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食用油,別專挑貴的,牢記3個訣竅,好壞一看便知,漲知識了
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我說,還可以加一句,「巧婦難為無油之烹」。在大多數日常菜肴中,食用油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用對了油,菜肴的口感、色澤都會有明顯的提升,吃著也讓人放心;用錯了油,既影響了菜肴的烹制,甚至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如果問大家平時都是怎麼選食用油的,相信不少人會說,專挑貴的,或者專挑大牌的。其實,油好不好,和價格、品牌沒有絕對的關係。今天,懶喵就跟大家分享有關挑選食用油的小知識。
選榨油工藝
根據榨油選用的生產工藝,我國的食用油可以分為壓榨法制油和浸出法制油這兩種。壓榨法,來源於傳統作坊的制油方法,是通過施加物理壓力,直接從原料中榨取出油脂,過程中沒有添加任何化學物質,屬於物理制油;浸出法,是用食用級溶劑從油料中抽提出油脂,屬於化學制油。
通過壓榨法製成的食用油,出油率略低,成本自然也更高,但是榨出的油更香,也更純天然;通過浸出法製成的食用油,出油率較高,成本自然就低了,但過程中可能會殘留如正己烷等有害物質。
從榨油工藝上看,大家儘量選擇採用壓榨法制出的油,這樣吃起來更放心,味道也更香。在油瓶上的配料表處,都會標明對應食用油採用的榨油工藝。
選原料構成
每次去買食用油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會被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品種弄得一臉懵。像什麼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玉米油、調和油等等,各種不同名字的油,常常讓人挑花了眼,其實它們最主要的區別在於選取的原料不同。
花生油選用的原料為花生,玉米油選用的原料為玉米,而調和油就是將好幾種油按照一定比例勾兌調和製成。在油瓶最顯眼的商品名稱處,我們也能看出油的主要構成原料。
中國營養協會專家建議,日常烹飪時要多種油換著用,不要長期吃一種油。這時候,相信有朋友會說,那就乾脆買調和油好了,一瓶里啥油都有。答案真的是這樣嗎?
純油裡面的原料是單一固定的,國家對此有嚴格和明確的標準,比如「花生油」選用的原料里就只能是花生,不能放其它的東西。但是關於調和油的標準卻沒那麼高,換句話說,調和油裡面是允許放添加劑的,因此,有些廠家會「鑽空子」,在調和油裡面加入香精和香料。
從這個角度看,調和油不一定比純油要好。如果一定要買調和油,大家記得看配料表里除了純油外,是否還添加了其它的東西。
從原料構成上看,建議大家優選單一原料的食用油,可以一次買幾種不同原料的純油,日常換著用;如果買調和油,一定先看配料表里有無添加劑。
選營養成分
在油瓶的包裝上,都會附有對應食用油的營養成分表,在選購的時候,我們也需要重點看下。首先,要看下脂肪和維生素E的含量,這兩個指標對應的數值越高越好;其次,要看下膽固醇和鈉的含量,這兩個指標對應的數值越低越好,最好為0。
此外,有些知名品牌的食用油還會在脂肪這一欄處,專門標明「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當食用油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達到1∶1∶1的比例時,營養最為均衡。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家還可以進一步做篩選。
從營養成分上看,主要看4個指標的含量高低,其中脂肪和維生素E的含量越高越好,膽固醇和鈉的含量越低越好。
結語
大家下次去超市買食用油時,可別光看價格和品牌,而要通過「三選」,即選榨油工藝、選原料構成、選營養成分,來挑選到品質優秀的食用油。此外,在這裡還要提醒大家的是,小作坊產的油儘量別買,一來生產設備和加工過程沒保障,二來榨油原料的質量也不能確定,吃著著實不能讓人放心。
我是愛下廚的懶喵,今天跟大家分
享了有關食用油的小知識
,希望對大家有用。如果喜歡懶喵的分享,歡迎收藏關注;關於美食,朋友們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小知識或者想法,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祝朋友們天天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