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人揭秘:為什麼明明選擇一家好公司的股票,卻沒有盈利呢?

2019-09-04   股市交易員思維

為什麼買入同樣的績優股、有的人賺的盆滿缽滿,有的人卻虧得一塌糊塗?這就是在股票估值的基礎上、買入價格和買入時機的問題。

價值投資就是用4塊錢買入價值10元的股票。但只有當我們知道這隻股票的價值是10元的時候,才敢用4塊錢去購買。

巴菲特顯然是其中的大師。最經典的是中石油A股上市初期,國內各大媒體紛紛對其讚不絕口,超級散戶楊百萬也加入了行列。但平靜的巴菲特卻大大減持了「中石油」(香港),雖然「中石油」在短期內保持了強勁的上漲勢頭,但隨後的趨勢,舉世矚目。中石油(香港)已從最高的20港元跌至最低的4港元,目前仍徘徊在10港元以下。

逆向思維是有代價的。它最大的對手是跟隨這一趨勢,有時代價是痛苦的。逆向思維不是一種操作技術,更不要說無知和無畏,而是應該以沉澱的巨大智慧和勇氣為基礎。逆向思維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尊重價值。那麼如何在逆向思維和順勢之間找到平衡呢?筆者的衡量標準是:把自己作為股市的一個共同因素,在相同的條件下,在相同的時間內,在這個股市是漲還是跌?雖然人們常常後悔早點離開,可能會失去最後的一頓盛宴,但在熊市裡,伴隨著痛苦的夜晚,這是一個天堂。

人們只認為巴菲特在中石油的收入減少了數十億,甚至被嘲笑了一段時間。但他們比巴菲特多賣出幾元人民幣的人並沒有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巴菲特是不想享受頂級的風景,還是不想同時冒這個險?

十年前,中國石油(PetroChina)市值達到5萬億元,是上海和深圳市值最大的公司。

至今,中石油股價創下了6年來的新低。雖然市值仍在萬億以上,但從當時的「亮點時刻」開始大幅縮水,這似乎是股東心中的一道傷疤。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這仍然是投資者在悲傷時刻留下的一句名言。


白馬股,不代表公司股價永遠不跌;

績優股,不代表業績永遠優秀;

安全邊際,等到市場真的不理性的時候,其實也沒那麼安全;

什麼新經濟、科創板、漂亮50……這些名詞都不是你不假思索閉眼買入的原因。

你要知道,語言和文字是很有欺騙性的,一個詞、幾句話,能傳達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如果你執著於這些說法的字面意思,很可能就會被帶得越來越偏。

當然這還沒完。很多時候語言的這種欺騙性,對我們的傷害還不是最大的。因為錯的東西,我們吃虧個幾次可能也就長記性了,以後躲開就是。更可怕的是那種,說法其實挺對,也沒想騙你,但表達出來非常模糊,很容易讓人誤解的東西。

還是來舉個例子。

巴菲特被傳播了無數次的那句話:要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

這句話有錯麼?

當然沒錯,可以說是一句金玉良言。但問題是,這句話實在是太模糊了。模糊到每個人的理解都可能非常不同。

比如,別人恐懼我貪婪——這裡的「別人」是誰呢?是你的家人朋友,還是你認識的散戶投資者?是市場的主力資金,還是各國的央行和政府?你有數據統計有百分之多少的「別人」正處在恐懼情緒里麼?

這些我們很難說得清楚。

同樣,別人怎麼就叫恐懼了呢?

是市場跌了20%就叫恐懼,還是跌了50%才叫恐懼?是一個月連續下跌叫恐懼,還是連跌三年叫恐懼?同樣,每個人也有不同的標準。

繼續再說貪婪,怎麼就叫貪婪呢?

是把全部身家拿去買股票叫貪婪,還是你敢買所有人都覺得要完蛋了的公司叫貪婪?這些還是很模糊。

所以,巴菲特老人家也經常吐槽大家過於追求咬文嚼字的習慣。

比如他就說過,我不知道什麼叫價值投資,因為所有投資都應該叫價值投資。一個投資沒價值,你還要投資嗎?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哪怕有些說法實際上毫無意義,人們也會選擇去聽取和相信。

比股評家們最愛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詞來預測市場。

比如市場正在進行「估值修復」,是高變成低叫修復呢,還是低變成高叫修復呢?怎麼說都行。

還比如「市場情緒升溫」,怎麼就叫升溫了呢?是資金多了,還是價格漲了,還是恐懼情緒升溫大家都要逃了?


重複正確的事情,機率獲勝

有多少股票適合散戶投資者?

長期以來,許多股評和投資者都有一個觀點:散戶投資者有少量的資金,研究股票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因此建議持有1-2隻股票,當然也提到了選擇目標股票的必要性。

然而,這種說法真的合適嗎?交易員說,他們認為不可取的原因有四個:

1

遇到黑天鵝怎麼樣?

每年年底,都會有「十隻黑天鵝」的存貨。以前,雙匯、SWERTIA島、方正證券、Overday等等,仍然有一個熱門的*ST博客,雖然遇到的比例很低,但可能性很小,但是即使是萬分之一的機會,一旦發生,人身傷害是100%,所以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原則和底線!

2

突然停牌怎麼辦?

事實上,這與原因1相同,但暫停可能是好的或壞的,但在任何情況下。給自己造成資產流動性問題這是現實。畢竟,如果整隻股票,不管市場是漲還是跌,心理都不會太平靜,如果不幸的是,只是急需這筆錢,實在是沒有辦法還清,所以隨著一隻以上股票的操作,這種風險基本上可以避免。

3

選股是否可靠?

如何利用財務和主營信息進行選股,並時刻關注,從一個或兩個方面防範風險?我只能說,無論普通散戶投資者是否有足夠的專業能力篩選出優質股票,因為即使磚塊似乎選擇股票並不一定可靠,更不用說國內投機市場的背景了,你知道,主題概念遠大於基本面,政策效益遠大於公司經營。從短期來看,在許多情況下,高質量股票的價格是反向的。投機高質量股票是不可靠的。

4

客觀上鼓勵了散戶投資者的衝動和賭博心理。

集中持股是客觀存在的它鼓勵散戶投資者的衝動心理,加劇了投資者的投機和賭博心理,使其更容易隨意交易。顯然,如果你手中只有一兩隻股票,它們不會那麼平靜地漲或跌,不會很快地跌,不會更急地漲或不賣;如果你的股票被合併了,你會想在其他股票上漲時趕上它們;如果你的朋友自己在投機股票,你會發現你會在一夜之間發財的。賭博很重,股市從不依賴賭博。在那裡博可以賺錢。如果能夠實現股權多元化,股票之間的大規模漲跌將相互制約,這將使投資者的心態更加平和,經營也更加理性。少犯錯誤比考慮亂交易賺更多錢更重要。

事實上,第一個理由就足夠我選擇均等權力倉儲的運作,再加上以下幾點,只是為了使理由更加充分和合乎邏輯。當然,如果你真的能做到的話,也沒有例外。放眼股市的漲跌,利用長期閒置資金,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很好地把握單個股票的現狀和前景,就可以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否則,不要自掘墳墓!


不少股友在我帖子下面評論我為什麼預測一個公司未來七八年的業績,太扯淡了。

各公司業績和估值

那麼,今天我就和各位扯一扯淡。

一、關於選公司

我的原則是只選未來十年確定、持續、成長的行業(指銷售額,也就是可以量不增但未來十年持續提價)、並且只選行業第一名(第一名代表確定性並且增速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理念見: 投資理念

二、如何給一個企業估值

如果說有一半的股民不會選公司,那麼會選公司的股民裡面可能又有一大半不會給一個企業估值,市面上PE/PEG/DCF/PB/EV等等估值方法眼花繚亂。

而我的估值方法很簡單,從併購的角度看一個公司值多少錢,我出這個錢你這個公司老闆賣不賣給我。

一般我的出價邏輯是:這個公司未來10年凈利潤總和+它目前凈資產。

對於持續性超強的公司我出未來15年利潤的總和(百年老店的老闆是要傳承給下一代的,你只把他未來10年的錢先墊了,人家未必願意賣你);

對於持續性可能偏弱的公司我出未來8年利潤總和(持續性/確定性/成長性低於10年的公司不在我的選股範圍,所以我根本不會買,就別問我那類公司我出什麼價格了)。

舉例:

1.白酒--$貴州茅台(SH600519)$:

未來十年它能不能保持10%復合增長?肯定啊,基酒產能還有40%以上沒釋放、出廠價900和經銷商給外面批發2300這裡面還有150%的空間,保持十年年復合10%腳趾頭都能看出來。所以它未來10年凈利潤總和是不是很好算?加上目前凈資產,併購價就是1.2萬億以上。但,你是茅台老闆的話,我出你未來10年凈利潤加凈資產你賣不賣??賣是sb啊!至少給出15年以上吧?!所以茅台過去十年、以及現在,一直是低估的。長期價值投資者如果現在賣的也是sb。短線和做波段的除外,當然了,你們往往只能在更高的價位接回來。過去十年基本如此。

2.調味品--$海天味業(SH603288)$:

未來十年能不能保持復合增長?肯定啊,人口是老齡化,但壽命長了,人口基數未來十年沒減少,數量沒變,有通脹提價在、有toB份額壟斷在(誰搶的過海天生產線的效率帶來的低成本?)。所以海天你也得出價未來15年的凈利潤,事實是,它現在估值就是按照未來15年凈利潤之和。

3.保險-$中國平安(SH601318)$:

未來十年能不能保持復合增長?大機率,占7成的老齡化業務壽險板塊,平安品牌已經搶了老百姓心智,老齡化的基數在漲、而且價格略貴一點大部分老百姓還是選擇平安,壽險這塊大機率確定性。只要另外3成的金融業務不要像德銀一樣瞎JB搞,10年復合增長是沒問題的。要出10年利潤價格還是15年利潤價格?要看平安能不能成為幾十年上百年的老店,不過10年後馬明哲已經不在位了。

3.中藥老齡化消費品:

中藥黑們別激動,科學我是相信的,但「中藥企業」裡面是不是一個都不能投?我覺得口服類的、國家級保密配方的、獨家的百年老店我就願意投!他們不是藥企,他們是老年人消費品企業,他們占領了老年人消費心智,屬於消費品公司。何況,草藥本就是植物動物,本就是食品,蛋白質維生素還不都是食品裡面出來,飯菜肉你不吃了?所以我把這類藥企定位為老齡化食品企業。

#片仔癀#

麝(動物)、蛇膽(動物)、牛黃(動物)、三七(植物),老齡化食品賽道的百年老店。國家級保密配方、獨家。我出價15年總凈利潤,大股東你賣不賣吧給句話。

#中新藥業#

速效救心丸,川穹(植物)、冰片(植物),老齡化食品賽道的百年老店。國家級保密配方,獨家。我也出價15年總凈利潤,天津國資委你們也別混改了,賣給我得了。

#同仁堂#

安宮牛黃丸,十一種動植物口服健康食品,老齡化食品賽道的百年老店。國家級保密配方。15年凈利潤總和吧,別糾結了,你還有一半雜七雜八的業務玩意我一併算錢給你。

#白雲山#

金戈(不好意思是西藥)--老齡化必備剛需「食品」,王老吉-食品。

涼茶只喝王老吉,要博起找金戈。

我出價10年凈利潤+其他凈資產清算一下,其他什麼流通和醫藥工業就當買贈吧,廣州國資委你們看看是不是能賣給我。我買了後請加多寶團隊來經營管理,到時我翻個倍沒問題吧

4.西藥:

#恆瑞醫藥# 我出價未來10年凈利潤,孫飄揚你賣不賣?

(孫:你等一下我算算啊,仿製藥要被人搶份額要量價齊跌,大單品創新藥tmd要10億美金起投、10年研發、10%成功率、成功後一年賣50億賺15億十年150億然後就tmd帶量採購涼了--投入70億十年賺回150億這tmd還是10%機率。賣!!!不對,我是有理想的人!老子有錢!)

不好意思,你找隔壁科倫劉革新吧,他肯定能賣。

btw,大家算算恆瑞未來十年凈利潤總和是多少?就知道恆瑞估值高了還是低了。

5.地產:

#萬科# 過去兩年銷售額決定了未來兩年凈利潤、目前土地儲備決定了第3/4年凈利潤,萬科的zf資源和品牌影響力接下來三年拿地應該沒啥問題(未來第5/6/7年凈利潤),好了郁亮和鉅盛華你倆啥也別說了,給你們未來7年凈利潤合計5500億,賣不賣?

好的,成交!

6.銀行

#招商銀行#

15年利潤賣不賣!等一下,12年吧?未來十年經濟增速變慢的話我擔心你們企業存款減少、居民儲蓄率減少,以後你們賺錢基數還有沒有這麼大我有點擔心。

7.免稅

#中國國旅#

10年凈利潤吧,八年後你們機場租約到期萬一包租公漲的太離譜、然後一群又跑來和我競標抬槓,最後這兩年凈利潤啥情況很難說啊。

8.醫院

#愛爾眼科#

不說了,給你15年凈利潤,不過2021年後的凈利潤不會按照目前增速給你測算,你外面好的醫院該並進來已經並進來了。

#通策醫療#

你先給我劃拉劃拉為啥所有的其他連鎖牙科醫院(新三板幾乎所有牙科醫院都是)全是虧錢的,你也知道新三板財報更假還虧錢,你一個毫無壁壘的牙科醫院為啥凈利率超過人家眼科專家壁壘雄厚的愛爾眼科。杭州口腔醫院品牌壟斷力所以不用打廣告所以杭口凈利率我可以理解,你用這個凈利率講以後外省的故事就不合適了吧?對了呂建民和你小弟你過去十年質押率一直70%以上的錢幹嘛去了也說一下,不然我買了你們公司找審計所審計萬一有問題耽誤大家時間。

好了,蛋扯完了,別問我為什麼沒b事算人家2025年業績,我私下算的更久,每個季度財報時間動態微調它們未來十年利潤預期。


最近的A股很有意思,瘋狂炒作熱點。

5G、新能源、OLED、大麻,都是一些普通投資者看不明白的行業。

保持冷靜不買吧,看著別人賺錢,心裡不好受。

一時衝動買了吧,天天晚上睡不著覺,就怕第二天暴跌。

要我說吧,最近的這些炒作,哪有什麼好公司。就是跌太久,大家想賺錢想瘋了。

那有沒有適合我們普通人的好公司呢?

當然有,最典型的,價值投資老大哥,貴州茅台,十年翻百倍。

我總結了6條規律,看完,你也能挑出適合自己的好公司。

1、美譽度2、復購率3、產品單價4、轉化網絡5、服務網絡6、先發優勢

1、美譽度

挑公司,第一個要看的,是美譽度。

美譽度是不是等於公司的知名度?

並不。

「拼多多,拼的多,省得多」這種洗腦廣告是知名度,但它絕不是美譽度。只能說明公司肯花錢做廣告,和公司的產品實際質量,沒有任何關係、

「國酒茅台」,這種廣受好評、口口相傳的才是美譽度。

公司一旦有了美譽度,就將從同行中脫穎而出,用戶將會更加信賴它。

就好比茅台和五糧液,放在十多年前,兩家公司其實不分伯仲。但是後來茅台成功給自己打上了「國酒」的標籤,慢慢的茅台就變成了白酒行業的老大哥,而五糧液就成了萬年老二。

投資前先問自己兩個問題:自己是不是了解這家公司?公司的產品有沒有美譽度?

2、復購率

第二個咱們要看復購率,或者說用戶粘性。

復購率越高,說明用戶越忠誠,產品的銷量越有保障。

什麼樣的公司復購率會比較高呢?

咱們舉個例子。

假如投資一家服裝公司,你會選擇男裝還是女裝?

乍一看好像女裝更賺錢,但其實是男裝行業更適合投資。

女性天生更挑剔,對於服裝品牌的忠誠度很低。即使是名牌公司,如果不符合她們的審美,依舊不會復購。

而男性則不同,沒那麼敏感。給他們一家品類齊全的服裝公司,他們可能從20歲到40歲,都在同一家店裡買衣服。

在考察公司復購率時,先看看自己有什麼是反覆買的,然後思考它背後的邏輯。

3、產品單價

在傳統觀念中,單價越高,利潤越高;單價越低,越是賺不到錢。

這其實是不對的,只考慮了價格,忽視了銷量。公司的收入,是由價格和銷量共同決定的。

公司想要提高收入,要麼提高價格,要麼提高銷量。

但是,提高價格往往會導致銷量下降,而提高銷量很多時候又要靠降價,兩者矛盾。

這時候,低價策略的優勢就很明顯。

對於低端產品來說,我們買東西的時候對價格,其實是很不敏感的。

就比如3塊錢一包的榨菜,漲到4塊錢,對銷量幾乎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每包的凈利潤卻是大幅提升。

4、轉化成本

簡單來說就是用慣一個產品之後,去用新產品,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舉個典型例子,高端醫療器械,它轉化成本就很高。

醫生需要時間來熟悉新設備,期間萬一出現操作失誤或者是醫療事故,後續的處理會很麻煩。所以除非有技術突破,不然醫院一般不會換新設備。

5、服務網絡

服務網絡越大,公司的產品能覆蓋到的範圍越大。

就比如每個人都在喝的牛奶。

在很久以前,國內牛奶行業有三個巨頭,伊利、蒙牛和光明。當時它們的產品有兩類,利樂包裝和鮮奶。

前者便於運輸但是影響口感,後者口感更好但是保質期很短。

蒙牛和伊利都選擇了利樂包裝,而光明依舊專注於鮮奶。

雖然光明推出了送奶上門等很人性化的服務,但是最終卻還是輸了。

它輸就輸在了服務網絡太小。鮮奶的保質期通常只有幾天,先天就決定了服務網絡會有限。

所以在投資時,儘量要避開那些服務網絡小的公司,它們的上限往往不會太高。

6、先發優勢

先發優勢有很多種,人脈、經驗、品牌都是先發優勢,積累越久、優勢越大。

很多人不喜歡科技公司,就是因為科學公司的先發優勢很弱。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諾基亞。即使它是功能機時代的王者,但沒把握住智能機,一樣被時代拋棄。

這個時代,技術上的更新換代很快,即使是著名科技公司,也存在翻船的可能。

追短線的熱點,做小趨勢,買買科技股是可以的;但是想要長期持有的話,就要當心行業裡面殺出黑馬。像巴菲特這種崇尚長期價值投資的大佬,就很少去買科技股。

投資最怕的不是你沒基礎,而是你不願意思考。

所以,從今天開始,不要跟風,嘗試獨立思考,好嘛?

說不定你親手挑出的公司,就是下個十年的「貴州茅台」。


投資感悟

一個成熟的投資者要想成為高手,必須做一名理性的投資者,而不應該在買賣時,僅憑自己的情緒和衝動。股市中的利空隨時都會出現,即使在多頭行情中也不例外,如果僅憑情緒和衝動,根據被放大的利空消息和所謂的「內幕消息」,「可靠的小道消息」來操作,即使成功也純屬僥倖,一旦股指逆轉,便會慘遭厄運。因此,只有克服自己性格上恐懼的弱點,用深遂的理性思維指導自己的操作,才能在股市中立於不敗之地。

股價的上漲或下跌都會造成恐懼。股價上漲時,投資者因為贏利而欣喜,但隨著股價的上漲.緊張的恐懼的心理也隨之結聚,唯恐行情反轉,自己的利潤化為烏有。下跌時,投資者更容易恐懼,唯恐下跌後深套,於是不惜血肉地斬倉,導致惡性殺跌;即使是空倉者也心懷恐懼,唯恐股指反轉,自己成為空頭套牢者。

在中國股市中,對市場仍有很強的恐懼心理,這大概也由於中國股市過度投機的歷史所造成的。

一是對股指上漲的恐懼,一旦股指出規了一些小幅的持續上漲,市場中立刻就會出現空頭思維,劃出強阻力位、斷言是小反彈等等。

二是對下跌的恐懼。一旦股指下行,並出現了較低點位,立刻就有更強的空頭思維出現。

投資者心懷恐懼時,無法對局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只能被現場氣氛左右,根據惡劣心態操作,不該割肉的割了,能多賺的卻沒賺到。因此,恐懼是炒股的大敵。當恐懼時,只有放鬆自己,換一角度審時度勢,以理性之矛刺穿感性之盾,恢復真正的理性自我,才能做出正確的決擇。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盈利方法,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交易員思維(idn0217), 掌握龍頭戰法模式,強勢股操盤方法,交易系統等,每天乾貨不斷,學會輕鬆馳騁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