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的夢想是進入廣闊的星辰大海,而想要實現這個夢想,人類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走出地球,去其他的星球上去發展,那麼,人類應該先去哪一顆星球上發展呢?答案當然是月球,畢竟月球是宇宙中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與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相比,月球可以說是「近在咫尺」。
然而與地球相比,月球上的自然條件卻非常惡劣,月球沒有大氣層、沒有磁場,無論是太陽風,還是各式各樣的小天體以及微隕石,都可以不受阻擋地轟擊月球表面,除此之外,月球表面的晝夜溫差也非常大,白天太陽直射的時候,其表面溫度可以高達127℃,而到了夜晚又可以低至零下183℃。
由此可見,人類想要在月球表面長期生活,危險係數其實是非常高的,所以一個更好的選擇就是,人類未來可以在月球的地下生活。可能你會說了,這個想法倒是不錯,但難度是不是也太大了點呢?其實不然,因為科學家已經在月球上發現了一些巨型地下管道,有的管道甚至大得能裝得下一個城市,並且內部溫度宜人。
比如說在月球上的「馬里厄斯丘陵」(Marius Hills)附近發現的一個巨型地下管道,探測數據表明,這個管道有大約100公里長,最寬度可達1公里左右,而由於深處地下,這個管道內的溫度是很穩定的,根據科學家的估算,其內部溫度大約為17℃,這樣的溫度可以說是相當宜人了。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在月球上發現了200多個規模較大的地下管道,並且其中的很多都具備因為重力坍塌而形成的直達地面的洞口,就像是它們還自帶「天窗」一樣,這使得未來的人類可以輕易地進入其中。
所以科學家樂觀地認為,在對這些地下管道進行適當地「裝修」之後(如加固、封閉、配置能源以及維生裝置等),人類就可以在這裡長期生活,相對而言,其難度比直接在月球表面建造基地要低得多,當然也要安全得多。
那麼,這些巨型地下管道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這並不神秘,實際上,它們是一種被稱為「熔岩管」(Lava tube)的特殊洞穴。
顧名思義,「熔岩管」的形成與熔岩相關,其形成原理可以簡單地描述為,隨著火山運動湧出的熔岩流會向低處流淌,在此過程中,高溫的熔岩會不斷地向下「切割」地面,並形成一條「通道」,在此之後,如果有新的熔岩湧出,那麼它們就會沿著這條「通道」流動,並繼續向下「切割」地面。
在火山運動持續時間足夠長、湧出的岩漿足夠多的情況下,這條「通道」就會越來越深,而岩漿流的外側則會首先凝固,形成一種「硬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硬殼」會越來越厚,最終就會形成「熔岩管」,與此同時,其內的岩漿則繼續向低處流淌,當火山運動結束之後,如果「熔岩管」中的岩漿被順利排出,那麼「熔岩管」就會形成空心的地下管道。
科學家認為,在幾十億年前,月球曾經有一顆熾熱的核心,所以當時的月球上也廣泛存在著火山運動,並因此具備了形成「熔岩管」條件,而由於月球上的重力比地球更低,所以月球上的「熔岩管」的規模就會比地球上大很多,其寬度最大估算值可以達到地球上的1000倍。
是的,我們地球上也有火山運動,所以地球上當然也有「熔岩管」,並且數量還不少,只不過地球的重力比月球大得多,這些「熔岩管」規模就遠不及月球上的,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位於夏威夷的「Kazumura」洞穴,儘管其長度可以達到大約68公里,但其最寬處卻僅為21米左右。
總而言之,月球其實早已給我們人類提供天然的「庇護所」,這無疑大幅地降低了人類未來在月球生活的難度,或許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就可以利用這些巨型地下管道在月球上工作和生活,進而為進入廣闊的星辰大海邁出堅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