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和大家聊聊流量這件事情,同時也想和大家聊聊,我個人認為,目前的音樂綜藝想要成為爆款,需要哪些東西。
觀察最近的《我們的歌》的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即使是在A組請來了頂流馬嘉祺的情況下,依然難掩頹勢,其他歌手的熱力指數始終不太好看。
而B組這邊陣容則更為差勁,無論是前輩、中生代還是新生代,筆者都找不到看點在何處,熱力值數據更是完全說明了當下B組的狀態。
其實,於現如今的《我們的歌》而言,從一開始的成功或許就該明白,需要更多的周深和肖戰。
01
先說說肖戰吧,本質上來說,肖戰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和馬嘉祺是類似的,節目組一開始邀請就是衝著對方的流量去的。
但是,雙方又有著一些不同,那就是肖戰搭配了另外一位話題女王:那英。而節目組方面並沒有給馬嘉祺搭配一位同樣有著足夠多話題的中生代或者前輩,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各位不要小瞧了話題的重要性,前輩、中生代歌手的熱度在多數時候或許不會顯得特別高,但是一旦出現爭議內容,那麼就會突然引爆。
這裡筆者給大家舉例幾位話題藝人,大家或許就明白了:汪峰、王力宏和張傑等流量+有國民度的話題前輩&中生代,這才是節目最合適的搭配,第一季之所以能夠爆,其實就是因為組合搭配合理的同時,還邀請了足夠多的國民歌手,這些歌手,使得下沉市場的收視率有了保障。
02
那麼更多的周深,其實也就意味著更多的流量&實力兼備的歌手。
這樣的歌手,在現如今的華語樂壇並不算多,硬要找實在是有點難找,其實一開始節目邀請的阿雲嘎就挺不錯的,實力在線,熱度也有。而這一季,你根本就找不到這樣的歌手存在,導致的結果就是,話題也沒有、可聽的歌曲也沒有,最終是什麼都沒有。
一檔節目在一開始的選人,就已經決定了節目後期的走勢,任何音樂綜藝其實都是這樣的。
是否能夠大爆,則是取決於歌手本人的發揮了,選擇流量高、國民度高的藝人意味著更多可能性。
現如今雖然有著懷舊,但是節目於我而言實在缺乏吸引力,幾乎每次都是看CUT就結束了,完整版很難堅持看下去。
於我尚且如此,於不關注華語樂壇的路人而言,結果可想而知。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贊並分享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