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金口曾是膠東半島南部有名的商港,這些老物件是見證

2023-12-07     張桃子

原標題:即墨金口曾是膠東半島南部有名的商港,這些老物件是見證

眾所周知,青島市區的街道大多以地名命名。在市南市北等老城區,許多道路都以膠東地名命名,其中不僅包括府、縣區劃,還涵蓋一些商埠港口的名稱,例如龍口、石島等。而即墨的金口,則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躋身青島市道路的命名之列。

金口,又稱金家口,如今雖然只是即墨區的一個村落,但在明清時期一直延續至民初,卻是膠東半島南岸的一座重要商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在青島還未開埠之前,金口港是即墨萊陽主要的貨物進出口地。然而,由於丁字灣屬於半封閉的港灣,泥沙容易淤積,導致金口港的通航條件逐漸惡化,最終淪為內陸港。因此,曾經的繁華已經成為歷史。

對於現代人來說,要了解金口港昔日的輝煌,只能通過一些歷史資料和一些老物件。下面,我們將一起探尋老一輩經營金口商號的一些票券,這些建築在即墨市的文化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些票券的發行機構,是即墨金家口的三合堂(商鋪字號)。由於歷史記載有限,我們並不清楚這個三合堂具體從事何種行業。根據即墨市志的記載,當時金口港的商業主要以土產行和船行為主。因此,我們推測這個三合堂可能是從事土產行業的。票券的上半部分主要寫明了發行機構,下半部分則標註了面值。最下方一行小字介紹了當時印刷機構的名稱,當時是由煙台的一家書局進行印刷。剛才那張票券並未標明具體日期,而這張票券則明確寫明了是民國十三年,即墨金家口同興成商號發行的。根據即墨市志的記載,當時金口商業雖然已經進入衰退期(1925年,金口僅有16—35萬公斤噸位的船隻26艘),但仍然保留了一些底蘊。到了1935年,金口仍有土產、船行商號32家,油房商號9家,木場商號7家,南行(承辦南商船隻商業活動的商行)5家,細雜貨業商號4家,雜貨店鋪160家,比一般的鄉鎮要繁華不少。其中一家名叫寶興成的商號,發行的票券留存頗豐,甚至在一些收藏類網站上也能見到。

然而,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之後,由於戰亂和地理變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金口港逐漸失去了往日的榮光,淪為一個普通的村落。儘管如此,由於深厚的歷史底蘊,如今提到「金口」這個名字,仍然在即墨東部和海陽、萊陽的南部,知道的人仍然眾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3607e59ac7af992a9a048338eb08b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