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歷史上,這裡曾是夜郎國的故地。
最早對夜郎國的記載,可以從《史記。西南夷列傳》裡面看到,
「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西南夷是漢代對西南諸多民族的總稱。
公元前 122 年,面對「滇」和「夜郎」兩個「超級大國」,夜郎國國王提出的「漢孰與我大?」漢使日:「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和漢廣大」,從而讓「夜郎自大」廣泛流傳。
貴州是「夜郎故地」,是荊楚、南越、巴蜀和滇文化的碰撞之地。
儘管夜郎起源、民族、疆域乃至中心城越至今成謎,但夜部歸漢的時間相對清晰,即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南夷君長次百款,獨夜郎、滇受王印。「
通過研究,夜郎歸漢居趣遠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從我們發握的大量東漢文物可見這個證據。
在黔西南州博物館內,《夜郎的疑問一貴州漢代夜郎文物展》」分為「道不通,一州主,心漢廣大」
三個單元,構思源於《史記和通過貴州中西部和滇黔桂交界發掘的秦漢時期的文物,闡述夜郎地區人的起源、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夜郎歸漢後所體現的文化自覺和自信。
同時,這些文物作為西南地區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直接證據,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過程。
牂舸與夜郎
在古代貴州,有兩個著名的地理標誌,一是「並河(zang k自)」,二是「夜郎」。
《史記。西南夷列傳》夜郎者,臨洋河江。江廣百餘步,足以行船。」
公元前 111 年,漢武帝置洋別郡,轄17個縣,範圍大約包括貴州省中西部及滇黔桂交界的廣大地區。而破解夜郎中心區域的關鍵舸江,至今沒有定論。
貴州南部的「古並瓶」摩屋位於安龍縣木咱鎮,款識「光緒二十一年冬,興義府石廷棟志」。貴州北部的「夜郎古甸」摩崖位於鳳網 縣何壩鄉,款識「萬曆丁交秋九月,見田李將軍過此書。」一清一明兩
位將軍的兩方摩崖,正好反映出關於夜郎的「盤江流域說」和「烏江流域說」兩種觀點。
漢代銅車馬
下面給大家看看鎮館之寶,貴州出土漢代銅車馬,細節上栩栩如生,再現夜郎國軍事裝備和文化。
出土地點為貴州興義萬屯8號墓,這是凸宇形磚石墓,是貴州漢墓常見的一種形式,分甬道及墓室兩,部分。
墓室分前堂和後室,前堂長2.56米,與甬道地面鋪相同的人字形地磚,是隨葬品主要放置區城。
後室地面較前堂高0.23米,長3.1米。東半部停棺,棺木已朽。從殘留的漆皮、棺釘及四角的墊磚分析,可知為一漆棺。
漆棺以西放置隨葬的生活用具,以酒器居多。
萬屯8號墓是該地發掘12座墓葬中,隨葬器物殘留最多的一座,銅車馬(輜車)就出土在這座墓的甬道內。
銅車馬是由青銅製成,工藝非常精湛,馬匹和車廂的細節栩栩如生。這些馬匹拉著一輛小型的銅車,這些銅車馬都是按照真實尺寸製作的,展現了夜郎國軍隊的精確裝備和組織。
上面正常是會有戰士在車上指揮的。
東漢銅車馬(輕車)
文物編號:183 (6-17)
文物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文物時代:東漢(25年~220年)
文物尺寸:馬高116 厘米,長85/生米;車高76厘米,寬108厘米
文物說明:車馬器
文物來源:貴州興仁縣雨樟鎮交樂 6 號基出土
戰國石臼、石杆
「貴州」名稱,始於宋朝,只有約600年歷史,但是貴州境內的人文歷史可以追溯得更遠,貴州是古人類發源地之一,遠古人類化石和遠古文化遺存發現頗多。
舊石器時代劍齒象上面的牙齒化石
距今約10萬年,為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遺物,在貴州興義五屯邱家洞出土
戰國的雙肩石鏟,國家一級文物,大約為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主要是用於原始墾荒,翻地家具,這些都是扎器,需要用繩子綁在木棍上面使用。
石器之一,手斧
展館共有三層六個展廳,裡面的文物很多,還有這些舊石器時代,興義人的骨頭化石等。
展館是免費的,
以上就是樂玩君的貴州旅遊攻略,下一篇,繼續給大家分享的旅遊經歷。
我是樂玩君,每天分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如果你覺得我的旅遊小貼士對你出行決策有幫助,就請關注我的主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