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越莓、和牛、黑松露……世界頂級珍饈居然是東北特產?

2024-01-19   新周刊

原標題:蔓越莓、和牛、黑松露……世界頂級珍饈居然是東北特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地道風物

(ID:didaofengwu)

者:風物菌

一顆蔓越莓,快讓東北人徹底不認識東北了。

事情要從今年冬天東北的再次爆火說起,由於「爾濱」的出圈,大量遊客前往東北旅遊,其中就包括來自廣西的11個小朋友,小朋友可愛,好客的東北人自然多加照顧,並親切地叫他們:小砂糖橘。為感激東北人對小砂糖橘們的照顧,廣西挑選了200噸的砂糖橘送往黑龍江,黑龍江吃完決定回贈10萬盒蔓越莓。互表心意,你來我往,本來是很正常的事兒。

但東北人聽到後卻「炸」了。

收到砂糖橘後,東北回贈蔓越莓給廣西。(動圖/青豆新聞)

「黑龍江有蔓越莓本地人都不知道」衝上熱搜詞條,雖然許多東北人調侃,「爾濱,你讓我感到陌生」「咱們還是不是親生的孩子了」,但玩笑歸玩笑,大家並不是捨不得那10萬盒蔓越莓。

而是更多是一種驚訝和詫異——爾濱啊,咱家啥時候有蔓越莓的?那稀罕玩意不是國外產的嗎?咱東北啥時候還成了亞洲最大的蔓越莓生產地?都悄悄做到最大了,還不告訴我,還不給我吃?

隨著網友們的深挖,大家還發現了更多連東北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東北特產,甚至可以說是頂級珍饈——原來東北不僅有蔓越莓、樹莓、藍莓這樣原本印象中的進口水果;還有和牛、黑松露和魚子醬這些曾經昂貴且稀有的外來高端食材。

(圖/unsplash)

不僅如此,原來延邊還是世界主要明太魚加工地,每年明太魚的加工量達6萬多噸,韓國人日常食用的80%以上的明太魚,都來自延邊;我國栽培的裙帶菜90%以上來自大連,而日本作為我國最大的裙帶菜進口國,其市場份額的70%又來自中國。還有吉林通化,這裡的葡萄酒莊林立,葡萄酒產業也在慢慢起步發展。

起初,人們只是想去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體驗一下東北風情,誰能想到,最後卻變成了一場關於東北的農業大摸底。

東北,你怎麼變這樣了?

東北不只有蔓越莓,

黑松露、松茸、樹莓、藍莓,

這片黑土地還能長出什麼寶藏?

先來解釋一下東北為什麼會有蔓越莓。

(圖/unsplash)

蔓越莓原產於北美,因富含多種維生素而美名遠揚,近幾年蔓越莓經常以果乾、果醬或者保健品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眼前。但因的確少見,所以導致在很長時間裡,北方人都以為蔓越莓是南方產的,而南方人以為是進口的,所以當「哈爾濱贈送蔓越莓」事件發生後,東北人自己也很「懵」,因為他們也才知道東北也產蔓越莓。

這也不怪東北人,只怪東北太大了。其實亞洲最大的蔓越莓規模化種植基地就在黑龍江佳木斯撫遠,而撫遠是中國東極,是中國陸地最東端的縣級行政區,從撫遠到大連的直線距離,幾乎與大連到台灣的直線距離接近。

(圖/unsplash)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怎麼這個「美國貨」,成了東北特產?一方面是因為天時、地利,東北的嚴寒氣候雖然條件艱苦,卻十分適合蔓越莓生長,而且撫遠和世界上主要的蔓越莓產地緯度接近,自然落地生根容易些。

但更重要的是人和,東北種植蔓越莓的時間並不算長,滿打滿算,從2010年東北著手研究蔓越莓開始,到2014年首次種植,再等三年結果、五年豐收,算來算去東北蔓越莓上市,也就是這兩年間——當然來不及跟自家人「嘚瑟」。雖然時間短,但東北蔓越莓卻十分爭氣,數據顯示,去年撫遠蔓越莓大豐收,產量高達2700噸,填補了國內全部依賴進口的蔓越莓鮮果的市場空白。

除了蔓越莓,東北還有兩種你可能不知道的「莓」,紅樹莓和藍莓。藍莓其實是東北的「原住民」,鄂倫春人稱這種野果為「篤柿」,「篤柿酒」還曾作為貢品送給慈禧太后。不過如今大部分種植的品種,其實也是外國引進的,20世紀80年代初吉林農業大學小漿果研究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藍莓產業化生產基地,自此開始了中國藍莓之路。如今大興安嶺地區依然是我國野生藍莓的主產區,而東北南邊以人工種植為主的遼寧丹東藍莓產量,則占了全國產量的25%以上,給了中國人藍莓自由。

黑龍江尚志市是「中國紅樹莓之鄉」,這種美麗的水果紅彤彤,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苞,因為稀少,通常被零星放在蛋糕上作點綴,也是近些年,東北從俄羅斯引入紅樹莓的種植技術,同樣擺脫了紅樹莓完全依靠進口的局面。除了上面三個幾鍾外來水果,東北還有更多驚喜而低調本土水果或是野果,如嘎拉果、紅菇娘、天黑黑等等,其實都在等待人們去挖掘品嘗。

東北早市的紅樹莓和藍莓。(攝影/大腳CL)

同樣是在這片土地,還生長著更多你想像不到的寶藏。在山林里,藏著更為昂貴的黑松露和松茸。你可能想像不到,在黑龍江雙鴨山等地,人們送禮的禮物可能不是蘑菇、榛子,而是一箱來自雙鴨山本地的黑松露。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國松露橫空出世,東北攜手西南,成為松露出口量世界第一的國家,一起打破了國外原本高價的松露壟斷。

(圖/unsplash)

提起松茸,人們第一時間大多會想起西南的香格里拉松茸,在中國東北的長白山,也同樣有著美味的松茸,而且長白山松茸是全世界發生期最早的松茸,可以從7月中旬一直吃到9月上旬,甚至可以說,東北人是世界上每年第一批享受當年新鮮松茸的人。位於長白山山脈附近的延邊,則是松茸之鄉,松茸產量還曾居全國之冠,在延邊人的手裡,松茸可以做成石鍋飯,可以做成參雞湯、黃牛肉湯,美味至極。

延邊早市裡的新鮮松茸。(攝影/大腳CL)

連鱘魚子、和牛和對蝦都有,

東北你可真行啊!

送給廣西的蔓越莓來自撫遠,但撫遠的驚喜不止於此。關於撫遠,還可以再重新認識一下,撫遠東、北方與俄羅斯隔著黑龍江、烏蘇里江相望,是「淡水魚都」,也是國家冷水魚科研繁育試驗基地,更是全國第一個研究大馬哈魚繁育的城市。

(圖/unsplash)

如果在冬天走入「東極魚市」,你會發現各種各樣的魚,以各種各樣的姿勢直接放在室外冷凍,插在雪地里、吊在架子上、堆在箱子裡。冷凍的魚買回家可以做一個全魚宴,也可以直接生吃,像曾經的赫哲族那樣,吃一份狗魚魚生,沒想到吧,不止廣東吃魚生,東北也有。

(圖/unsplash)

但撫遠最令人震驚的,是這裡的鱘鰉魚子醬。很對人對魚子醬的印象是,電視劇里有錢人的吃食,他們吃魚子醬的方式是把魚子醬放在虎口處溫熱,配著微酸的香檳,每次吃一點——大約是有錢人也覺得貴。其實早在民國時期,撫遠人就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里捕撈鱘鰉魚,製成魚子醬,由輪船運至哈爾濱出售,但那時的價格依然只有貴族才吃得起。

但自從2017年,撫遠培育出了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鱘鰉魚養殖新品種後,這種摳摳搜搜吃法,可能會有所改變。去年撫遠共人工養殖56000尾鱘魚,年銷售鱘魚成品魚300噸,加工魚子醬2000斤,早已遠銷全國各地,甚至和伊朗等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讓鱘鰉魚走出中國,走向國際餐桌。

(圖/unsplash)

更令人震驚的還有黑龍江和牛。說到貴价食材,和牛必在其列,和牛原本是日本培育的肉牛品種,因肉上擁有大理石般的美妙花紋和入口即化、甜美嫩滑的口感而聞名,在某些高級餐廳吃上一片和牛,甚至要萬元之多。

(圖/unsplash)

很長一段時間,國內餐廳吃到的和牛大多依賴進口,不過好在近些年黑龍江也開始進行和牛養殖,把和牛價格打下來指日可待。黑龍江和牛養殖地主要在齊齊哈爾市龍江縣,當地企業從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分兩批引進了擁有11個血統系譜的和牛,自此開啟了龍江和牛的時代。如今,必勝客、肯德基也開始選用龍江和牛,上海一些高級餐廳也曾推出龍江戰斧牛排,還有許多西餐廳和日式燒肉店,也開始使用來自黑土地的龍江和牛。

(圖/unsplash)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在大慶杜爾伯特縣,還有200畝南美白對蝦產業。南美白對蝦原本是主要分布在美洲太平洋沿岸的養殖品種,近年來近年來經過對蝦苗的淡化處理,如今在東北,也能吃到家門口自家養的鮮蝦。

延邊明太魚乾、大連裙帶菜,

東北特產俘獲日韓

上面兩部分很少提到吉林和遼寧,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吉林、遼寧抖三抖,日韓人民會餓成啥樣。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水產進口來源地,而其中出口日本的中國海鮮佼佼者,正是遼寧大連的裙帶菜,大連裙帶菜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約85%,而其中90%都會出口到日本。而且有趣的是,在日本餐廳里,裙帶菜通常會被叫成中華海草,正暴露了它的產地。

(圖/unsplash)

而到了韓國,韓國人生命中最不能缺少的食物,第一是泡菜,第二可能就是明太魚,韓國市場上80%的明太魚,來自吉林東部長白山區的延邊。延邊是明太魚的全球加工基地,產銷連接俄羅斯與朝鮮、韓國,與吉林西部洮南的辣椒,一起牢牢地握住了韓國人的飯桌。

(圖/unsplash)

同樣是吉林,北面的吉林通化還有眾多葡萄酒莊林立,很多酒莊使用的都是法國進口的酒釀造設備,釀酒師也大都畢業於法國葡萄酒學院,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好葡萄酒,也能更多地走向世界。

這些東北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東北寶藏背後,其實是一個個中國人打破食品壟斷的逆襲故事。在這片寒冷的黑土地上,東北人不斷尋找新的生機,為振興東北,重返往日的輝煌默默努力。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