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檔最佳,就是這部《我和我的祖國》了

2019-09-30     名川

因為被王菲《我和我的祖國》旋律洗腦,決定去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結果險些買不到票,連早上9點的場都是滿座!

獻禮片也有這麼多人看?我暗暗意外;尤其影廳里不乏年輕人的身影,更多是全家老小一起來看,熱鬧非凡。

電影由幾部短片組成,第一個短片《前夜》就發生在天安門,是1949年10月1日宣布新中國成立前夜的故事,而我在2019年的10月1日前一天坐在離天安門不到10公里外的影院裡觀看,又多了一重代入感。想起我爸前幾天微信問我十一去不去天安門看閱兵,我說去不了,必須被邀請才能去;結果他罕見地炫耀起自己來:

「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就在天安門觀看。」

「厲害了,是被邀請的?」

「全國公安局長訓練班參加保衛工作。」

是了,我才反應過來我爸是個警察,曾在北京受訓過兩年。可我卻從沒關心過他的歷史。

我再不關心天安門閱兵,也不能否認,那對我爸那代人來說就是充滿感性畫面的記憶,是信仰一般的存在。

雖然是獻禮,《前夜》卻並非是《建國大業》那般宏大敘事,竟只是另闢蹊徑地,單單選擇了開國大典上升國旗環節背後的一段小插曲——技術人員為了保證電動升旗萬無一失而克服重重難關——不過是幾個普通工作人員的奮力攻關,可萬一搞砸,卻關係到全中國。

當黃渤飾演的那位負責升旗技術的工程師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安靜等待著毛主席宣布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忐忑上前走到主席高大的背影身後,告訴他如何操控按鈕。影廳里滿滿當當的觀眾都是和他站在一起的。

開國大典的資料片我當然是看過的,但我肯定不會想到毛主席背後還有誰,那是極細小、極不惹人注意的一角,歷史不曾記錄的一角,然而那離偉大只有一步之遙。

我想像著我爸年輕時在天安門的畫面,不管是軍姿挺立還是正步昂揚,在那一刻他就站在他人生的高光點上,融進了那份偉大,融進了他的夢想。

到了第二個故事《相遇》,已經完全意識不到這是獻禮片,張一白導演帶來他最擅長的文藝清新愛情小品,由任素汐和張譯用演技撐起一段愛情悲歌——原子彈爆炸成功背後的小人物悲歌。

2人在公車上相遇,任素汐用幾段獨白訴說了一個等待愛人3年而不得的故事,而張譯就是那個憑空消失了的愛人,他是原子彈的研發人員,工作嚴格保密,甚至遭遇輻射也無人知,全程戴口罩,只用眼神演出自己的無奈。突然間關於原子彈爆炸的大消息傳來,公車乍然停止,人們都奔到街上,張譯也奔出去——這是他為之付出一輩子的事業——剩任素汐一個人不知所措的留在車上,被洶湧的人潮淹沒。

連帶著被淹沒的,是他們的愛情。這舉國上下的歡騰里沒有人關心兩個平凡男女的酸辛,唯有大熒幕之外的觀眾席上發出隱隱的抽泣聲;隨便拿出一個中國人的一生細數一下,誰又沒有過這樣被淹沒的時刻?不是在此時,就是在彼時罷了。最悲傷的是被淹沒就淹沒了,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你也曾閃光過。

所以這部電影才叫《我和我的祖國》,小小的「我」被放在大大的「祖國」之中,誰也無法分割,散場之後還久久回不過勁兒來,走到哪裡都有人在哼那熟悉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國」,這電影有魔力,它應該是給每個中國人的獻禮——從開國大典、原子彈爆炸到中國女排奪冠;從香港回歸、北京奧運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著陸……讓我們感到我們不僅僅是在觀看一部電影,我們看到的是我們的生活,像大海上盛放朵朵小浪花,我們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w7Wgm0BMH2_cNUg_1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