陝西出產陝北雞,肉質細嫩,各種抗性較高,易於飼養,只是體型有大有小。

大盤雞

這是一盤「大西北的鐵漢柔情」

它粗獷大土豆、大雞塊、褲帶粗的麵條、車輪大的搪瓷盤;

它更溫柔:幾十年來,像沙漠戈壁入夜前的一道暖光,多少飢腸轆轆的長途司機被它撫慰過柔腸,甘願對一盤菜都動了真情,誓要把它帶到天涯海角。

西戈壁鎮的土雞;

「中國辣椒之鄉」 安集海鎮的辣椒;

上色用板椒,提辣提香的是辣皮子;

博爾通古鄉的土豆,烏蘭烏蘇鎮的大蔥......

美味在大搪瓷盤裡完成集結。

新疆塔城,辣椒紅了安集海,

衛星目擊萬畝辣椒採收晾曬,

紅綠黃三色也正應了「大盤雞」的色彩。

縱貫南北的312國道,也成了一條「大盤雞之路」:走到山西,它成了「運城大盤雞」,走到河南,它成了「洛陽大盤雞」、「鄭州大盤雞」;地點與菜名一再變換,不變的是人們幸福的口水。

東 北

黑吉遼

小雞燉蘑菇

東北人的鍋里能燉下全世界,而那「世界」的中心,就是「小雞(兒)燉蘑菇」。

誰是東北「四大燉」之首,小雞燉蘑菇和排骨燉豆角可能難分高下——(「四大燉」還包括:豬肉燉粉條、鯰魚燉茄子)

東北人對豆角的愛,是痴狂的。

但「小雞燉蘑菇」勝在那口子至純的「鮮氣兒」,一吸入魂。在東北,「海陸空」隨你「亂燉」,但小雞指定要燉蘑菇,這幾乎是「上天註定」,否則鮮氣頂上不去。

圖源:《風味人間》第二季

榛蘑是為數不多不能進行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之一,炒香後的小笨雞加入泡發蘑菇的水,能激發出榛蘑原本的干香,和笨雞獨特的肉香在鐵鍋中交織翻滾。

這麼香的東西,我也配吃??

而爽利的東北人會跟你說:

啥配不配的,都(dóu)是你的!

雞架

好了,終於到了——

北方人全體起立!

幾乎所有人的味蕾都會為之「痛哭流涕」,

「雞架之城」瀋陽一年吃的雞架能「破億」

「北方吃雞」的幕後大佬

竟然是「棄之可惜」的雞架?

曹操知道會哭死。

圖源:電視劇《三國演義》

雞架出現於公元2000年前後,起初在遼寧省以及周邊地區出現,具體時間地點不可考。

烤出「焦子」,是瀋陽烤雞架好吃的秘訣,油滋滋的外焦里嫩。雞架配老雪,不知聆聽了多少瀋陽人的快樂與哀愁。

除此之外,雞架子可以烤(生烤、熟烤)、烀(少量水,蓋緊鍋蓋,半蒸半煮)、炸、炒。

圖源:紀錄片《宵夜江湖》

最後,最重要的——

雞架的靈魂不在於它有多少肉,

而在於反覆「嗦勒」(吱吱地吮吸),

嗦勒雞架,會使人快樂。

在「雞架」面前,你會深感詞窮,因為只有「嗦勒」過,才能被雞架真正俘獲。你嗦,你使勁嗦,大千世界,都會被嗦勒出來。

【參考文獻】

[1] 《「藥膳」無藥也養人》中華遺產 2019年09期

[2] 《鐵路建設「加碼」!追趕北方,南方正在提速》 每日經濟新聞 2020年6月1日

[3] 《新疆味道:大盤雞創世之爭》 法治人生 [J].法治人生,2014:43-47.

[4] 《保定味道|吉祥如意 滷煮雞》蓮池周刊 2022年1月20日

[5] 《中國人的10000000000隻雞,都是從哪來的?》 地道風物 2023年3月29

[6] 《山東人吃雞地圖》地道風物 2020年6月20日

[7] 《黃燜雞為何沒了濟南「名頭」?》中國網 2021年5月25日

[8] 《曾走出國門的「街頭霸主」黃燜雞米飯,如今屢屢被唱衰》消費站 2021年9月21日

因微信近期推送規則改版

未加「星標」就無法展示完整封面

將會錯過我們精挑細選的大圖封面

後續精心編輯內容

也很容易被淹沒

若您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為我們添加愛的「星標」

中國國家地理視頻號

大美中國,山河錦繡

本文創作團隊

編輯:Jubei

設計:巍巍

圖片:視覺中國、圖蟲

話題

你心中最好的一道美味「雞」餚是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3832d9cff0c380f6bd3c3ef18e55b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