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脆皮打工人心情修復指南

2023-12-16     新周刊

原標題:豆瓣9.1,脆皮打工人心情修復指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簡單心理

(ID:jdxl2000)

作者:江湖邊

讓我看看是誰又被工作創飛了。

內耗、強迫性地想太多、抑鬱、感覺什麼都沒有意義……總是外表堅強,內心脆皮的人,可能都需要反覆觀看這部電影:《施圖茨的療愈之道》。

(圖/《施圖茨的療愈之道》)

「很治癒」「一次 90 分鐘的免費心理治療」「超級實用的方法,動人的咨訪聯結」……在這部評分高達 9.1 的紀錄片中,導演 Jonah Hill 向大眾介紹了他的心理諮詢師 Phil Stutz 用來幫助來訪者的「一套視覺工具」

Hill 演過《華爾街之狼》《點球成金》。他與焦慮症鬥爭了 20 年,自尊低下、自我厭惡,「超重和身體意象問題」一直是他心理健康中的大陰影。

左:導演 Jonah Hill,右:諮詢師 Phil Stutz。(圖/《施圖茨的療愈之道》)

他拍這部紀錄片的出發點很簡單:「如果這些工具對我有用,那麼,對你也可能有用。」

Stutz 是一位知名的精神科醫生。

他說,「我想要速度。因為心理諮詢的起效通常不會很快。一周內治癒某人是不可能的,但我希望患者立刻感受一些變化,繼而有前進的動力。」

(圖/《施圖茨的療愈之道》)

接下來,我們將挑選總結 Stutz 所說的幾個工具。我們也想聊聊,如何批判性地看待、使用這些工具?

要「聽身體的話」

「一個抑鬱症病人來到我的診室。他說,我知道自己有很多壞習慣,我很糟糕,我很不自律。但如果我知道我該做什麼,人生使命是什麼,那我肯定會幹勁滿滿。」

Stutz 認為,「生命力(life force)」是一座金字塔,最底層的是:建立與自己身體的關係(第二層是人際關係,最頂層是你與自己的關係)。

(圖/《施圖茨的療愈之道》)

也就是說,當你感覺被困住,此時要學會關注「最薛丁格的 3 件小事」:睡覺、吃飯、鍛鍊。

誰都知道,但少有人能做到。

Hill 自小超重,他之所以排斥健康飲食和鍛鍊,是因為它們從來都是以「提醒他身材不好」的方式出現的。

重要的是,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待它們。如果你失去了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問問自己:最近是不是缺乏鍛鍊,飲食和睡眠不健康?

Life Force 並非什麼科學概念,但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構建認知的方法。它可能喚起了一種力量感,讓你感到自己是本質上有內在力量的人。

處在低谷期時,別人的話都可以不當回事,但要學習聆聽自己的身體。

當你開始決定要「聽身體的話」,就會更了解情緒和自己的需要,因為「神經系統遍布全身」。情緒會告訴你,你需要做什麼,你的哪種情緒沒有得到滿足?

以最小單位行動起來,

串起「帶屎味的珍珠」

如果你覺得始終「無法開始做某件事」,嘗試在腦中呈現 一串珍珠。

(圖/《施圖茨的療愈之道》)

「珍珠,代表你今天要做的所有事情。每一件事都是價值相等的一顆顆珍珠,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珍珠一個個地串起來,即永遠採取行動,而不去考慮背後的意義。每個珍珠都有屎,都有不完美的一面,但我們要做的就只是繼續串下去。」

「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假設自己必須有一定程度的成功才能自我感覺良好,甚至感覺自己是人,但事實並非如此」,他說。「你要做的就是,在自我攻擊之前就採取行動。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你就會變得自信。」

作為一個日常拖延的人,這是我最受益的工具。打個比方:

我寫文章謀生,卻發覺很難開始寫一篇準備已久的文章。那麼我今天要做的是:起床,倒一杯水,坐在桌邊,打開電腦,寫第一行字(屎),再寫第二行字(屎上雕花)。

每個舉動都有意義,且價值相等。不用覺得只有「正事」才有價值。「沒關係。小事實際上比大事更有價值,因為它們更多——可能有 100 倍那麼多。」Stutz 說。

同理,當你抑鬱的時候,起床就是很難的,睜眼皮很難,做家務更難。首先從認知上接納它的難,不要因為這些事情「太小」而譴責自己。

找回生命的活力,串起帶(屎味)的珍珠。

(圖/《施圖茨的療愈之道》)

Part X:接納你腦中的批判者

你的身體中,也居住著一個批判者嗎?

不管你想做什麼,內心的「這一個你」都會發出阻撓的信號。比如:冷嘲熱諷,你很蠢,很醜,不值得信任,永遠不會成功。

Stutz 將這個聲音命名為「Part X」。它是一種非常原始的人格維度,特點是任性、憤怒、傲慢、超敏反應、受害感,最重要的是,對所有過程的抵制。

他認為,「Part X」永遠不會被根除。你可能會暫時打敗它,但它總是會捲土重來。但它帶來的障礙和困難可以成為我們人格成長的富礦。沒有 X,就不會有蛻變。

(圖/《施圖茨的療愈之道》)

聽起來是個新東西,但其實敘事治療,情緒聚焦治療中都早有類似提法。

臨床上的成癮患者也經常使用這種方法來擺脫「癮」的控制。

《與進食障礙分手》這本書中,患有進食障礙的 Jenni Schaefer 將自己的進食障礙擬人化為一個「虐待自己的前男友」,以此實現「自我」與「疾病症狀」的分離。

當她忍不住要衝進廁所催吐,她一遍遍告訴自己:「是前男友讓你去吐的,不是 Jenni 要吐的!真正的 Jenni 想要活下去,健康地與家人在一起。」

不管你叫它「Part X」「虐待狂前男友」,還是什麼別的名字,重點是:我們將之命名,給它一個稱呼,對它保有覺察,進而在情緒上與它保持距離。

痛苦,不確定性,持續的工作

Stutz 還談到,現實中不可逃避的三個部分:痛苦,不確定性,和不斷的努力。我們在這三種逆境之上創造生活。

(圖/《施圖茨的療愈之道》)

這有一點點像存在主義的治療語言:我承認有一定比例的痛苦無法迴避,我承認生活充滿隨機性,我承認生命沒有意義,而我餘生的使命是回答「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這個重要的問題。

有許多心理學家嘗試描述過生活的基本處境。最知名的可能是歐文·亞隆的「死亡、孤獨、自由、無意義」:

我們會死

在許多重大的時刻,我們是孤獨的

我們不得不選擇自己的生活,並承擔選擇的責任

我們要在一個沒有意義的世界中努力創造意義

就拿死亡來說,大多數人都會否認它,拒絕承認死亡,或者做很多事情來迴避它,以至於不能「全然投入生活」。

如何應對一個你討厭的人?

主動地愛

「閉上眼睛,想像你正在吸收所有的愛。設想一個討厭的人,全然地把愛投射給那個人,毫無保留。當你這樣做時,你不會放棄憤怒。這樣,你就可以應對生活中任意你討厭的人。這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讓自己感到完整,讓自己從迷宮中脫身。」

(圖/《施圖茨的療愈之道》)

心理學家榮格說:我們的外部境遇是內心世界的向外投射。

我們有時會覺得某個陌生人的某個行為特別討厭。比如:

討厭 A 懶,不求上進。這種討厭可能來自你「強烈壓抑自我的某個部分」,因為你絲毫不允許自己沒有進步;

討厭 B 年輕。這種討厭可能來自一個人不能「忍受自己已經衰老」的事實。

這種技巧所著眼的部分是:接納你討厭的部分,允許它存在而不被貶低。它的另一種含義是,我要開始無條件地愛自己了。

(圖/《萬神殿》)

雖然我們都被 Stutz 和 Hill 之間真誠的關係打動,但它可能不是一場心理治療,而更接近於科普片和諮詢師的一場自我暴露(焦點在諮詢師,不在來訪者)。

片子裡還介紹了數 10 種「工具」,篇幅限制我們沒有全部列出來。內容大多來自 Stutz 與心理治療師 Barry Michels 合著的書《工具(THE TOOLS)》(2012)。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

(圖/《工具(THE TOOLS)》

還要提醒的是,這套工具也許讓 Hill 感覺有用,但不一定適合每個來訪者。事實上,沒有哪種治療方法可以 100% 治癒某種精神疾病。

看這個片子的觀眾,可能會認為 Stutz 在做一件罕見的事,但這可能只是諮詢師流派和風格的匹配問題(也存在很多以解決方案為中心的療法,比如動機性訪談法)。

此外,一些心理諮詢師很少給出建議,是有原因的:

如果你太快給出建議,就會剝奪來訪者談論自己感受的機會,而這些感受才是「潛伏的真問題」;不恰當地「直給」建議,還暗含了一種假設:諮詢師是權威/老師,知道的比來訪者多。長期來看,這可能會造成對來訪者的剝削,培養一種不健康的依賴關係。

當然有時,諮詢師也會給工具,作為情緒急救,或是諮詢的一種手段(比如伴侶治療師可能會建議,在接下來的一周內,A 做什麼,B 做什麼,然後在下一次諮詢中談論這個過程)。

心理諮詢師 kirk honda 博士認為:有這樣(尋求工具)的衝動很好,我可以理解。這更多反映了,在你成長過程中經歷重大的關係創傷時,改變是多麼困難。

這也反映了一種「病理化」的文化觀念。叫做我的情緒有 XXX 問題,「請你給我一顆藥丸」「給我的大腦來場手術」,或者「來個醫生負責把我修好」。

「心理學有止痛藥,但這不是一種長期解決方案,甚至不是一個中期解決方案。因為你知道,有更大的問題正在那裡。」

Phil Stutz, Barry Michels. The Tools: Transform Your Problems Into Courage, Confidence, And Creativity. 2012. ISBN 13: 9780679644446.

Spiegel & GrauHenretty, Jennifer & Levitt, Heidi. (2009). The role of therapist self-disclosure in psychotherapy: A qualitative review.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30. 63-77. DOI: 10.1016/j.cpr.2009.09.004.

讀完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0fe23fa18fcdf07d1876091c3adc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