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吹過的牛逼,今年要實現了

2023-08-28   視覺志

原標題:雷軍吹過的牛逼,今年要實現了

雷軍又一次站在聚光燈下。

8月14日,第四次「雷軍年度演講」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一時之間,從社畜到老闆,從學生到老師,都在轉發這一演講內容。

在這場演講之中,雷軍始終保持情緒飽滿,極具感染力,更是輸出了不少金句——

「只有認知的突破,才能帶來真正的成長。」

「99%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找個懂的人問問。」

除此之外,他從自己53年的人生之中摘出幾個片段,就讓大家直呼「學霸」、「卷王」、「天選之人」。

但對於雷軍來說,這一路走來,「彪悍」和「卷」是常態,他攀上過頂峰,也行走過低谷,卻仿佛始終在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卷王雷軍,開始造夢

雷軍從小就是學霸中的學霸,1987年湖北省高考總分710分,雷軍拿到近700分。

憑藉著這出色的成績,他進入武漢大學學習計算機。

很多人都以為雷軍的成功是偶然的,但縱觀他大學的幾段經歷,我們會發現他的成功早就埋好了伏筆。

偶然間,雷軍看了一本書《矽谷之火》,書里喬布斯、比爾·蓋茨等人在矽谷掀起一場計算機技術革命的故事,讓雷軍久久不能平靜。

他在武大的操場上走了一圈又一圈,隨著他的一次次邁步,一個宏大的理想逐漸成型——「我要創立一家偉大的公司」

命運的齒輪,從這一刻開始轉動。

但當時雷軍只是一個大一新生,剛從小縣城來到大城市,距離這個夢想實在太過遙遠。

雷軍決定,先把書讀好。

但他「把書讀好」的標準顯然和別人不同,他定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兩年修完所有學分。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他上兩倍的課,寫兩倍的作業,過兩倍的考試,其中許多課程純靠自學。

修兩倍學分,上課時間必然會衝突,雷軍需要應付點名。

為了給老師留下深刻印象,讓老師知道自己沒有偷懶,他上課坐在第一排,老師提問時第一個舉手,主動向老師請教問題,力求給老師們留下深刻印象。

克服重重困難,順利修完學分後,他又確定了一個更宏大的目標——成為優秀的程式設計師。

30多年前,即使在武漢大學,電腦也是稀缺資源。

學生們需要憑票上機操作,每個人一周只有兩張,每張2小時。

為了有效利用上機時間,他就在紙上把代碼提前寫好,到了機房直接輸入,為了提高輸入速度,他還用列印紙把鍵盤拓印下來,鋪在桌子上偷偷練打字。

此外,他一有時間就蹲在機房門口等著「撿漏」。

努力終究換來回報,他上的第一門編程課是《Pascal 語言程序設計》,等他上大二的時候, 他做的Pascal 作業被老師編入了新版教材。

直到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他大二寫的程序仍舊有許多人在討論。

接下來,雷軍向第三個目標開始發起衝擊——他要在一級學報上發篇論文。

這對在校大學生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雷軍做到了。

彼時,國內剛剛經歷了第一次計算機病毒大爆發,雷軍剛好寫過一款殺毒軟體。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周圍人的幫助和鼓勵下,雷軍把研究成果整理成論文,向權威的學術期刊《計算機研究與發展》投稿。

過了半年,雷軍收到了論文被錄用的回覆信,兩年後,論文正式發表。

完成這三個目標,為雷軍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每越過一座旁人看來不可逾越的高山,雷軍就離那個模糊又清晰的終極目標更近一步。

山峰與低谷

作為優秀的程式設計師,雷軍的第一桶金,就是靠寫代碼賺來的。

那時,雷軍有一個學長叫王全國,在網絡設備公司上班,雷軍就過去「蹭」電腦,在演示機上寫程序,有客戶來就幫忙接待。

很快,王全國和雷軍彼此認可,決定聯手寫一個加密軟體,理由是寫加密軟體難度很大,他們想做有挑戰的事。

每天公司下班後,他們關上捲簾門,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經常寫到凌晨3、4點,早上九點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開門做生意。

就這樣,兩個人沒日沒夜地乾了15天,人都瘦了一兩圈,做出了一款叫BITLOK的加密軟體。

在那個月薪普遍一兩百的年代,他們打造的這款軟體賣到2000塊,經過持續升級賣了六七年時間,賺了不少錢。

但雷軍雖然是個優秀的程式設計師,但創業這條路,並不是有技術就能走得一帆風順。

雷軍和幾個朋友合夥成立了「三色」公司,因為大家都是朋友,不好意思談股份,最後每個人占股25%,遇事商量著來。

但因為沒有人牽頭並執行,也沒有弄清楚主要的業務範圍,只是稀里糊塗地向前沖,賺錢越來越難,公司一度發不出工資,大家連飯都吃不上了,只能靠某位成員跟食堂師傅打麻將,贏一點飯菜券來艱難度日。

很快,公司徹底關門清算,雷軍的第一次創業,就此宣告失敗。

1992年1月,有著「中國第一程式設計師」之稱的求伯君,向雷軍伸出了橄欖枝,邀請雷軍加入金山,雷軍很爽快地答應了。

加盟金山後,雷軍成為了北京金山軟體開發部的實際負責人,他和他的團隊,努力為WPS進行升級和更新。

他堅信WPS可以成為完美無缺的軟體,在他精益求精的領導下,WPS批發價高達2200元,但金山每年可以賣出三萬套,達成6600多萬元的營業額,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天文數字。

但彼時志得意滿的雷軍並不知道,前面等待他的將是深淵。

早在1992年,雷軍就判斷未來是windows作業系統的時代,基於DOS系統的WPS將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於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漢字處理軟體盤古的開發上。

這套軟體包括文字處理、電子表格、電子詞典、名片管理等一系列功能,是超越時代的產物,為了研發它,雷軍和團隊沒日沒夜地乾了三年,花費了200多萬的巨資。

雷軍本人更是長期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把「盤古」當成自己的兒子來「哺育」。

但是,因為更換了系統,金山之前在文字處理方面的優勢蕩然無存,加上外部微軟和盜版商的「圍剿」,正式發布後,盤古組件連預期銷量的十分之一都沒達到。

金山的家底都賠光了,最慘的時候帳上只剩下十幾萬,公司人數也從二百多人下降到不到二十人。

從志得意滿到跌入谷底,不過是幾個月的時間,沮喪自責的雷軍,提交了辭職報告。

但雷軍並不是一個會被失敗打垮的人。

在求伯君的鼓勵下,短暫修整後的雷軍,重回金山。

他承認盤古的開發脫離了群眾,把自己當成普通的銷售員,每天站在店面里和來來往往的顧客聊天,了解他們的需求,三個月說的話比前二十多年都多。

之後,雷軍回到金山,不再只是埋頭開發軟體,而是拿出精力做市場,針對用戶需求,開發出電腦入門、金山影霸、金山詞霸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軟體。

在雷軍的帶領下,金山起飛了。

2006年wps進入了日本、越南等市場,成為了微軟在海外的唯一對手,金山詞霸有數千萬個客戶,金山毒霸在全球軟體市場占據近40億美元的份額。

2007年,金山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面對消費者,還能上市的通用軟體公司,上市第一天,股價漲幅近40%。

從 22 歲干到了 38 歲,雷軍參與金山的全部創業過程,他曾經說:「金山就是我的全部青春。」

「IT勞模」是雷軍的標籤,幾乎每件事都親力親為,長期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他在金山經常工作到半夜,趁坐電梯時閉目養神。

但金山上市兩個多月後,金山公司宣布雷軍辭去CEO職位。

雷軍在金山任職的最後一天,在中層溝通會上,雷軍向員工們連續鞠躬三次,說:「我終於把債還完。」

成為雷布斯,再成為雷軍

雷軍一直相信天道酬勤,人定勝天。

但在金山時期,雷軍的江湖地位並不高,只是大家口中的「網際網路職業經理人」。

後來,雷軍曾經表示,離開金山後十分失落:

「沒有一家媒體想要採訪我,沒有一個行業會議邀請我參加,我有的是時間,沒人記得我。」

但或許雷軍心中有一團火在燃燒。

離開金山之前,他在《波士堂》的節目中放出豪言:「等你們《波士堂》不再管我叫金山的老闆,而是直接叫我雷軍的時候,我再來告訴你們(未來的規劃)。」

青年時期的那個夢想,「做一家偉大的公司」,始終推著他往前走。

離開金山之後,雷軍化身天使投資人,投資了近20家公司,市場估值200億美元,其中不乏UC瀏覽器、凡客誠品這些明星公司,UC日後被馬雲收購,雷軍的投資翻了1000多倍。

易凱資本董事長王冉曾感慨:「全中國都是雷軍的試驗田。」

在投資的過程中,雷軍逐漸發現了未來的風向,和自己希望投入人生下半場的事業。

那時,雷軍買了幾十部iPhone,每天研究,積極和科技人士交流,思考未來的手機生態。

他感知到,移動網際網路將成為載自己飛上天的大勢,這或許也是自己等了幾十年的機會。

2010年4月,在北京四環的銀谷大廈里,雷軍和幾個夥伴一起喝了碗小米粥,便定下了公司的名字。

小米作業系統MIUI第一版產品最初只有100多個用戶,但憑藉著口碑和雷軍的影響力,小米很快鎖定了第一批「手機發燒友」。

2011年8月,798藝術中心,雷軍身穿黑色T恤和深藍色牛仔褲登場。

他現在的身份是小米科技CEO,給大家帶來一款「頂級智慧型手機」。

雷軍演示完畢後,台下有位觀眾毫不遮掩自己的崇拜,高喊他給雷軍起的新稱號「雷布斯」,寓意他是下一個喬布斯。

但這顯然不是雷軍想要的。

雷軍曾經登上著名科技雜誌《連線》雜誌的封面,那一期的雜誌副標題是「不要叫我中國的喬布斯」。

雷軍說:「小米最終會讓人們明白,中國不再只有廉價製造業和『山寨』貨。」

回溯小米這些年的高光時刻,我們就會發現雷軍所言非虛。

2013年,小米公司榮獲《財富》雜誌2013年「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

2014年,小米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占據中國第一、全球第三的位置。

2018年,小米集團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

2020年,小米成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

2021年,小米已拿下歐洲高端市場。

小米的蓬勃生長背後,雷軍仍舊延續了「中關村勞模」的風格——關注細節,追求完美,同時很「卷」。

雷軍曾經在節目中回顧創業的艱辛:「三分鐘吃一頓飯,一天開十一個會。」

對雷軍來說,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每周工作六到七天仍舊是常態。

帶領小米手機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之後,捨得「折騰」的雷軍又把目光投向了造車,雖然已經53歲,但仍舊步履不停。

如同雷軍在演講中分享的金句——「人因夢想而偉大,又因堅持夢想而成長。」

在武大校園,他在心中點燃的那把「矽谷之火」,終於在小米科技園裡熊熊燃燒。

部分參考資料:

1. 雷軍2023年度演講

2. 雷軍2022年度演講

3. 《雷軍豹變》 人物

4. 《雷軍,最後一次》 鹽財經

5. 《勞模雷軍卷瘋了》 市界

6. 《雷軍:一切始於YellowRose》 新浪財經

7. 《雷軍:不在鹽鹼地種草,要去風口放風箏》 第一財經

28 / Aug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離蔭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