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最賺錢的專業,文科生看哭了

2022-05-31     CDA數據分析師

原標題:中國大學最賺錢的專業,文科生看哭了

又到一年畢業季,許多畢業生抱怨求職不易,文科專業找到對口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有人甚至吐槽文科類專業只分三種,「考公考編專業、可轉碼專業和可撤銷專業 [1]。」

所謂「轉碼」,即轉行成為程式設計師。如今,已有不少文科生在爭相當碼農,更有人聲稱所有專業的盡頭都可以是碼農,趁年輕,應轉盡轉。

碼農,雖然早已被詬病 996、中年危機、市場飽和,但仍依舊因為好就業、高薪而受到廣泛歡迎。

各科都把轉碼掛在嘴邊,簡直會讓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人章子怡附體:「碼農難道是個很低級的職業嗎?所有人都要來分一杯羹。」

世界盡頭不只考編,還有轉碼

繼太宰治的名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在年輕人中廣為流傳後,「生而為文,我很抱歉」,也成為了專屬文科生的一種自嘲。

這屆文科生找工作,真的太難了。根據智聯招聘, 2022 年人文學科畢業生的就業簽約率僅 12.4%,遠不如理工科畢業生 [2]。

許多文科生所學的知識難以在職場發揮作用,有人甚至悲觀感嘆「可能要等到外星人入侵地球時,自己的知識才會派得上用場。」

於是, 一些文科生開始通過轉碼來「曲線救國」。

在豆瓣「Women In Tech」「大學後悔學法學」等小組中,都有不少文科生分享自己轉碼的經歷。有些已成功找到碼農工作,有些還在轉碼的路上。

這些文科生中,許多人不僅完全編程零基礎,甚至高中畢業後也未能再接觸任何數學課程。習慣了與文字打交道後,有些人剛面對代碼時如同在看天書。

除了文科, 在豆瓣與「轉碼」相關的帖子中,出現第二多的學科大類是商科。不少商科人在大學時就學過 C 語言。也有人會去做數據科學工程師,讓學過的統計知識發揮作用。

還有些理工科專業出身的人也將目光轉向了這條賽道。從所謂的「天坑專業」生化環材,到機械、物理,各專業都加入碼農大軍,堪稱條條大路通 CS(計算機科學 Computer Science 的縮寫)。

至於為什麼要轉碼, 許多人給出的原因很簡單,便是好就業。

與原專業相比,程式設計師可找的崗位實在是太多了。

不但網際網路行業需要大把的技術人才,銀行、房地產等傳統行業也在謀求數字化轉型。以至於有些人大齡被裁員後,把轉碼看作最後的「救命稻草」。

「工資高」「感興趣」等,也是人們轉碼的常見理由。還有人認為碼農門檻低,學到些皮毛技能,也能找到一份足夠餬口的工作。

比如說想轉行成為前端工程師,花幾個月速成 HTML、CSS、Java 三大件,便可能找到一個底層崗位。

還有這些年爆火的程式語言 Python,因其容易閱讀、方便理解,成為了許多轉碼小白的首選。

就這樣,打著「零基礎轉碼」旗號的各色編程培訓課程也像雨後春筍一般湧現。

刷朋友圈時,你可能還會看到好友在編程培訓廣告下聊天團建的盛況, 仿佛當代人不學點代碼,就要成為信息時代的原始人。

連教培機構新東方都在「雙減」政策落地後,投資 200 萬進軍編程培訓行業 [3]。

為了讓轉碼新人能方便找工作,許多編程培訓班的課程設置都直接以就業為導向,並且讓學員做項目來包裝簡歷。有些甚至會與外包機構合作,提供保底的就業崗位。

選專業不決,無腦計算機科學

在轉碼熱潮之下,也有人質疑現在轉碼約等於「49 年入國軍」,碼農崗位已經趨於飽和,不像過去能遍地「淘金」。

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於 2020 年發布的數據,未來十年,Web 開發人員的全球需求將增長 13%,軟體開發與測試人員的需求更是會增長 22%,遠遠快於所有職業的平均增長率 [4]。

在中國,碼農相關的職業也仍然是就業市場的「王者」。

據麥可思近 5 年來發布的《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 與計算機相關的本科專業常年出現在綠牌專業榜單上。

信息安全、網絡工程、軟體工程已連續 5 年上榜綠牌專業,數字媒體技術、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等「泛碼農」專業也榜上有名。

這就意味著這些專業往往薪資、就業率都持續走高,而且失業量較低。

與之相比,黃牌、紅牌專業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

像音樂表演、繪畫等藝術專業都常年被判為紅、黃牌,失業風險較大。法學也因為就業困難被調侃「教人學法,千刀萬剮」。化學、生物、物理等理科專業畢業生找工作也是舉步維艱。

所以,哪怕碼農不再像十幾年前一樣有著研發跨時代產品的無窮機會,或者是也在面臨降薪、裁員的浪潮,但好歹仍有一門技術傍身,不愁長期失業。

並且,碼農依然有著明顯的薪資優勢。

根據麥可思, 2021 屆本科畢業生月收入最高的 10 個專業中,絕大多數都需要編程技能 [5]。

其中,月收入最高的專業是信息安全,平均達到了 7439 元/月,其次是軟體工程,每月平均工資為 7205 元 [5]。

《中國統計年鑑 2021》亦顯示,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平均年薪達到了 10.12 萬元,比排在第二名的「金融業」要高出 22% [6]。

許多網際網路大廠里,同個部門中,985 名校出身、有三年工作經歷的運營崗,薪資可能都趕不上剛畢業的普通學校技術崗。

而且技術水平較高的程式設計師更是各大大廠的爭搶對象。

2021 年秋季校園招聘中,騰訊、位元組跳動等不少大廠一邊減少招聘崗位,一邊繼續開出更高的薪資招攬算法等技術人才。

碼農的前景與「錢景」也使得許多高中畢業生在選專業的邊緣試探時,「無腦」投奔計算機。

據艾媒諮詢,在 2022 年中國理科高考志願填報意向調查中,有 46.5% 的受訪者都選擇了計算機類,排行第一 [7]。

碼農也有鄙視鏈,不是想轉就能轉

不過,碼農雖然吃香,但是內部也存在著「鄙視鏈」。

隨著信息產業不斷發展,「碼農」這個職業已經演化出「多重宇宙」,不但要按工程定位分為前、後端,還要按應用環境分為客戶端、IOS、Android 等多種類別,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崗位也層出不窮。

而這麼多細分崗位的薪資待遇可能也相差極大。

同樣都是碼農,最讓人文社科學生羨慕的是算法或開發崗,平均薪資要遙遙領先於其他崗位。

根據職友集,算法工程師的月平均工資是 2.82 萬元。其次是各類開發崗,比如客戶端開發工程師的平均月薪為 2.79 萬元,排行第二。

2021 年,某 BAT 大廠的 AI 算法崗位,開給應屆碩士生的月薪最低就有 2 萬元,加上房補、簽字費等福利,年總包薪資能達到 40 萬元以上。

不過,這些高薪崗位也早已「捲成麻花」,本專業技術能力強勁的學生都未必能脫穎而出,可別說半路出家幾個月的轉行新人了。

於是許多轉碼的人,尤其是文科生,其實在求職時都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能選擇對技術與數學要求相對沒那麼高的前端、測試、運維等崗位。

而這些更容易入門的崗位,薪資也要低一些。

據職友集數據,一個技術支持工程師每月平均只能拿到 9400 元,才到算法崗的三分之一。前端開發工程師的平均薪資普遍也要低於後端開發。

與此同時, 文科生轉碼,也要考慮到程式設計師各崗位的需求差異。

2020 年的獵聘大數據顯示程式設計師崗位需求中排行第一的是 Java 工程師,需求占比為 17.8%,其次是 Web 前端開發工程師,需求占比為 9.5% [8]。

而高薪的算法崗需求僅占 4.1%。軟體測試崗位不但薪資靠後,需求更是低至 2.1% [8]。

除了崗位選擇有限之外,轉行做碼農也不是毫無門檻的。首先許多崗位都會對專業、學歷有硬性要求。

根據程式設計師常用平台——LeetCode 顯示的招聘信息, 大多數程式設計師相關職位都要求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出身。

有些碼農職位因為要用到不少數學統計模型,也歡迎數學、統計學、金融學等專業出身的求職者。

而既沒有科班背景,又沒有數理基礎的文科生們,在簡歷關可能就要落敗。

除了專業門檻, 許多程式設計師相關崗位都要求本科及以上,本科以下或無要求的僅占到 23.4%。

而且這個行業的「年齡歧視」也依舊存在。計算機技術更新疊代的速度太快,無法跟進學習的碼農們就可能面臨中年危機,人到 30 歲後慘遭「畢業」。

於是中途轉碼、尤其是大齡轉碼的人就要考慮到自己是否真的有競爭力,會不會學完幾百上千小時的課程後,剛就業不久就被新人取代。

終究說來,轉化賽道、去迎接新的職業不只需要一往無前的勇氣,還要進行一番深思熟慮。

轉碼從來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程式語言入門容易精通難,況且許多底層的編譯原理、數據結構等知識,都很難短期速成。

貿然轉碼的人,可能還沒因為工作中的 bug 而崩潰,就已經被成堆的編程知識勸退,辛辛苦苦下載了編程軟體,寫的腳本卻永久停留在了入門時的「Hello World」。

[2] 智聯招聘. (2022). 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

[4]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2020). 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 U.S. Department of Labor.

[5] 麥可思. (2022). 中國2021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

[6] 國家統計局. (2021). 中國統計年鑑2021.

[7] 艾媒諮詢. (2022). 2022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及就業前景大數據分析報告.

[8] 獵聘. (2020). 2020程式設計師人才大數據洞察報告.

點這裡關注我,記得標星哦~

CDA課程諮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37898c05244df16eee66d540df5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