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三明養犬!一部地方法規正在制定

2020-07-15   聚焦三明

原標題:關注三明養犬!一部地方法規正在制定

每到晚上,

在三明各小區和休閒公園步道

隨處可見遛狗的市民,

不拴狗繩、不及時清理

狗留下的排泄物等不文明行為,

給休閒鍛鍊的市民造成了困擾。

如何文明養犬以及如何減少犬只傷人、犬吠擾民等不文明行為,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

公共場所成寵物樂園

7月8日晚7時30分,記者來到梅列區起飛公園,這裡正在進行改造,休閒步道已被封閉了一半,但還是有市民在此遛狗。有些沒有拴狗鏈,也沒有佩戴嘴套,主人跟在身後,不時叮囑它們不要到處亂跑;有些主人甚至把狗放在公園的休閒桌上,自己坐在一旁玩手機。

「我家是小型犬,很乖。」當問起安全問題時,一位帶著泰迪狗出來散步的市民如是說。

對於這樣的回答,市民小藝並不贊同。「我小時候被狗追過,從此留下心理陰影,現在看到狗就害怕。」小藝說,雖然每個主人都說「我的狗不咬人」,但誰知道呢?尤其是那種大型犬,有時候主人不拴狗繩,萬一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小藝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

現在,大街小巷和公園裡都能見到市民遛狗的身影,不文明的養狗行為也不少,默許狗隨地大小便、遛狗時不使用牽引繩、夜間狗叫影響他人休息等,許多市民認為,這些現象不僅影響周圍人正常生活,且有損城市形象。

「我已經養了10年的狗,現在家裡有2隻貓3隻狗,其中有一隻狗是收養的流浪狗。」家住碧桂園的戴光英說,每天我遛狗時一定會拴著狗鏈,帶上報紙、塑料袋等用來裝狗糞。

「文明養犬本來就是舉手之勞,管好自己的狗,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戴光英說,遇到一些不文明養犬行為時,她也會上前勸阻,共同維護小區的環境。

自律和管理一個都不能少

「我們小區里養狗的居民比較多,因此關於不拴狗鏈和狗隨地大小便等不文明養犬行為的投訴也不少。」梅列區徐碧街道玖瓏社區居委會主任林文玲說,「但由於社區和物業沒有執法權,遇到一些不聽勸阻的居民,我們也沒有辦法採取強制措施,只能辛苦保潔員,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

堅持每年定期給愛犬注射相關疫苗及進行常規體檢;攜帶愛犬出行時,請為其佩戴束犬鏈及防護口罩,避免傷害或驚擾他人;不要讓愛犬在公共場所隨地大小便,如有排泄物請及時清理,保持小區內環境衛生……

每周,玖瓏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就會在朋友圈或者業主微信群里發布文明養犬公約宣傳信息。

玖瓏社區文明養犬公約

隨著犬只數量的增多,養犬問題已成為事關多方利益的社會問題,因此,除了養犬人的自律意識外,嚴格的社會管理也是創造文明養犬環境的必備要件。

近期,市城管辦出台了《關於加強城區公共場所養犬管理的通告》,由城管、公安等部門共同對在公共場所不文明養犬的各類行為進行整治。

除了通告外,市城市管理局還聯合梅列、三元兩區城管部門成立工作組,減少散養犬及流浪犬傷民、擾民事件的發生。

同時,定期安排人員加強河邊步行道、自行車道等公共場所巡查力度,對遛犬不拴繩、不及時清理犬糞等不文明養犬行為進行勸導。

截至7月4日,城管部門共處理各類有關養犬的投訴件52件,捕捉、收容無主犬、流浪犬143隻。

文明養犬需雙管齊下

在開展了大量工作之後,文明養犬在我市已漸成風尚,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文明養犬現象仍然存在。「整治不文明養犬行為,僅靠宣傳、勸解並不夠,關鍵還是要靠法律法規進行約束。」林文玲說, 處罰只是手段,目的是讓愛狗人士養成習慣。

「我市沒有專門法律法規來規範養犬管理工作,市民該如何養犬,有哪些具體要求,這些都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市城管局市容管理科負責人王鯤說。

目前,我市只有

《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中

有涉及養犬的相關規定,

但並不全面,

這也給規範養犬管理帶來一定困難。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正在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三明市公共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已將不文明養犬行為納入重點治理清單。

狗是人類的忠實朋友,

愛犬給主人帶來歡樂的同時,

切莫讓不文明行為破壞了鄰里和睦。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記者:黃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