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最大的隕石坑下發現了大規模的異常現象
美國貝勒大學的一項研究證實,月球南極的艾特肯盆地下面發現了一大堆神秘的大量物質,可能內含有撞向月球並形成火山口的小行星金屬。
主要作者,貝勒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行星地球物理學助理教授彼得·B·詹姆斯博士(Peter B. James)說:「想像一下,把一堆比夏威夷大島大五倍的金屬埋在地下。這大致是我們檢測到的意外質量。」。
這個火山口本身是橢圓形的,寬2000公里,大約是德克薩斯州韋科和華盛頓特區之間的距離, 幾英里(1英里=1.6千米)深。儘管它的的規模巨大,但我們不能從地球上看到,因為它位於月球的遠端。
這項研究名為「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的深層結構」,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
為了測量月球周圍重力強度的細微變化,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重力恢復和室內實驗室(GRAIL)任務的太空飛行器數據。
詹姆斯說:「當我們將其與月球勘測軌道器的月球地形數據結合起來時,我們在月球南極的艾特肯盆地下發現了數百英里的意外大量質量。這個額外質量的一個解釋是,形成這個隕石坑的小行星的金屬仍然嵌入月球的地幔中。」
他說,密集的質量,不論它是什麼,無論它來自哪裡,將艾特肯盆地向下壓深超過半英里。大型小行星撞擊的計算機模擬表明,在合適的條件下,小行星的鐵鎳核心可能會在撞擊過程中分散到月球上地幔(月球地殼和岩心之間的層)。
詹姆斯說:「我們做了數學運算,並證明了小行星的足夠分散的核心可以保持懸浮在月球的地幔中,直到今天,而不是沉入月球的核心。」
另一種可能解釋是大質量可能是與月球岩漿海洋凝固的最後階段相關的緻密氧化物濃度。
詹姆斯解釋說,月球南極的艾特肯盆地被認為是大約40億年前形成的,它是太陽系中保存最好的火山口。雖然整個太陽系(包括地球上)可能發生了較大的影響,但大部分影響都已丟失。
詹姆斯稱這個盆地是「研究災難性撞擊事件的最佳自然實驗室之一,這個古老的過程塑造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所有岩石行星和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