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性侵,特別是發生在兒童身上的。而會深深刺痛父母們的心。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但卻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話題。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只有女孩才會受到性侵,還特別慶幸自己生的是兒子。但實際上,男孩同樣也會受到性侵的傷害。
人民日報的統計圖
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在一檔綜藝節目當中就曝出,自己童年時期曾經遭受到某個大叔的「偽性侵」的事情,幸好沒有發生進一步的壞事,不過他也在節目中呼籲大家對於男孩同樣需要保護。在那些壞人的眼裡,是沒有性別之分的。
相信大家本以為女孩受到性侵的機率會大於男孩,但男孩受到性侵的比例並不低。有數據顯示,約有5%-10%的男孩在童年的時候遭受過性暴力。
而在某紀錄片中更是表明,在性侵案當中男孩的受害者比例達到1/6,算下來平均8小時就會有一個男孩遭受到性侵。可見性教育對男孩來說同樣重要,家長一定不可以掉以輕心。
大家都明白,對於孩子進行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這性教育不單單只來自於學校的教育,更是來自於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培養。
1. 不混淆孩子的性取向
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取名,著裝,生活用品等等上的選擇,父母都不應該令其混淆。父母依照自己的性別喜好將孩子打扮成男孩或女孩,那麼就會嚴重影響到孩子對於自己性別的認知,從而混淆了孩子的性取向,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2.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父母要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身體。而讓孩子自由探索自己的身體是良好的一個開端。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應當選擇適當的時期,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生殖器官,以及自己身體的特徵。同時父母也應當引導孩子注意個人衛生。
3. 父母行為規範的重要性
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要正確引導孩子對於自己性別的認知,自身的行為規範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及時分床,及時斷奶等。
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榜樣的作用,只有父母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孩子才會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養成熱愛人生,熱愛生活,積極的生活態度。
4. 將性教育貫穿到生活當中
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引導可以貫穿到生活的點滴當中。比如在給孩子洗澡,著裝等的時候,要讓孩子對於性別有明確的區分。
並且可以通過影視作品,書報等,引導孩子對生殖有一種健康自然的認識,讓孩子從這些生活的點滴當中完成對於自己性別的認知。
5. 正面回答孩子有關性方面的問題
當孩子向父母提出有關性方面的問題時,父母不應該採取逃避或者含糊其辭的態度。正確的做法是用孩子能夠接受的語言來對孩子的疑問產生解答,讓孩子對於性方面知識的疑問得到解決。
父母對於孩子性意識的日常培養,最重要的是要對孩子如實相告。用能夠讓孩子理解的比喻來給孩子進行示範,同時也不可太過複雜。在滿足孩子對性方面的求知慾的同時,也要將性知識貫徹到生活當中的細節中去。(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