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乾燥,地獄般的金星,生命或許永無機會

2023-05-10     天文在線

原標題:高溫乾燥,地獄般的金星,生命或許永無機會

金星蒸桑拿,生命難成長。最新研究探索生命在金星的可能性。

一項研究表明,金星的溫度太高了,很難存在海洋。

圖註:1990年2月14日,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拍到的金星。這張照片用藍色著色,以記錄雲層細節。(圖源:NASA/JPL)

畢竟,對於外星獵人來說,金星可能不是一個那麼誘人的目標。

近年來,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將離太陽第二近的這塊岩石,金星,視為潛在的生命住所。例如,建模研究表明,遠古時的金星擁有過廣闊的海洋和溫和的氣候,這種情況可能已經持續了數十億年。

當然,今天的金星是出了名的地獄;它的表面異常乾燥,溫度極高,足以熔化鉛。但一些科學家認為,如果金星在任何時候存在過生命的話,那生命可能在那裡繼續存在,漂浮在大約30英里(50公里)高的雲層中,那裡的溫度和壓力與我們在地球海平面上所感受到的相似。

圖註:太陽系示意圖。從左至右,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矮行星冥王星。(圖源: kappamapgroup)

然而,一項新的研究給這種希望潑了冷水。

像所有新生的行星一樣,年輕的金星非常熱——對液態水的海洋來說太過溫暖了。它的可用水幾乎全部蒸發,在整個行星範圍內造成了一種類似桑拿的狀況。

之前的認為金星環境有利於生命的建模研究確定,這顆行星冷卻到足以容納液態地表水,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雲層。雲層將大量太陽輻射反彈回太空,「微弱的年輕的太陽」也是一個促成因素;在太陽系的早期,我們恆星的亮度只有現在的70%。

圖註:2012年,美國宇航局的麥哲倫太空飛行器拍攝了金星坑坑窪窪的表面的雷達圖像。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還沒有著陸器帶著相機登陸這顆行星。(圖源:popsci)

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項研究中,由瑞士日內瓦天文台博士後研究員馬丁·特貝特帶領的科學家使用一種新模型模擬了古代金星的氣候。他們得出了非常不同的結果。

特貝特和他的團隊發現,年輕的金星可能會將雲層限制在行星的背陽面,在那裡,就生命的建立而言,雲層比沒有用處還要糟糕。(金星沒有因為潮汐原因被太陽鎖定,因此它沒有永久的背陽面;這裡背陽面指的是任何時候恰好背對太陽的任何半球。)

這些雲不僅沒有反射陽光,還通過溫室效應捕獲了大量熱量,提高了金星的溫度。因此,金星從來沒有冷卻到足以降雨,進而形成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的程度。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天文學家詹姆斯·卡斯廷和切斯特·哈曼在同一期《自然》雜誌的「新聞與觀點」欄目中分別撰文寫道:「如果作者是正確的,金星總是一個地獄。」。(卡斯廷和哈曼不是研究團隊的成員。)

圖註:2021年2月,帕克太陽探測器飛過金星時拍下的圖像。(圖源:popsci)

對金星表面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對該行星的古代氣候提供一些清晰的信息。例如,卡斯廷和哈曼指出了被稱為「嵌塊」的行星的「高度變形區域」,這些區域的成分被認為與地球上的大陸岩石相似。

卡斯廷和哈曼寫道:「在我們的星球上,這種岩石是在液態水存在下發生的變質過程形成的(變質過程指礦物質在不熔化的情況下發生變化)。」他們還提到:「如果「嵌塊」是玄武質的,就像地球上的正常海底一樣,那麼就不需要液態水來產生「嵌塊」,這進一步支持了特貝特及其同事的假設。」

美國宇航局新選定的VERITAS(「金星發射率,無線電科學,干涉合成孔徑雷達,地形學和光譜學任務」的簡稱)任務,計劃於2028年發射,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該任務將從軌道上研究「嵌塊」。但卡斯廷和哈曼寫道,想要對金星這些有趣的特徵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可能需要著陸器。

圖註:VERITAS示意圖。(圖源:futura-sciences)

對地球以及更深遠的影響

這項新的研究還發現,很久以前,如果太陽再亮一點兒,地球很可能會走上金星的路線:根據特貝特和他的團隊開發的模型,一個擁有當前亮度92%而不是70%的年輕太陽,很可能會把我們的星球變成溫室。

卡斯廷和哈曼指出,對於那些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世界以及旨在了解它們的研究人員來說,這一研究結果也會產生影響。

兩人寫道:「那些在常規宜居帶的內側附近運行的地外行星,可能行星表面存在液態水,但實際上可能並不適合居住。」。

BY: Mike Wall

FY: 大恐龍龍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08c5848c9cc6f1d28cb5b85673517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