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之後要不要用水洗屁股?長期堅持洗的人,對身體有沒有好處?

2024-07-26     醫學原創故事會

排完大便以後,大多數人都是用紙擦一擦,排便之後用水洗屁股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問題來了,排便之後,到底應不應該用水洗,這對健康到底有沒有好處?

先來看第一種觀點,有些人認為,排便之後,我們的肛門周圍是殘留糞便殘渣和大量細菌的,這個時候,單純用廁紙是根本無法全部清理掉的,所以水洗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有利於保持肛周皮膚的清潔和衛生。為什麼很多人經常會感到肛周墜脹、疼痛、瘙癢甚至燒灼感,歸根結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排便之後肛周殘留糞便和細菌所致。

再來看另一種觀點,還有些人認為,排便之後並不需要用水清洗,因為清洗過度,很容易破壞肛周的皮膚,容易引起皮膚的乾燥。

究竟孰是孰非呢?

事實上,大部分人每天都能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而且每天排便固定在1次左右,所以我認為,在排便後用水清洗,談不上過度,也談不上頻繁,想想看,每天排便1次,只清洗一次,又有什麼關係呢?即便每天排便2-3次,用水清洗,也談不上過度,更不會引起肛周皮膚乾燥了。

從醫學角度出發,排便之後用水清洗一下,是非常有利於健康的,因為清水直接沖洗掉了肛周瀦留的糞便和寄生的細菌,從而有利於保持肛周的清潔和衛生,非常有利於預防一系列肛周疾病,包括痔瘡、肛周膿腫、肛周濕疹等。

很多人只重視排便,不重視肛周的健康,其實這是不對的,肛周是非常敏感的,一旦出問題,往往會導致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形形色色的不適會困擾患者,再加上,由於人每天都要排便,如果罹患了肛周疾病,在排便的刺激下,肛周疾病更是難以痊癒。

雖然排便之後用水洗有利於健康,但是怎麼洗卻是一門大學問。

第一,一定要注意水溫

大家都知道,肛周皮膚是非常敏感的,而且比較脆弱,如果水溫選擇的不合適,很容易刺激並損傷這裡的皮膚,比如你選擇的水溫過高,那麼很燙的水就容易燙傷肛周的皮膚,一旦皮膚被燙傷,再加上這個部位總是有大便經過,細菌也容易在這裡滋生殘留,所以皮膚的創面就很難徹底癒合。

不過水溫太低也不好,太低的水溫也容易讓肛周感覺明顯的不適。

最適合的水溫應該控制在30-40℃之間,不僅能讓肛周皮膚有一個很好的舒適度,而且溫水還能擴張血管,促進肛周的血液循環,更有利於健康。

第二,清洗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柔

用水清洗肛周的時候,動作一定要特別輕柔,我在前面說過了,肛周這個皮膚是非常薄弱的,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損傷這裡的皮膚,經常碰到有患者,用廁紙擦拭的時候特別用力,結果一用力就把皮膚擦傷了,然後出血、劇痛。

第三,清洗的時候適度最好,不要過度

一般來說,每天清洗肛周的頻率最好控制在1-2次,最多不要超過3次,如果過於頻繁,的確容易破壞肛周的皮膚屏障,大家要牢記,你清洗的目的是減少糞便的殘留,不讓肛周有太多的細菌寄生,但絕對不是讓你清除掉所有的細菌。

第四,用清水清洗即可,不必使用肥皂水或其他的殺菌液體

清洗肛周,清水就是最好的選擇,不必使用肥皂水或其他的殺菌液體,因為它們不僅容易導致皮膚的乾燥,還容易破壞皮膚的黏膜屏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1b7c779fd18df9d8b3ec9f9ff22c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