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永遠的《斷背山》,致永遠的傑克與恩尼斯

2022-04-07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致永遠的《斷背山》,致永遠的傑克與恩尼斯

本文作者:秋葉飄零

人類社會歷史中,在公開場合下,同性戀一直是個被羞辱、歧視、打壓的問題,甚至是嚴重的道德法律問題。

為何?從實用功利的角度看,不符合生物配偶的自然常態,導致無從繁衍的嚴重後果。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民間崇拜、社會鼓勵生殖,多子多福,以勞力數量取勝。

現代,機器人都研發出來了,生育不再緊要,而地球的生態危機卻與人口爆炸有關。隨著生物生理學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同性戀無關品德,而是腦垂體分泌性激素異常,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性生理和心理現象。於是,社會看法隨之一變,近年有些國家和地區甚至出台允許同性戀結婚的法律條文。

2005年出了部電影《斷背山》,正是表現這一題材的,美友風清楊推薦,才知曉。從中不難看出,社會偏見曾經怎樣摧殘壓迫少數人的生活和人生。社會進步文明程度的標尺之一,就是衡量其對少數群體合理要求的寬容與否。

片頭,群山巍峨夜色迷濛,山道上一輛車燈抖著微光,象徵同性戀者的社會處境,孤獨而壓抑。

1963年夏,懷俄明州一個小鎮,來了兩個青年牛仔,傑克開著破車,恩尼斯搭順風車。牧場主派他倆到斷背山上,一人在高處草坡放羊,一人在谷底河邊接應物資埋灶做飯。傑克上下跑了十來天,抱怨吃不消,恩尼斯跟他對換。

傑克

恩尼斯

一個寒冷的傍晚,傑克勸同伴別上山了,有牧羊犬呢。恩尼斯睡在篝火旁,夜裡凍得直哆嗦,傑克喊他鑽進單人帳篷。傑克攥住對方的手,恩尼斯憤而欲出,倆人扭打起來,不知怎麼就……

次日,傑克沒事,恩尼斯羞愧難當,說是「意外」,申明「我不是同性戀」。不想到了晚上,傑克赤條條的躺平,恩尼斯鬼使神差又鑽進去了。

應當說,自始至終傑克都是主動的一方,很享受,沒啥心理負擔。恩尼斯則不同,按說他是孤兒,性格內向,在這渺無人煙之處,更需要情感慰藉。可他永遠忘不了小時候父親特意領著他和哥哥去看的一個死人——被人虐殺的同性戀老頭。這是民間世代傳訓的禁忌。

恩尼斯在勞累孤獨中,也漸漸感染了傑克的輕鬆無憂,兩人嘻哈打鬧,度過了一段苦中作樂的打工生活。

分手時,恩尼斯顯得很淡漠。傑克開車絕塵而去,他躲在牆角痛哭一場,不知為了失身,還是失友。

四年後,兩人都成了家。恩尼斯日子緊巴,疲於奔命,生了倆閨女。傑克在德州熱衷牛仔競技,識得一個靚妹,自言娶了德州最漂亮的妞兒,有個兒子。雖不差錢,但很憋屈,老丈人財大氣粗,不把他放在眼裡。

傑克又來到斷背山下,場主說沒活干。臨走他漫不經心地問恩尼斯有沒來過,招來一頓羞辱:你們讓狗看羊,自己快活,錢不是這麼賺的!這傢伙時而用望遠鏡監工,他倆祼著上身滾草坪的情景被覷個正著。

地廣人稀,有心就能找到。恩尼斯收到一張明信片,圖案是斷背山。他焦急地盯著窗外,見有車駛來,下樓去迎,兩人迫不及待在柵欄內擁吻。妻子艾瑪無意開窗,看到這一幕震驚淚下。恩尼斯匆匆收拾幾件東西,說去釣魚,倆人無影無蹤了三兩天。

此後,每年他倆都去「釣魚」一兩回,卻沒帶回家一條魚。艾瑪心裡有數,終於發作抖露出來,分手。得此訊息,傑克第一時間趕來,說咱到斷背山去整個農場吧。恩尼斯沒答應,他要掙女兒的撫養費。

轉眼18年過去了,人到中年。最後一次在山裡幽會,傑克發飆:我不能再這麼苦熬,見一面要撐一年,你把我拴得好苦!恩尼斯也滿腹牢騷:我連家都鬧沒了,還要怎樣?只能這麼捱著。傑克掏心掏肺:「有時我想你想到無法忍受的心痛。」

不久,恩尼斯收到訃告,眼前閃過那個被打死的老頭。打電話追問,原來傑克工作時因輪胎爆炸受傷身亡。他按朋友的意願,將一半骨灰送到其父母家裡。

老太太請他上樓去看友人臥室,他發現了當年在斷背山上「丟」的沾血襯衣。要下山時,傑克開玩笑且有意味地用套馬繩拴住他,兩人互相打得口鼻出血。不舍,卻這樣分手。

恩尼斯把襯衣帶回家中,掛在衣櫃門內,旁邊釘著斷背山明信片。打開櫃門便喃喃自語:「傑克,我發誓……」片終。

恩尼斯的誓言不難揣測:如有來世,我一定陪你在斷背山上度過快樂完美的一生。然而,可能嗎?

首先,恩尼斯邁不過社會道德強加於個人心理上的犯罪感、恥辱感。被妻子戳穿後,他總覺得走到哪兒都有異樣的眼神盯著自己,鄙夷、仇視、嘲弄……他問傑克有無同感,這哥們不置可否,估計不大在乎。德州臨近墨西哥,那邊有為同性戀服務的色情業,風氣相對寬鬆。

其二,恩尼斯到傑克家中,老頭的眼神有點怪,盯得他芒刺在背。老頭說兒子生前常提你的名字,叨叨要去斷背山建屋同居開農場,八成同性戀這事家人知情。比起自己老爹拉著孩子去看死人以示警戒,家庭的寬容度不同。

其三,從小失怙,恩尼斯比傑克能吃苦,也更有擔當和責任感,包括對感情的認真忠誠。有次傑克遠道而來,恩尼斯要陪女兒,爽約。傑克委屈落淚,開車過境,跑到墨西哥去荒唐,不似洩慾更像泄憤。

最後一面,傑克提出到山裡經營,本錢他出。女方家庭巴不得他滾,給錢打發。農場有收益,兩人生活足矣,兒女撫養費不出兩三年,18歲即可。恩尼斯仍然瞻前顧後,寧在社會道德壓力下偷生,也不敢邁出破釜沉舟隱居山林的一步。直到失去愛人,才幡然悔悟:在死亡面前,社會的約定俗成沒那麼重要!

這部電影讓我開了眼,頭回了解同性戀的人生苦衷。沒想到,這種傳統習俗中上不得台面的情感,竟也那樣純潔濃烈,那樣天長地久。

傑克說與別人老婆有染,恩尼斯哈哈大笑,不在乎。但聽說他跑到墨西哥去,便惱怒起來,對方回敬:還不是彌補你的缺席?這才沒了脾氣。

傑克娶了漂亮有錢的太太,衣食無憂,有個兒子,都沒能使他忘掉斷背山那段情感。恩尼斯表面上力圖融入社會軌道,婚戀生育過日子,想極力忘掉斷背山。但傑克「哈羅」一聲,他的魂就被勾走了。內心深處,不,體內深處的錯位感,無法讓他在「正常」生活中擁有真正的幸福。

片中,斷背山的景色拍得很美。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兩個小伙出自生理的天然需求,相愛了。

這裡沒有世俗偏見,沒有所謂「正常」的活法、愛法,一切都順乎自然。山外,則必須按照社會人的規矩行事,哪怕最私房的事。斷背山,是無人妨礙他們擁有真愛的世外桃源,前提是要有一小塊自己的土地和房屋。

片尾又閃出開頭的群山剪影和車燈弱光,或許是恩尼斯獨自跑到斷背山,憑弔永逝的青春和愛人。今生今世,不再可能,斷背山是他餘生的斷腸處。

最後說明一點,某國的人妖現象不可同日而語,那不是合乎自然的人性之美,而是反自然的表象之美。二者涇渭,在於情利之別。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