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數學屆出過很多天才,伽羅瓦21歲就創立了新的數學分支,高斯17歲發現了質數分布定理,陳景潤33歲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劉漢清出生在江蘇一個普通家庭,也有著陳景潤等數學家異於常人的數學天賦,微積分這種大學才會學的東西,他11歲就開始自學,同學都叫他「神童」。父母也觀察到他的智商與眾不同,就帶他去測智力,果然劉漢清在數學方面很有天賦。不過他的數學天賦都是拿語言和圖像能力換的。
1980年,中國恢復高考的第四年,當時全國有333萬考生,錄取名額卻只有8.4%,劉漢清以全鎮第一的成績成為錄取者中的一名,而他當年參加高考的年齡只有16歲。劉漢清考上的是985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整個村子的人都為他感到驕傲,在他上大學那一天,鄉親們都敲鑼打鼓送他去學校,盼望著這個天才大學生能給村子爭光,然而劉漢清的人生軌跡並沒有像相親們想的那樣。
劉漢清在哈工大本來的專業是熱門的材料專業,但大三看了數學家陳景潤的一篇專題報道,原本數學就很好的他更加愛上了數學,並發誓要做「陳景潤第二」。儘管劉漢清上大學的時候才16歲,但他非常自律,據他同學稱,別人都是7點多起床,他每天只睡2個小時,清晨4點就起來了,牙不刷臉也不洗,隨便吃一塊餅乾,就拿著數學書去鑽研數學了。平時休息時間,同學們都會幹別的事,他還是在看數學書,如果有人打擾他,他就大發脾氣,所以同學們在他看數學書的時候都膽戰心驚的。
不僅如此,為了數學,劉漢清放棄學習原本的專業,老師找他談話,要他學習數學的同時也要兼顧本專業,至少要拿到畢業證。但劉漢清就好像魔怔了一樣,根本聽不見老師的勸告,依然我行我素,大四時專業課程全部掛科,他無法畢業。
劉漢清離開學校時,一個很欣賞他的女老師情不自禁流淚了,畢竟劉漢清肄業,不是因為貪玩才肄業,而是因為「太愛數學」而肄業,悲劇不就是把原本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嗎?可劉漢清對數學太過偏執的行為,沒有因為大學肄業而停止,1985年他回到家後,依然孜孜不倦地學數學,以致不過正常的生活。
劉漢清從學校離開回到家,一進家門就把自己關在家中學數學,還是一晚上只睡2小時,有時還需要安眠藥才能入睡。為了一心一意學數學,劉漢清不找工作不結婚,村裡的人看他一個名牌大學生,竟然回家啃老不找工作,就在背後嘲笑他,母親聽到這些話,心裡很不是滋味,但她也覺得劉漢清這麼大的人應該找份工作,就小心的試問劉漢清:「是不是要出去找工作?」結果,劉漢清暴怒,對母親大吼:「你懂什麼!」
劉漢清家本來就是個普通家庭,再加上劉漢清這個巨嬰,家裡越來越窮,以致一家人每天只吃得起兩頓飯,2012年政府給劉漢清半了低保,每個月400元。而與此同時,劉漢清的同學從名牌大學畢業之後,都混成了成功人士,有些好心的同學聽說劉漢清過得不好,都花錢幫他翻新了舊房子,還給他買了手機。同樣是哈工大的學生,同學又是給家裡翻新房子,又是送手機,劉漢清卻靠400低保勉強過日子,劉漢清的母親深受打擊,忍不住留著眼淚對同學說:「要是漢清也像你們一樣就好了。」
有人要問了,既然劉漢清如此愛數學,那他成為了陳景潤第二嗎?其實離陳景潤第二還差遠了,早在1989年,劉漢清的一篇論文被芬蘭某數學博士看了,博士就說論文漏洞很多。同樣,國內的以為數學教授看了他的論文,也發現論文有不少錯誤的地方。
說到底,劉漢清之所以「不撞南牆不回頭」,還是沒有感到生活壓力,大學期間有父母養,肄業回家期間除了父母還有400元低保養,如果父母當初能狠下心斷絕他一切經濟來源,說不定劉漢清也不會變成一事無成的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