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一個女人,3年為她打破3條祖制,最寵愛的2個兒子不得善終

2020-09-19     歲月的交錯

原標題:康熙第一個女人,3年為她打破3條祖制,最寵愛的2個兒子不得善終

文|書生

都說帝王無情,不會真的愛上一個女子,但歷史上也有一些比較痴情的皇帝,比如千古一帝康熙。

據清史記載,康熙皇帝一生共有66個女人,其中皇后4位、皇貴妃3位、貴妃1位、嬪妃21位、貴人15位、庶妃4位、常在和答應各9位,在這66位女子中,康熙最愛的一位應該是原配妻子赫舍里氏,也就是歷史上的孝誠仁皇后。

赫舍里氏是滿洲正黃旗人,1654年出生,祖父是當時四大輔佐大臣之一的索尼。和很多皇帝類似,康熙最初娶赫舍里氏時也是為了藉助索尼勢力對付日漸囂張的權臣鰲拜,也算是政治聯姻。1665年9月,當時只有11歲的赫舍里氏和康熙完婚,事實上當時康熙也只有11歲,而且比赫舍里氏還小了2個月,按現在標準來看,11歲還只是孩子,連小學都還沒畢業,而且少年時期培養出的感情也最純真,加上又是第一個妻子,因此康熙對赫舍里氏的感情比其他妃嬪要深的多。

康熙到底有多寵愛赫舍里氏呢?這點從她去世後康熙為她做的一些事中就能感知一二。據清史記載,赫舍里氏去世後,康熙為她至少打破了三條祖制:

第一條,將赫舍里氏的梓宮(棺材)放到乾清宮。康熙十三年(1674年),赫舍里氏生第二個兒子胤礽時在坤寧宮難產而亡,年僅20歲,康熙皇帝異常悲痛,不顧祖制執意要將她的梓宮從坤寧宮移入自己平時起居的乾清宮,日夜陪伴。

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地位至高無上,就算是作為妻子的皇后也遠遠無法比較,而乾清宮除了皇帝之外,任何是不能在此留宿,更何況是皇帝還健在的情況下將梓宮以及靈堂設置在此,這是非常不吉利的,但在康熙的執意要求下,也沒人敢反對。

第二條,提前立太子。清朝為了避免皇子爭奪皇位,所以不提前立太子,皇帝在臨終前會留下聖旨,制定繼承人,但1675年康熙不顧祖訓執意要立剛滿周歲的胤礽為太子,因此他也成為清朝歷史中唯一一個被提前公開冊立的太子。

第三條,打破皇后可以比皇帝提前進入陵寢主宮的規矩。1676年康熙為自己修建帝陵,也就是現在的景陵,完工後不顧祖制,提前將赫舍里氏的梓宮遷入主宮。

從康熙為赫舍里氏做的這三件事中也能看出來,他完全是把赫舍里氏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是皇帝就擺架子,能做到這些絕對是真愛,而且愛屋及烏,康熙對赫舍里氏生的兩個兒子也是極為寵愛,然而他這兩個兒子的下場可以說非常悽慘。

首先是大兒子承祜,也是康熙第一個兒子,自然非常寵愛,清史中也有明確記載:「皇后所生承祜方四歲,天性聰慧,上甚愛之。」然而1672年剛滿三歲的承祜就夭折了。

次子胤礽就更不用說了,剛滿周歲就被冊封為太子,康熙在當時大典上也說得很清楚:「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親加訓諭。」也就是說之所以立胤礽為太子完全是因為愛赫舍里氏。

胤礽少年時也非常出色,能文能武,對治國也有自己獨特見解,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懂得溜須拍馬,據史料記載在他16歲那年,康熙病重,胤礽請安時竟然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樣,和其他兄弟的擔憂以及痛哭流淚形成鮮明對比,這讓康熙覺得此子不孝,不堪大任,加上其他兄弟在康熙面前不斷往他身上潑髒水,1708年被罷黜太子之位,囚禁在咸安宮。

康熙畢竟深愛著胤礽這個兒子,加上他能力的確不錯,因此1709年被再次立為太子,但可能是第一次被廢後帶來的巨大打擊,胤礽性情早已大變,整日瘋瘋癲癲,不得已1712年康熙再次將其廢黜,囚禁在咸安宮,直到1725年病逝,時年50歲,晚年一直沒能離開咸安宮這個牢籠,可謂下場悽慘。

雖然兩次廢黜胤礽,但康熙實際上還是非常寵愛他的,1722年駕崩時最惦記的還是他,並且交代其他幾位皇子要照顧他,但即使受盡恩寵,但胤礽的後半生還是只能在禁宮中度過,這可能就是命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w0ZpHQBd8y1i3sJQB0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