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後,美企紛紛表明態度,斷供華為。高通斷供了華為的晶片,谷歌斷供了華為的系統,要不是華為未雨綢繆,研製出了自己的系統和晶片,恐怕已經被「卡了脖子」。
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的第三天,美國代工巨頭偉創力也作出響應,停掉了全球所有工廠與華為相關的生產線,既拒絕發貨,又拒不歸還華為的設備和物料。
華為派出了150輛卡車前往偉創力珠海工廠門口,才運回了自己的物料,車隊都排了6公里。
好在華為的代工廠並不止偉創力一個,而且在當地的介入下,珠海偉創力很快便表示已經全面恢復了對華為的生產,因此這件事對華為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隨著美國對華為禁令的放鬆,美企也紛紛轉變態度,高通想方設法繞過禁令,向華為供貨,谷歌也開始示好華為。而華為「不計前嫌」,表示手機仍將使用安卓系統,雙方握手言和。
不過對於偉創力,華為卻「無法原諒」,甚至將它「踢出」了自己的供應鏈。偉創力到底做了什麼讓華為如此憤怒?
原來偉創力嘴上說恢復生產,實際上卻反覆無常,還要求華為承諾各種保障條件。華為不答應,它便全面停止了華為的生產線。
先是落井下石,後又要談條件,得寸進尺,也怪不得華為不再容忍。
對於偉創力來說,近年來十分之一的營收都來自於華為,平均每年約25億美元,失去這個大客戶相當於每年損失170億人民幣,為配合華為生產建立的長沙工廠也因此被關閉,可以說是遭受重創。
而對於華為來說,偉創力只不過是代工廠之一,即便沒有它也還有富士康、比亞迪等。而且華為正在籌劃自己的手機組裝工廠,如果將來對外承接代工訂單,對於偉創力無疑又是一記重擊。
偉創力的「任性」害苦了自己,卻間接促成了國產代工巨頭——比亞迪的崛起。在很多人印象中,比亞迪是造車的,但它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全球第二大手機代工廠。
在偉創力停工華為時,比亞迪接下了華為的訂單,保證了它的正常生產;在偉創力長沙工廠關閉後,比亞迪又接下了它的二期工廠,用於為華為代工。
2018年,比亞迪的電子代工業務為其創造了400億營收,勢頭十分強勁。再加上原本與富士康合作的小米也將訂單給了比亞迪,想必今年這個數字還將更加龐大。
而且因為力挺華為,比亞迪在國內的口碑也得到了提升,而斷供華為的偉創力想必很難在國內市場找到立足之地了。
落井下石後又和華為「談條件」,偉創力工廠關閉,被「踢出局」,或許真的要「涼涼」了。而國產代工巨頭比亞迪在危急關頭鼎力相助華為,反過來也加速了自己的崛起。相信其他企業見證了它們的結局,在作出選擇時也會更加慎重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