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終於定檔,但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魔幻

2023-06-07     電影情報處

原標題:《封神》終於定檔,但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魔幻

作者 / 壇克

進入六月盛夏,作為內地影市的傳統強檔的暑期檔也正式到來。

與此同時,過去幾年因為疫情多次推遲的全國院線推介會也正在廣州舉行,包括《我愛你!》《消失的她》《掃毒3》《八角籠中》等暑期檔大片都發布了全新物料引發關注,另外《三貴情史》《拯救嫌疑人》等下半年新片也超前定檔蓄勢待發。而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眾多新片資訊與物料當中,最讓情報君以及廣大影迷群體最關注的,莫過於等待多年的《封神三部曲》終於定檔7月20日。

針對《封神》,情報君過去也多次談到過,從立項開拍到殺青進入後期製作,再到目前官宣定檔,中間經過了很多坎坷,同時也有各種聲音。如此高投資套拍三部曲,會呈現出什麼樣的銀幕效果?最近幾年魔幻題材影片市場表現並不好,《封神》能扛得住壓力嗎?在強片雲集的2023暑期檔,《封神第一部》會取得如何的票房成績。

而在看完影片的最新預告,以及影片現場推介內容以及幕後的採訪後,情報君心裡逐漸有了答案。

題材黑洞,

國產魔幻大片還有救嗎?

回顧《封神三部曲》的創作時間線,從2014年開始劇本創作、2018年三部曲採取套拍的方式開拍、2020年殺青,再到目前三部曲分別定檔2023年、2024年、2025年暑期檔,從創作到上映時間跨度超過十年的國產電影,只此一家。

也正因此,《封神》在近幾年也陷入了和其他影片完全不同的輿論場當中。一方是小部分的「飯圈化」影迷粉絲群體,一邊完全沒有市場依據的高喊影片會大爆特爆甚至打破影史票房記錄衝擊百億票房;另一方則篤定《封神》遲遲不能定檔絕對是大爛片,在昨日影片正式定檔之後,又得出了一個演員「逃番」的結論,雖然作為行業內人士可以把這些當作是笑話一樂置之,但是在情報君觀察下,以上言論還是影響到了不少普通網友。以上無論哪種論調,對於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都不是健康的狀態,也需要我們冷靜看待。

當然,在針對《封神三部曲》的質疑當中,還是有一條的確需要我們重視的,那便是魔幻題材影片的確已經不再受市場歡迎了。

本世紀初,以張藝謀《英雄》為開端,國產古裝大片正式開啟了國產電影工業化的道路。此後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畫皮》《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票房表現也都層層遞進。2011年《畫皮2》將國產電影影史票房記錄刷新,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更是把這一題材票房體量拉高到10億級別,此後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西遊:伏妖篇》也都創造了極高的票房表現。《捉妖記》系列更是創造了20億+的票房高度,是目前古裝魔幻類型片的票房巔峰。

但同時,國產魔幻奇幻大片在某種程度上也遭受到了審美疲勞,從2016、2017年左右開始,越來越多的魔幻大片被冠以爛片的稱號,中國觀眾也對這種題材逐漸失去信心。同時,戰爭、動作、現實主義、動畫甚至科幻題材的國產片紛紛出現現象級口碑票房代表作,也把觀眾對於魔幻大片的耐心耗盡,市場上高投資的古裝魔幻片也越來越少。

正如好萊塢魔幻類型片在《霍比特人》三部曲之後迅速涼掉一樣,中國觀眾也早就不愛看古裝奇幻魔幻題材影片了。也基於此,情報君作為影迷十分期待《封神三部曲》,但是作為市場觀察者,也擔心普通觀眾是否願意接受《封神三部曲》這樣的題材。但在昨日「多刷」定檔預告之後,情報君打消了這個疑慮。

中國電影需要類型拓荒

在情報君看來,《封神》不是簡單的魔幻大片,而是一部神話史詩。尤其是最新的定檔預告,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魔幻。

絕大多數魔幻電影,喜歡把光怪陸離的鬼怪亂斗似的特效場面在前幾支預告中進行「炫技」,對於《封神》來說,情報君也原本會以為如此高投資的電影,預告一上來就會是「哪吒傳奇」式的天宮神仙大戰給人以所謂爽感。但這支「非典型」的預告並沒有按套路來,而是專注於人物群像的豐富刻畫,著力商衰周興的厚重史詩塑造,應該是講述姬發這一代人類英雄的成長。雖然看起來不那麼魔幻,但劇情依舊充滿懸念,似乎想像空間更大。

當然除了眾多耳熟能詳的封神故事的經典人物和標誌情節外,氣勢恢宏的朝歌城、華麗壯觀的登基大典、戰火中倒塌的冀州城寨等特效大場景依然存在,場景設計及美學風格在近年來國產片中也是獨樹一幟的體現。

為什麼情報君說這部影片相比「魔幻」,更偏向「神話史詩」呢?對比取材各異的魔幻題材電影,嚴格意義的神話史詩類電影,在中國影史上可能還是個空白。可以說,中國人一直引以為傲的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在電影里表達和傳遞卻較為有限。在情報君看來,魔幻更注重一個簡短流暢的故事,而神話史詩更注重一個成熟的世界觀和深入人心的群像角色。

和《指環王》這種嵌套在西方神話的史詩電影一樣,作為流傳三千年之久,不斷被各種藝術形式改變和講述的經典題材,《封神》是拍攝中國史詩神話的最佳選擇。

架空世界,有關於世界觀的塑造也成為此類電影的必備功課。但是過去絕大多數的國產魔幻電影,或是因為影片本身片長所限,或是因為主創團隊刻意迴避,並沒有對世界觀進行有效塑造。這一點相信通過三部曲的塑造,會有一個扔人可以信服的的建立在中國古代神話體系建立。這其中必然有善惡的鬥爭、英雄的成長、社會新秩序的建立。

除了令人信服的世界觀,深刻的群像人性刻畫也是必不可少的。從影片公開資料來看,《封神第一部》中,「我希望通過年輕人的視角,講述我們每個人必然經歷的——鑑別真偽,抉擇善惡,最終獲得心靈成長的歷程。」波瀾壯闊的封神世界即將開啟,必將讓大家領略繼承傳統又大膽創新的屬於中國人的神話史詩。

不得不說,伴隨著中國電影近幾年的迅速發展,我們在多種類型片上都實現了突破。但是作為檢測電影工業化程度重要的一種類型,神話史詩類電影目前依然處於空白,我們依然需要在類型片多樣化上努力。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神話傳說,但神話史詩電影的整體質量,並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十年磨一劍的《封神》三部曲是對這種類型的拓荒,也即將探索完善中國電影的工業流程。

2023暑期檔與《封神》相輔相成

疫情三年,中國電影市場受到了重創,這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暑期檔。

因為觀影習慣的改變,其實疫情階段的春節檔依然保持著原有的體量,2021年《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2022年《長津湖之水門橋》《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提振下,春節檔甚至有了破紀錄的票房表現。但是暑期檔這三年的發展並不好,缺少像往年《戰狼2》《我不是藥神》《哪吒之魔童降世》這樣的大爆款。而《封神第一部》的定檔,也帶給了今年暑期檔更多的可能性。

作為市場恢復正常後的第一個暑期檔,今年暑期檔的票房表現也值得期待。目前來看,從6月中下旬的端午開始到8月中旬,幾乎每周都有2部以上的重量級作品定檔。但是真正的市場高潮,預計到7月末才會出現。

而目前《封神》7月20日(周四)的檔期也是極佳的。在目前大多數片方退守到周五晚6點甚至周六早才開畫的保守發行策略不同,提前周四公映一方面顯示出片方對於影片質量的足夠自信,另一方面也能讓影片口碑提前釋放,助力影片在正式進入周末後有一個較高的產出。而從7月20日到9月開學前,有完整的六個周末,這對於一部重量級影片來說,也可以走出一條強勁的票房曲線。

當然,在這裡情報君也不會提前放衛星,說《封神第一部》會有一個什麼所謂30億+、40億+的大爆表現。作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神話史詩電影,類型的拓荒不易,但好的電影品質理應獲得一個健康的市場回饋,隨著三部曲打開中國神話的宏大構建,相信觀眾會願意看到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大熒幕封神宇宙,而未來《封神》的後續電影也會有不錯的表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f43e94bc0e7a9a3dd8f789f5bf1d7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