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為何沒被漢化?為何說元朝不漢化,是蒙古人的幸運

2020-07-15     衛星說娛樂

原標題:元朝為何沒被漢化?為何說元朝不漢化,是蒙古人的幸運

在歷史上漢化的民族,最後都消失在歷史舞台了。只有蒙古,人家還是蒙古。假設蒙古族也消失在歷史舞台了,蒙古語還會存在嗎?還會有人拍電視劇專門講述成吉思汗嗎?還會有俄羅斯人拍攝金帳汗國嗎?

我們拍過孝文帝嗎?拍過契丹族歷史的電視劇嗎?拍過金朝女真嗎?拍過突厥汗國嗎?沒有,他們最多只是配角,甚至都是反面角色,成為裡邊出醜的角色。民族消亡了,沒有人會傳承你的東西,你就消失在歷史舞台上了。

哪怕曾經你的可汗征戰四方,你的國家強盛無比,你的衣服多麼華麗,最後都不會有人記得了。甚至人被醜化,成為承托其他民族的小丑。鮮卑,契丹,女真都是這樣,消失在歷史舞台了。

現在我們都講金兀朮多壞,遼朝霸占燕雲十六州,滿清屠殺,講過一句他們的好嗎?但是那些對於他們民族來說是什麼,是他們祖先的豐功偉績啊,是他們開拓的歷史篇章啊,是他們可汗的征戰啊。就像我們記著北擊匈奴,燕然勒石一樣。

而這些,不會有人記得了,只會成為我們中原人咒罵的批判的東西。哪怕現在有個蒙古國,越南國,那也是被我們不懷好意的咒罵,說他們忘祖歸宗。也許歷史就是這麼殘酷吧。那麼為什麼蒙古國沒有漢化呢?

蒙古人早期信仰薩滿教、基督教(聶斯脫里派)與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如蒙哥、忽必烈和旭烈兀的母親,以及旭烈兀的妻子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蒙古帝國崛起後大量蒙古人伊斯蘭化,歐洲的蒙古金帳汗國也在第九代大汗月即別汗時期完成了蒙古人的伊斯蘭化。

蒙古征服中國建立元帝國後,蒙古人尊藏密、尊回教,然而但卻少有蒙古人漢化,忽必烈有一點點漢化,但也只是粗通漢語。元還險些成為全民伊斯蘭化的地區。基督教是色目人和部分蒙古人信奉的宗教,故而成為極具勢力的宗教,社會地位頗高,並取得諸多特權。

反而是漢人的蒙古化,在元朝數十年間發展迅速。南北漢人,無論貴賤,都不乏求賜蒙古姓、學說蒙古話(國言)、學寫蒙古字(八思巴文字)、蒙古打扮、蒙古精神(女人也彪悍出戰)。

但是有人說與其說蒙古進行了伊斯蘭化,不如說「前期是伊斯蘭化,後期是漢化」。國號都取自漢語,當的是皇帝不是大汗,遷都北京,宮廷制度基本效仿漢制,這不叫漢化叫什麼?忽必烈要當的是中國的皇帝,而不是蒙古的大汗,這已經是中西歷史學界公認的,你還要如何漢化?

其實蒙古當時的核心並不在蒙古國,當時蒙古國也只屬於蒙古的邊緣-蠻族地區。而當時漢化的是蒙古的核心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內蒙古地區。當時蒙古國的位置過於邊緣,主動漢化的要求比較小,再加上在當年處於極寒之地,統治力很弱,當時政府也不會主動要求,所以沒有形成有效的覆蓋和漢化。

另外,蒙古和中原政權一直是處於對立的狀態,彼此都處於防範狀態。政府連鐵鍋、食鹽都不准賣給蒙古,更不用說漢字、文化、技術了,這些對蒙古來說都是封鎖的,想學也學不到啊。

等到了滿清入關以後,滿族人為了維護統治,害怕漢人跟蒙古人跟蒙古人聯合,封鎖就更加嚴格了,我供著你養著你可以,想跟漢人聯繫,不行。等到了清末,因為政府的軟弱無能,蒙古就被俄羅斯占領了,俄羅斯對蒙古實行俄羅斯化,這就導致了蒙古非但沒有漢化,反而俄羅斯化了。

在元朝時,其實蒙古的貴族已經開始用漢字、說漢語了,甚至朝堂上漢人也開始占據高位,但是蒙古帝國實在是太大了,它的核心並不在中原,這就導致漢化的進程很緩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nIgU3MBd4Bm1__YSb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