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a
十年之約,新的征程,新的起點。
3月30日,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如約而至。前一天,《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10.40億,超過即時通訊(10.38億),成為第一大網際網路應用。網絡視聽網民使用率為97.4%,同比增長1.4個百分點。綜合視頻、網絡直播、網絡音頻更多被高學歷、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中青年群體使用。
經歷2021年和2022年「降本增效」「提質減量」的努力後,長視頻行業回歸理性,在2023年迎來了回暖和盈虧平衡的曙光。用戶更加渴求知識與內容深度,相應地對長視頻平台的社會責任擔當、媒體融合程度、內容價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長期主義成為行業共識。
「在主管部門和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有信心在 2023 年開始『踩油門』,加快前行。」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執行長孫忠懷表示。
作為行業規格最高、規模最大、陣容最強的業界盛會,網絡視聽大會既是平台內容實力的閱兵式,同時也是平台交出「下一個十年」答卷的重要時刻。
由此也引發了外界對騰訊視頻此次參會情況的關註:除了孫忠懷在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主論壇發表演講,平台主辦的影視科技創新發展論壇探討如何「以科技驅動藝術拓新邊界」 ,騰訊視頻還在網絡公益高峰論壇、短視頻發展與青少年健康成長論壇、網絡視聽國際傳播論壇、微短劇行業發展論壇、網絡電影高質量發展論壇等分論壇,分別參與了「網絡公益 溫暖新時代」「煥新生態 護航成長」「視聽連接世界 攜手開創未來」「共建新賽道 共創新未來」「價值引領·創作升級·商業創新」等議題的探討,推動網絡視聽行業升級疊代。
上述重點話題正是騰訊視頻長期主義的具體呈現,以及在不同領域的落子:科技驅動內容價值,內容推動科技更新疊代,以長線IP創造社會價值……共同構成有機統一的整體布局。平台整體化、多元化、長期化等特色戰略也因此呼之欲出。
堅持長期主義,「內容力」推動「網絡視聽+」爆發
「長期主義」的理念,不僅貫穿於騰訊視頻內容開發製作的日常,同時也體現在此次視聽大會當中。孫忠懷在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主論壇的《以長期主義 講中國好故事》主題演講,騰訊視頻舉辦的影視科技創新發展論壇等,展現出平台對深耕內容、扶持人才、創新科技的深度關注。
而對於網絡公益高峰論壇、短視頻發展與青少年健康成長論壇的參與,則強調公益價值;參與網絡視聽助力鄉村振興論壇,強調影視內容的經濟意義和社會價值;參與網絡視聽國際傳播論壇,著力於長期海外發展;參與非虛構影像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推動紀錄片發展;參與微短劇行業發展論壇、網絡電影高質量發展論壇,探索網生內容的長期價值;線下展聯動線上,豐富用戶觸達場景,推動IP分別從內容、文化、經濟、公益、社會等多個維度擴大影響力,爆發出持久價值。
孫忠懷的主題演講,提綱挈領地回答了「如何踐行長期主義」的問題。當我們將視線投向平台主流內容布局,能夠看到的是,平台在重大節點配合宣傳、創新主流內容,播出的《山海情》《大江大河》《縣委大院》《功勳》等成功推動主旋律作品年輕化、成為口碑爆款,平台自製的《伊波拉前線》《獅子山下的故事》從多角度傳播正能量和主流價值觀,上述布局充分體現出騰訊視頻堅定「講中國好故事」的社會責任擔當;
而在自製、合創內容層面,更是體現出了「內容長期主義」。騰訊視頻堅信,「藝術戰略的核心是『好故事』,它是我們的『頭等大事』 」。平台擁有大量可供長線開發5-10年的IP儲備。為什麼過往平台很難堅持長線開發?孫忠懷分析,無外乎投入大、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面臨商業化難題等因素。騰訊視頻願意「啃硬骨頭」,因為長線IP不僅是自身隱形財富與護城河,同時也是整個網絡視聽產業的稀缺資源。
通過劇集《三體》《慶餘年》《雪中悍刀行》,年番《斗羅大陸》,「尾魚宇宙」奇幻IP,綜藝《脫口秀大會》,紀錄片《風味人間》,體育賽事如NBA等長線IP的打造,騰訊視頻聚集起了一批高情感粘性的用戶,以IP系統化可持續開發推進影視產業工業化,逐步實現「短期有驚喜,長期有期待,用戶有信心」,放大內容價值;
從科幻懸疑劇《開端》擁抱現實主義表達和人文關懷,到《三體》將國產硬科幻推向新的高度,平台專門為三體打造「科幻季」頁面,為《群星》開發積累經驗,科幻正在成為騰訊視頻新的優勢類型,驗證了孫忠懷對於平台「改變過於集中優勢品類的策略,全面擁抱多元化的選題、表達」的願景。
長期主義更是體現於對最重要資產——人才的尊重和熱愛,為行業注入新血,給他們創造最適宜的舞台。平台積極擁抱導演、編劇、演員、聲優、原畫師,以及舞美、服化道等技術工種「手藝人」,以資金、技術、資源全力支持幫助其創意實現,開發周期長達七年的《三體》,便是平台找到中科院、科協科影等聯合製作單位與專家反覆論證,推動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天文台密雲站等實景拍攝實現,令畫面達到最震撼的效果。
因此不難理解,作為平台長期深耕「內容力」的成果和具體體現,騰訊視頻何以能夠在首屆網絡視聽節目節金橙指數發布典禮榮獲17項榮譽。《開端》拿下年度網播劇、年度編劇、年度導演、年度女演員等多項大獎,《星漢燦爛·月升滄海》《夢華錄》獲年度網播劇、年度男演員肯定,獲得年度網絡動畫的《一人之下5》和《大理寺日誌2》、年度季播網絡綜藝《脫口秀大會5》、年度紀錄片《風味人間4·穀物星球》展現出IP長線開發的力量,分別打透不同圈層。
另外,平台更有《開端》《星漢燦爛》《你安全嗎?》《我的卡路里男孩》等劇集,《令人心動的offer4》等綜藝,《黑鷹少年》《排爆手》《老師來了!》等網絡電影,《故宮裡的大怪獸之月光迷宮》等動漫,《風味人間4·穀物星球》等紀錄片,《大媽的世界》等口碑微短劇共計19部作品入選廣電總局2022年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發布儀式,或拓展古裝劇、懸疑劇、微短劇的邊界,或在網絡電影綜藝紀錄片選題視角、價值觀層面創新,或以真人表演+CG方式講述傳統文化,為行業帶來了「講好故事」的啟示。
對於上述優質IP的未來發展,平台堅持「網絡視聽+」的開發策略,在尊重版權、用戶秩序的前提下與社交媒體、短視頻等多方開放合作,尋求共贏,《三十而已》《開端》被海外購買版權,邁出了文化輸出的亮眼步伐;
其內容影響力並不止步於線上,而是積極推動IP「從線上走向線下,從可看到可體驗可互動」,騰訊視頻去年 6-7 月在長沙舉辦了《夢華錄 - 風雅夢華游》主題沉浸式集市,令大宋汴京的街市風貌重現世間; 今年 5 月到 8 月還將在成都為動漫《斗羅大陸》的粉絲量身打造集美術陳列、線下體驗、新媒體演出等於一體的沉浸式嘉年華,不斷探索IP新的生命力,價值立體開發的新可能,並反過來賦能實體行業,長線提升社會效益,推動數實融合,形成多產業協同的「網絡視聽+」產業生態圈。
科技賦能藝術,「科技力」為網絡視聽行業帶來何種長期價值?
從網劇、網絡電影網生內容興起,到「短內容」的走紅,再到5G、AR/VR、元宇宙、數字人、AIGC等新技術爆發,一次次著眼於未來的科技革命,推動網絡視聽產業迎來了一次次進化升級。
由此,從21年起,騰訊視頻便確立了以藝術與科技的雙向驅動,成為視頻娛樂引領者的戰略,藝術帶來了科技創新的迫切需求,科技發展前進也驅動著藝術進步,兩者相輔相成,不斷融合,雙向賦能,拓寬了彼此邊界和想像力。時至今日,平台長期提升「科技力」的努力,已經卓有成效。
一方面是從底層視聽細節處,「不斷優化、創新基礎視聽體驗」。孫忠懷介紹,騰訊視頻是較早做語音發彈幕的長視頻平台,加入自動識別和防止劇透彈幕等應用,同時對字體、彈幕飄動速度、顏色、行數、劇情匹配度做了長時間細緻的打磨。
另一方面是從更宏觀的影視技術層面,「一直堅持對創新技術的投入」。在高新影視技術方面,除了高級特效技術規模化應用之外,平台還不斷推動虛幻引擎、CG、動捕以及實時渲染等技術在劇集和動漫領域的應用,讓技術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
在騰訊視頻主辦的影視科技創新發展論壇上,上述理念得到更細緻具體的案例說明。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馬延琨分享了騰訊視頻的科技與藝術戰略,在圓桌論壇環節,騰訊在線視頻平台運營部燃動宇宙工作室群負責人周望、電視劇《三體》視覺與動畫導演陸貝珂、玄機科技董事長沈樂平、原力數字科技CEO兼董事長趙銳分別結合具體工作,全景式探討了技術升級後影視生產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視聽升級如何反哺藝術內容,從而協同發展,爆髮長尾效應。
與Netflix「同題作文」的《三體》,後十集封神、豆瓣評分持續大漲至8.7分,一圓國人對於「中國人拍好自己的科幻」夙願,便是科技驅動藝術最出色的案例,也是騰訊視頻「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的充分體現。另外,它也是騰訊視頻從《全職高手》起率先大規模採用先進的動捕技術、面部捕捉、實時渲染技術,用CG動畫來表現真實遊戲對戰,到《穿越火線》進一步採用了完全的真人實拍的方法,1:1實景搭建了遊戲經典地圖,影視工業化經驗一步步積累的成果。
《三體》劇本打磨4年,拍攝150多天,全國大型轉場12次,後期剪輯1年半,作曲耗時7個多月,擁有超兩千個CG鏡頭、近三百位CG角色、與11個大型場景,劇中CG和動捕特效總時長達200分鐘以上,三體遊戲特效時長超100分鐘,相當於一部動畫電影長度最終渲染幀數多達九萬七千九百幀,而「三體遊戲」則為國產劇首次大規模使用掃描動捕技術,其精細程度、體量之大,均是前所未有。
在拍攝「古箏行動」部分時,團隊面臨著沒有任何現成動力學資料、現成數據的難題。他們在採訪中提到,「只能一遍遍地在計算機里做動力學測試,大大簡化船舶剛體的材料類別,最後結合原著的描寫,突出船的重力感和扭曲的刺激感,模擬出一種看起來還算合理的畫面效果。」為還原出像撲克牌一樣攤開的「審判日號」,劇組找來幾十噸鋼,用擠壓機逐個擠成鋼片,再將一條條鋼片焊成一艘輪船,突出船在應力後扭曲變形的感覺。在後期特效資金投入方面,「古箏行動」占全劇特效預算近1/4,歷經四個月堪景、拍攝,最終呈現時長只有20餘分鐘。
《斗羅大陸》年番同樣是騰訊視頻攜手玄機科技,從2018年更新至今持續5年的一次畫面極盡精益求精的實驗。他們把實時渲染流程引入到動畫長片製作中,讓畫面做到隨時隨地「渲染」,採用實時動態霧技術提升戶外畫面真實度,角色捏臉系統縮短次要角色的製作時間,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52集《斗羅大陸》總鏡頭數近8.9萬個,所應用的總特效數量超3.6萬個,武戲打鬥場面超1.7萬場。
未來將上線的《遮天》動畫採用虛幻5引擎製作,在動漫迷圈層引發強烈期待。趙銳在論壇上詳細介紹了《遮天》動畫的技術升級之處:《遮天》前幾集不停切換場景,傳統的拍攝方法難以實現。因此團隊也不再採用製作簡化模型的傳統流程,而是通過使用UE5進行場景建模,以大量高精度模型進行製作,更像生產線流程,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綜上,在「科技向善」的理念下,前沿技術的應用有效提升了影視內容生產效率和畫面品質,以平台技術優勢賦能產業生態。正如馬延琨所言,技術的進步總是持續推動著產業的疊代,每一次技術的升級也帶動了內容製作工藝、生產效率和美學風格的進階,同時也拓展了視聽產業和內容想像空間。
讓騰訊視頻和其夥伴們激動不已的是,由AIGC技術為影視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機遇正在出現。孫忠懷坦言,將在人工智慧內容生產技術領域投入更多的技術與資金,比如將 AIGC 前沿技術運用於影視創作,並著力推動影視拍攝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的相互賦能,探索AIGC 的業務方向和極限。ChatGPT 又將如何與影視產業結合?比如可以應用於電視劇劇本的基礎編輯,從而大量節約人力成本。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科技革命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影視技術變革離不開像騰訊視頻等網際網路視聽平台所付出的努力,科技讓藝術想像得以落地,與全球影視文化、科技製作接軌,中國文化之美得到更廣泛傳播,弘揚文化自信,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其中,從而創造出更多優質的原創IP,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結語
何為長期主義?當我們深入透視騰訊視頻在「內容力」和「科技力」兩個領域的布局,答案便也不言自明。換言之,即是不計短期投入和得失,以星辰大海為征途,生產有長久生命力的優質內容,推動前沿科技的進步與落地,從而講中國好故事。
未來,騰訊視頻將持續在藝術、科技兩個方面不斷投入,推動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新征程良好開局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