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給我10塊錢」,3個媽媽的三種回答,決定著未來3種人生!

2023-06-13     CC爸媽

原標題:「媽媽,給我10塊錢」,3個媽媽的三種回答,決定著未來3種人生!

我家樓下最近新開了個便利店,這下,小區的孩子們可瘋了!

尤其是上小學的孩子,有了自己的零花錢,玩著玩著幾個人一拍即合便要去小超市「消費」一把,彩虹糖、辣條、飲料、小玩具……

一起玩的,還有不少低齡的孩子,瞧著 自然眼饞:「媽媽,能不能給我5塊錢?」

  • 「小孩子要什麼錢啊?凈買那些沒用的玩意兒!」
  • 「媽媽並不是不能給,但我不想養成你隨便花錢的習慣,你想要什麼告訴媽媽,媽媽帶你去大超市選。」
  • 「你不要見別人有什麼你就要什麼,你想想家裡還有多少零食/玩具,你想吃或玩我現在就可以給你回家拿。」

花式拒絕,都不帶重樣的。

被拒絕後,孩子們相繼失落地走了。

有媽媽轉頭問我:「你說是不是不該給?」

一時,還真的不好回答。

孩子都有「從眾心理」,看見其他朋友都有自己的零花錢、都去消費了,難免也想「跟他們一起」。

所以,這個時候,你的回應很重要,過來人告訴你,千萬別跳這三個坑。

不給:

孩子拿錢就是亂花,直接拒絕

「別人都去小賣部了買了,我也要去」,這真是就是亂花錢、真是攀比嗎?

非也非也!

孩子向爸媽張嘴要錢,本質上是在尋求幫助。

求你幫助他,更順利地融入一個集體。

就像一群孩子玩,孩子們都做同樣的遊戲,孩子也會跟著做一樣。

同樣,一起玩的朋友,別人都去消費,為了融入,他也會想去。

只不過這項活動,有了一個門檻,那就是「錢」。

所以這一刻,他們是求助,是信任。

如果求半天得來的是一通「批評教育」和無情拒絕,孩子肯定感覺孤立無援。

給:

一哭鬧就立馬給,都是小錢,花花無大礙

跟堅決不給相反,另一種極端,就是一要就給!

一盒蠟筆、一套玩具,花不了三瓜倆棗的,為啥讓娃吃癟、眼饞別人?買!

尤其一拒絕娃再一哭一鬧。

得得,給你給你,我就當十塊八塊買耳根子清凈了!拿了錢走人!

有時候我們是不忍心孩子受委屈;

有時候我們是犯懶逃避親子衝突。

但別忘了,現在的東西你尚且可以負擔,日後他要的超出你的能力範圍,你該怎麼辦?

難道小時候講不通的道理,大了就能自動明白?5歲管不了的孩子,15歲就能更好管?

不要掩耳盜鈴。

英國有一部紀錄片《Are these kids spoilt?》(《他們被寵壞了嗎?》),講的就是幾個白眼狼孩子的故事。

一個12歲女孩兒是個包包控,最貴的一個價值高達3000英鎊(約2.68萬人民幣)即便媽媽因為帳單陷入了財務危機,女孩依然淡定地說:「我又有沒有強迫我媽買,是她自願的。」

另外一位媽媽為了給孩子買價格不菲的名牌鞋,起早貪黑兼三份工作。

媽媽素麵朝天,女兒名牌加身。

這孩子還白眼狼的說: 「她願意付錢,我不覺得愧疚。」

瞧瞧,你要是無原則的滿足,孩子就是覺得這就是理所當然,更別談感恩你的付出。

長大不是坐吃山空的「敗家子」,就是翻臉不認人的「白眼狼」。

有條件的給:

按勞所得,勞動了才給

「我不隨便給、也不輕易拒絕,我讓他有本事自己掙錢自己花。」

掙錢沒毛病,但路別走歪:

  • 今天幫忙刷碗,報酬是5元;
  • 多練一首曲子,報酬3元;
  • 期末考試考了第一名,獎勵100元;

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份內之事的學習,一旦跟報酬沾上邊,那就變了味。

更可怕的是,這種交換概念孩子一旦get,孩子有一天終會反客為主

那 如果我不要錢了,是否就可以不做家務、不學習了?

孩子開口要錢了,到底該怎麼辦?

第一步:

詢問用錢目的,決定給/不給

如果你家娃看起來不需要花錢,卻開口問你要錢了,那一定是有理由的。

1、如果孩子確實需要買這個東西:

那給孩子表達的權利,如果確實有說服力,給就是了。

我就經常成功被CC說服,同意她買一個原本我拒絕的東西。

做父母腦袋不要軸,不要總是「你覺得」,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想法、社交,「她覺得」喜歡,說服的有理有據,就別抻著,滿足人家。

2、如果孩子只是從眾,希望和別人一樣,以獲得同伴認可:

這個就看你以往的社交觀培養的是否到位了。

我是很早就告訴CC,並不是非要做一模一樣的事,朋友才會接納你——從她3歲嚷嚷著朋友下樓都帶elsa玩偶,我也必須帶!

當時我也沒擰著她就堅決不買,也買了一個,但是小本本記下了,這課必須得上。

隔天她下樓開心的帶上了elsa,還沒開始玩,我就大聲密謀:

昨天我跟CC發現一個特好玩的秘密基地,特別適合小朋友野餐,我剛好帶了幾個雪餅,有人想去嗎?CC記得路!

所有孩子順家都放下elsa,讓她帶著去秘密基地!

她當然是毫不猶豫的扔下了昨天才入手的elsa!

真正喜歡你的人,你不follow,她也會喜歡你; 不喜歡你的人,即便是做一樣的事,也不會喜歡你。

只有你自己的特點、性格才能幫你吸引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第二步:

平時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

一旦孩子有了消費的想法,就可以每周固定零花錢了。

這筆錢,是完全屬於自己的,自己可以自由支配。

獨立做主的權利、和自主支配的自由,是時候讓孩子體驗了。

第三步:

教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錢

剛剛拿到零花錢的娃很可能「報復性消費」,這是十分正常的,回想下自己發了工資就去血拚的心情。

但我覺得不必著急干預,不就那麼三瓜倆棗?可以先讓孩子試試錯。

有孩子第一天就會迫不及待把一周的零花錢全花光,那麼餘下6天,就只剩眼饞別人的份兒了。

——那下次他就學會了,不能提前透支。

也有孩子每天都花點小錢,買點說不上喜歡、也說不上不喜歡的「閒家務」,主打就是個「花錢的感覺」,結果有一天看見了一個特別特別喜歡的貴玩具,錢不夠……哎呀,遺憾的抓耳撓腮。

——那下次他就學會了,不要在可有可無的東西上浪費錢,錢攢下來,才有機會買到最喜歡的。

總之,「消費觀」裡面那些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道理,到底都得自己試出來。

孩子小時候花小錢試,明白了,長大就不太可能出現財政危機。

當然C媽還有幾個壓箱底小技巧,今天也掏出來,讓姐妹們一起幫孩子「扶上馬,送一程」!

1、教孩子貨比三家

咱們不刷存在感干預,但咱可以示範明智的消費行為。

我們小區附近有兩個超市,CC就發現一樣的德芙巧克力,一家8塊,另一家9塊。

平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價格,以及在對比中,了解價格差。

同樣的商品,我們就可以選擇價格低的,那麼省下來的錢就可以買別的。

比如618這個節點,一些明顯低於日常價格的護膚品,就可以囤起來。

插播一條直播廣告,哈哈

2、教孩子制定計劃,學會聰明的花錢

比如我給CC10塊錢,你可以10塊錢買一瓶飲料解渴。

但如果目的僅僅是解渴,是不是可以買稍微便宜的?

比如可以買2塊錢的水解渴,再買一包5塊的彩虹糖,再3塊買個小玩意兒。

這樣10塊就能買這麼多!

CC立馬舉一反三, 「反正是解渴,我可以自己帶水,一毛不花!然後用那2塊再買包辣條!」

??!!

總之吧,我們可以通過零花錢,給孩子建立各種消費規劃,這便是早期的財商啟蒙。

3、引導孩子正確花錢

還有兩條超實用的「理性花錢」消費觀,之前寫過,沒看過的補課:

1、學會區分需要和想要。

具體可以看這篇《 財商啟蒙最重要的竟不是教娃認錢,這些坑你掉過沒? 》

2、知道錢從哪裡來,讓孩子知道錢是有限的,要學會做選擇、讓孩子通過計算投入產出比,做出最佳選擇。

具體可以看這篇《 沒有正確金錢觀的孩子,長大後會多可怕? 》

#

「 C媽說:

既不做孩子的「斬夢刀」,也不做孩子的「取款機」。

而是抓住這個契機,引導孩子探索金錢觀念,爭取花小錢兒辦大事兒!

幼小銜接大幕正式開啟了,後台最近最多的留言就是關於銜接教輔推薦,終於來啦!從拼音到數學,再到專注力培養

618之前最後一個直播,潤百顏專場,30歲+堅持用它,5年之後,讓你的皮膚狀態遠超同齡人!(僅一場,提前預約別錯過)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C爸是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主治醫生;C媽是報社育兒主編,我們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公眾號:CC爸媽(cc-bama)

覺得文章還不錯,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0d043679e249bf710b1b72e1b61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